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之现代物流导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流程优化

【答案】流程优化不仅仅指做正确的事,还包括如何正确地做这些事。流程优化是一项策略,通过不断发展、完善、优化业务流程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流程优化要围绕优化对象要达到的目标进行,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后的实施方案,并对其作出评价,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再次进行改进,直至满意后开始试行,正式实施。

2. 内河运输

【答案】内河运输与海上运输同属于水道运输业,它是指使用船舶通过国际内江湖河川等天然或人工水道,运送货物和旅客的一种运输方式,内河运输的主要通航河流大部分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且都由西向东流人大海,即利于实现河海联运。

3. 供应链

【答案】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也就是说,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

二、简答题

4. 企业物流合理化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企业物流的合理化主要通过物流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来完成。其具体措施有:

(1)客户服务需求的目标

客户服务水平的决策比任何其他因素对系统设计的影响都要大。如果服务水平定得较低,可以在较少的存储地点集中存货,利用较廉价的运输方式。服务水平定得高,则相反。但当服务水平接近上限时,物流成本的上升比服务水平上升更快。因此,物流战略计划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客户服务水平。

(2)设施选址战略

存货地点及供货地点的地理分布构成物流计划的基本框架。其内容主要包括确定设施的数量、地理位置、规模并分配各设施所服务的市场范围,这样就确定了产品到市场之间的线路。好的设

施选址应考虑所有的产品移动过程及相关成本,包括从工厂、供货商或港口经中途储存点然后到达客户所在地的产品移动过程及成本。采用不同渠道满足客户需求,其总的物流成本是不同的。如直接由工厂供货、供货商或港口供货,或经选定的储存点供货等的方法,物流成本是有差别的。寻求成本最低的配送方案或利润最高的配送方案是选址战略的核心所在。

(3)存货战略

存货战略指存货管理的方式,基本上可以分为将存货分配(推动)到储存点与通过补货自发拉动库存的两种战略。其他方面的决策内容还包括产品系列中的不同品种分别选在工厂、地区性仓库或基层仓库存放,以及运用各种方法来管理存货的库存水平。由于企业采用的具体政策将影响设施选址决策,所以必须在物流战略规划中予以考虑。

(4)运输战略

运输战略包括运输方式、运输批量和运输时间以及路线的选择。这些决策受仓库与客户以及仓库与工厂之间距离的影响,反过来又会影响仓库选址决策。库存水平也会通过影响运输批量影响运输决策。

5. 如何实现储存的合理化?

【答案】为了实现商品储存的合理化,可以采取的措施为:

(1)在自建仓库和租用公共仓库之间做出合理的选择,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①自建仓库的优点是:a. 自建仓库对于企业来说,可以使企业更大程度地控制库存;b. 它拥有更大的灵活性,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仓储做出合理的调整;c. 当进行长期的存储时,一般来说,仓储的费用比较低。

②租用公共仓库的优点是:a. 租用公共仓库使得企业无须为建造仓库投入大量资金,所以,可以节省企业宝贵的资金; b. 租用公共仓库还可以减少企业的风险,因为当商品在储存期间出现问题时,仓库会予以解决; c. 在短期看来,公共仓库因为其规模性租金比较低廉;d. 企业在租用公共仓库的时候,可以根据待储存商品的数量决定储存的规模,这样也防止了资金的浪费。

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在自建仓库和租用公共仓库之间做出合理的选择。一般来说,当企业的存货量较大、对商品的需求比较稳定且市场密度比较大时,可以考虑自建仓库;反之,则应选择租用公共仓库。

(2)注重利用合同仓储,也就是第三方仓储的使用

合同仓储就是企业将仓储活动转包给外部公司,由外部公司为企业提供一体化、全方位的仓储服务。合同仓储因为具有专业性、高质量、低成本等优点,因此可以给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合同仓储可以有效地利用仓储资源、扩大市场的地理范围及降低运输的成本。

(3)进行储存物的ABC 分类,并在ABC 分类的基础上实施重点管理

ABC 分类管理方法就是将库存物资按重要程度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 类)、一般重要的库存(B 类)和不重要的库存(C 类)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如表所示)。ABC 分类管理法是实施储存合理化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解决各类的结构关系、储存量、重点管理和技术措施等合理化问题。而且,通过在ABC 分析的基础上实施重点管理,可

以决定各种物资的合理库存储备数量及经济地保有合理储备的办法,乃至实施零库存。

表 ABC 管理法的管理重点

(4)加速总的周转,提高单位产出

储存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是将静态储存变为动态储存,周转速度快会带来一系列的合理化好处:资金周转快、资本效益高、货损小、仓库吞吐能力增加以及成本下降等。诸如采用单元集装储存、建立快速分拣系统都有利于实现快进快出和大进大出。

(5)采用有效的“先进先出”方式

先进先出也就是说先入库的商品应该先发出,它可以防止库存商品因为保管时间过长而发生变质、损耗和老化等现象,特别是对于感光材料、食品等产品保质期较短的商品来说尤其重要。

(6)提高储存密度,提高仓库利用率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减少储存设施的投资,提高单位存储面积的利用率,以降低成本、减少土地占用。一般可以采用增加储存高度、减少库内通道数量和通道面积的方法来实现这个目的。

(7)采用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

储存定位的含义是被储物位置的确定。如果定位系统有效,能大大节约寻找、存放和取出的时间,节约不少物化劳动及活劳动,而且能防止差错,便于清点及实行订货点等的管理方式。储存定位系统可采取先进的计算机管理,也可采取一般人工管理。

(8)采用有效的监测清点方式

对储存物资数量和质量的监测不但可以掌握基本情况,也是科学库存控制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稍有差错,就会使账物不符。所以,必须及时且准确地掌握实际储存情况,经常与账卡核对,无论是人工管理还是计算机管理都是必不可少的。此外,监测也是掌握被存物资质量状况的重要工作。

(9)根据商品的特性,采用现代储存保养技术,保证储存商品的质量

为了防止湿气进入仓库,可以在库门上方安装鼓风设备,使之在门口形成一道气墙,防止外界的湿气进入。

(10)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储运装备一体化的方式

集装箱等集装设施的出现,也给储存带来了新观念,采用集装箱后,集装箱本身便是一栋仓库,不需要再有传统意义的库房,在物流过程中,也就省去了入库、验收、清点、堆垛、保管以及出库等一系列储存作业,因而对改变传统储存作业很有意义,是储存合理化的一种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