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78教育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学质量管理
【答案】教学质量管理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学校教学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工作能否实现教育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水平。教学质量的管理就是通过各种管理活动,使教学效果达到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的要求,从而保证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人才的规格。教学质量管理,既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搞好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 入学率
【答案】入学率是指某年龄段人口中在校学生数与该年龄段人口之比。与当地现行学制和规定入学年龄相对应的那部分应入学的人口称为适龄人口,适龄人口中的在校生所占比例为适龄人口入学率。它标志适龄人口中相对应的教育普及程度。实际统计时,一般以学年初为统计的时间标准。其公式为:
如不考虑在校学生的年龄,取在校学生数与相应的适龄人口之比,则为毛入学率。它标志教
育的相对规模和相应学龄人口接受某阶段教育的机会。其公式为:
它与适龄人口入学率的区别在于,在校学生数中可含有非相应的适龄人口数。因而有时会出
现毛入学率超过百分之百的情沉。
3. 教育行政组织
【答案】教育行政组织是指依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章制度等,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机构。教育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即按其行政主体或者按其所拥有的权限和所管辖的范围,可分为国家教育行政组织与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其主要特征有:①教育行政组织是国家性质的社会组织,为国家权力所支持; ②教育行政组织具有严密的体系性。
4. 教师专业化
【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它的基本内容包括:①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②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
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③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④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5. 学校组织文化
【答案】学校组织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自己的长期活动中所积淀下来的、为全校成员所共同赞成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合。
6. 非正式组织
【答案】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以感情、喜好等情绪为基础的松散的、没有正式规定的群体,与“正式组织”相对。典型的非正式组织,如单位内的同乡、同学,棋友、牌友、球友等形成的小圈子。非正式组织不受正式组织的行政部门和管理层次等的限制,也没有明确规定的正式结构,但在其内部也会形成一些特定的关系结构,自然涌现出自己的“领导”,形成一些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非正式组织的划分,一般可以从“安全性”和“紧密度”两方面来考察。非正式组织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人们追求一种在正式组织内无法达到的感情需求的满足。
7. 管理跨度
【答案】管理跨度亦称“管理幅度”,是一个主管人员或部门直接管辖的下属人员或部门的多少。一般而言,管理跨度影响管理者对下属的控制强度,影响组织分层的多少,影响信息沟通的速度或准确性,关系下属积极性的发挥。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管理跨度小型化、大型化和权变化三种观点:①传统观点认为,一名管理者管理的下属不应超过6名,只有这样才能施加严密的控制,才能避免由于下属人员的增加而带来的复杂关系。②主张管理跨度大型化的观点认为,这种结构可以使层次减少,有利于沟通; 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较少发生权利和责任的重叠,因而使冲突和推诿责任的现象较少发生; 可以使下属享有较充分的权力,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 可以降低管理成本,节约资金。③持权变观点的人们认为,管理跨度究竟多大为好不能一概而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影响幅度的因素有:管理者和下属双方的能力; 管理工作的性质; 管理的标准化程度和下作的相似程度; 授权的程度; 管理者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等。
8. 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
【答案】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
教育成本=教育直接成本+教育间接成本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教育成本有两个构成要素,一是来自学生的成本,另一个是来自非学生方面的成本。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是指教育成本改变了过去完全由国家来承担的状况,而形成了教育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国家、社会、企业、个人多方参与的教育投入机制,实现了国家、
社会、企业、个人多方参与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二、简答题
9. 我国现行的教师聘任制的长处与不足是什么? 如何完善?
【答案】聘任制是指学校与被用教师签订合同,由学校发给聘书,明确在一定时期内给予任用的方式。
(1)我国现行教师聘任制的长处
①聘任是学校与被聘用教师基于双方地位平等原则,在双方意愿一致基础上的民事法律关系。 ②聘任的行为主体是签约双方,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人选,并可以解聘不称职教师。同样,受聘教师也有依自己的愿望决定受聘与否及合同期满后决定续聘与否的权利。
③聘任制有利于建立公平择优、平等竟争的选拔任用机制,有利于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进取向上的精神。
(2)我国现行教师聘任制的不足
教师聘任制在我国实践时间不长,较为突出的不足之处体现为:聘任主体混乱; 相关体制不健全; 容易导致学校领导对教师聘任权的滥用; 容易导致被聘教师的不安全感等。
(3)我国现行教师聘任制的完善
解决教师聘任制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加大宣传,以形成教师聘任制的相关理念。通过广泛宣传,加深教师对教师聘任制的认识,强化改革意识。还要加大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教师的自我保护意识,以确保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顺利开展。
②加快教育研究步伐,以探索出完善我国教师聘任制的理论与方法。教育研究须将教师聘任制作为其研究的焦点之一,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帮助教育行政人员更好地制订相关政策,帮助各级校长和教师更好地落实教师聘任制。
③严格开展教师资格认定,以便为有效实施教师聘任制奠定坚实基础。实施教师聘任制的目的之一是建立科学的教师任用制度,在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职务制度之间架设“桥梁”。由此可见,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聘任制的前提。
④严格坚持教师聘任的基本原则、完善相关程序,是有效实施教师聘任制的关键。现实中有一些学校并未照章办事,从而导致教师聘任制在实践活动中出现许多问题。所以,严格按照教师聘任原则、程序对教师进行聘任就成为有效实施教师聘仟制的关键。
⑤完善相关制度是有效实施教师聘任制的保障。从我国教师聘任的实际情况中可以看出,需完善的相关制度包括:相关法律制度,校长负责制,人才流动机制,教职工考核评价制度和相关社会保障体制。
通过以上五方面,从理论到实践都将对我国教师聘任制度进行有效可行地改进,从而完善现行的教师聘任制度,确保教师聘任制度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