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718美学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崇高
【答案】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见、奇特的特点。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
2. 随物赋形
【答案】“随物赋形”是苏轼提出的一条文艺创作及美学的原则。它要求艺术家尊重表现对象的特征和规律,准确而又自然地表现出对象的形态和特征。其中的“物”指客观对象,包括自然事物与社会生活内容,“形”指作品中所反映的事物的情貌和形态。苏轼的“随物赋形”的创作主张以艺术形象的刻画应合乎自然为最高标准,要求创作以传神为主而形神兼备。
3. 古希腊悲剧
【答案】古希腊悲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庆典活动。戏剧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说和史诗,所以题材通常都很严肃古希腊悲剧主要不是写悲,而是在于表现崇高壮烈的英雄主义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希腊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 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此情感的净化; 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
4. 荒诞
【答案】荒诞是西方观代审美范畴之一,指呈现在极其不和谐的形式中并引起人的复杂感受的现代基本情绪。表现荒诞是为了征服荒诞。
5. 技艺
【答案】技艺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富于技巧性的武艺、工艺或艺术等; 二是指从事某一技术工种的人。亚里士多德将人类活动分为理论、实践、制作一种,分别对应的理智能力是智慧、实践智慧和技艺。其中制作的地位很是耐人寻味,它不仅是一种与理论和实践并列的人类活动,更是一种隐秘的思维图式,即亚里十多德在探讨存在、知识、实践、德性等问题时,总是以技艺作为比附和参照。这样一种“技艺”之喻,既给古希腊思想家探讨问题带来了方便和进展,同时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6. 美育
【答案】美育是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和趣味教育,致力于完善人的基本素质,实现人类自身美化,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完美的人格,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7. 席勒式与莎士比亚化
【答案】席勒式与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信中,针对拉萨尔在剧本的观念图解式提出的文学理论观点。“席勒式”主要是指在作品中缺少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只追求抽象的时代精神,以致人物变成了这种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马克思所维护的是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规律,反对的是唯心主义的观念化的倾向。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提出的莎士比亚戏剧创造中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莎士比亚化”作为现实主义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的形象化表述,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世界观对莎士比亚创作经验和创作特点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
8. 荒诞主义戏剧
【答案】荒诞主义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在法国兴起和形成,而后流行十戏剧舞台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是现代戏剧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这一名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它是作者对20世纪50年底啊在欧洲出现的贝克特、尤内斯库和品特这类剧作家作品的概括,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否定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对人类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他们对人类社会失去了信心,这是二战后西方一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荒诞主义戏剧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只倒四,它表现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无法沟通的。
二、论述题
9. 论述美学史上关于喜剧的本质的探讨。
【答案】(1)唯心主义美学
①唯心主义的美学家否定喜剧的客观现实基础,他们或者从主体的感受出发,或者从绝对精神出发说明喜剧的本质。
②具体观点
a. 康德曾从主体的感受出发研究喜剧的效果——笑。他认为“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的感情”。康德的这种看法,虽然指出了喜剧的心理特征,但并没有揭示喜剧的本质。
b. 黑格尔是从绝对精神的发展去研究喜剧,他认为喜剧是“形象压倒观念”,表现了理念内容的空虚。这种观点虽然从属于他的唯心论的体系,但是里面包含了辩证法的合理因素。
③唯物主义的美学家首先肯定喜剧的客观基础,认为喜剧反映特定的生活对象
a. 亚里士多德从摹拟说出发,提出“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并指出喜剧与生活中丑的联系。
b. 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唯物主义出发提出了关于喜剧本质的一些卓越的见解。他认为当丑带有荒唐和自相矛盾性质的时候,才会使人感到滑稽可笑。
c.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去研究喜剧。他不是从历史的辩证发展上去理解生活。因此,仍不能科学地说明喜剧的本质。
(2)马克思主义美学
①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喜剧观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解的基础上。
②具体观点:马克思所说的笑剧,主要指的是社会生活中的否定方面,即讽刺性喜剧。因为陈旧的生活方式走进坟墓时,往往具有这样的特征,即“用另外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这正是陈旧生活方式的一种自我讽刺。
③评价
a. 这些深刻的论述,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战斗性。
b. 马克思关于喜剧的论述主要是结合当时德国政治斗争的情况而提出的。虽然不是直接对喜剧的本质下定义,但是对于人们研究喜剧理论(如喜剧的本质、特征、形成的条件等),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
10.结合当前教育现状,谈谈你对艺术教育任务和目标的理解。
【答案】(1)艺术教育的内涵
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指对于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内容,它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发展人的感知力、加深人的理解力、增强人的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2)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在当今社会,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体体现在:
①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人的文化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当代社会中的人,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与艺术修养,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需要。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②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艺术教育之所以在整个教育中有着特殊地位与作用,在于它可以培育和健全人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艺术活动作为人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能够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这种自由的精神活动中,人的创造力也得到充分的发挥。
③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