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621基础地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青藏高原对周边地区的气候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青藏高原对周边地区的气候的影响如下:

(1)加强东亚季风,形成东部湿润气候,使我国季风性气候尤为凸显。;

(2)阻挡高原两侧冷峻气流的交换,扩大西风带的影响范围,造成西北干旱气候,形成沙漠;

(3)形成高原季风,加强高原季风环流;

(4)造成四川盆地易出现梅雨季节;

如果没有青藏高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是一片亚热带沙漠;

(2)我国的新疆地区会直接接受到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而降水丰富,西北地区将不会存在沙漠;

(3)黄土高原不会形成;

(4)世界其他地区的气候也都可能会发生巨变。

2. 为什么可以根据南半球各大陆二叠纪一三叠纪陆生生物的相似性来推测存在冈瓦纳大陆?

【答案】可以根据南半球各大陆二叠纪一三叠纪陆生生物的相似性来推测存在冈瓦纳大陆的原囚如下:

(1)各大陆陆块不仅海岸线轮廓互相吻合,而且海平面以下2000米的等深线互相精确地拼合。(2)各大陆陆块在地质构造方向极为相似,甚至可互相连接。

(3)各大陆陆块有相同的古生物群。

(4)各大陆陆块上普遍存在石炭一二叠纪冰债层,并与含舌羊齿植物群的煤系地层交错出现,表明当时古气候完全一致,经历了一次大冰期,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

(5)把冈瓦纳古陆于石炭纪中期拚合后,各陆块上的古磁极位置和磁极游移曲线都能很好地吻合。

3. 什么是矿物? 可分为哪些大类?

【答案】(1)矿物的概念

矿物是在地壳(地球)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无机晶质固体,也有少数呈非晶质或胶体。 (2)矿物分类

按矿物中化学组分的复杂程度可将矿物分成单质矿物和化合物。化合物按与阴离子的结合类型划分为若十个大类,主要大类有硫化物、氧的化合物和卤化物。

①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

硫化物矿物的特征

a. 它们由金属阳离子与硫等阴离子之间以共价键方式结合形成。它们在地壳中的总量很低

,但矿物种较多,占矿物种总数的16.5%。 (<1%)

b. 硫化物矿物的生成多与成矿作用有关,绝大多数矿床中的金属矿物都属硫化物大类。

c. 硫化物类矿物透明度和硬度较低,但通常色泽鲜艳、有金属(半金属)光泽、比重也较大。 d. 结晶程度较好,硫与其他元素结合时配位方式多样,因此晶体结构类型多,晶体形态多样,容易识别。

②氧的化合物

几乎所有造岩矿物都是硅酸盐和氧化物,如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等。但也有一些氧化物和含氧盐主要与成矿作用有关,如锡石(SnO 2、黑钨矿(

和钦铁矿(,是锡、钨、铁矿床中的资源矿物(矿石矿物))。

③单质及其类似物

a. 包括由单质原子结晶的矿物和多种原子结合的金属互壳重量的1%,但成矿能力很强,如自然铜(Cu ), 银金矿(AgAn )、自然铂(n )、金刚石(C )、石墨(C )和自然硫(S )都可富集成矿。

b. 单质矿物中原子以金属键或共价健和分子键相结合,原子间紧密堆积,矿物晶体对称性高。 ④宝石矿物

宝石矿物是指经过加工,能用于装饰的矿物。

a. 宝石矿物特点

第一,晶莹艳丽,光彩夺目,即矿物的颜色和光泽质地优良。

第二,质地坚硬,经久耐用,即宝石矿物的硬度较大。

第三,矿物产量少,有一定的价值。

b. 宝石矿物种类

最贵重的宝石有四种:钻石、红宝石、蓝宝石和祖母绿。

第一,钻石的宝石矿物是金刚石,它属单质非金属矿物,是硬度最大的矿物。金刚石结晶温度(>1100C)和压力()很高,是元素碳在距地表大约200km 或更深处结晶的晶体。

)。能成为宝石矿物的刚玉仅出现在某些第二,

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宝石矿物都是刚玉(

在碎屑矿物中聚集。

第三,祖母绿的宝石矿物是绿柱石,绿柱石是环状构造硅酸盐,主要产于岩浆

晚期形成的伟晶岩和一些高温热液形成的脉状岩石中,作为宝石矿物的绿柱石主要产在热液脉中。

4. 简述地震过程的基本特征。

【答案】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地震灾害的发生过程按物理性质的差异划分为孕震、临震、发震和震后调整四个阶段。

(1)孕震阶段

是地应力的积累阶段。孕震地区的岩石地球物理性质将会发生一系列异常变化,岩石中会出

), 磁铁矿()石灰岩和中酸性岩浆岩的接触带、基性岩墙及纯橄榄岩中,成为宝石矿床还需经过沉积作用,即

现微弱的变形和变位。在向下一阶段转化过渡时,还会出现一些小震活动。

(2)临震阶段

震源区的应力积累己经极为接近失稳状态。此时可出现地形形变异常、地震波速异常、地磁和地电异常,以及地下水和动物活动异常等各种现象。

(3)发震阶段

震源区的岩石将出现大规模破裂,或地震断层的闭锁段突然断开并发生弹性回跳,同时释放出大量应变能,引起地壳的强烈颤动。

(4)震后调整阶段

也称作余震阶段,在此阶段的前期,剩余的应变能还将继续释放,岩石进一步破裂并产生一些小震; 至后期,地震活动将逐渐趋于平静,地磁、地电、地下水等活动也将恢复正常。

5. 什么是生物的指示现象? 它在人类生产活动中有何作用?

【答案】(1)生物的指示现象

生物的指示现象是根据生物种或它们的群体、或生物的某些特征来确定地理环境中其他成分的现象。

(2)作用

①生物的指示作用表明,各个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处于紧密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掌握了它们之问有规律的联系,就有可能利用一个要素的特征去认识另一个要素的存在。

②生物的水指示现象一直受到重视,特别是利用生物指示水质变化早己为生物学家、防疫工作者所熟悉,可借此对水质污染程度作出评价。

③植物和它们的群落还具有指示岩石、矿体的地质指示现象。在表示地质构造方面,最简单的联系是植被常沿断裂带呈线性分布。在断层错动地区因岩性不同,植被类型也因之发生变化,借此可判断断层的存在。

④借助于植物指示现象可以寻找金属和非金属矿藏,在古生物学中利用生物化石确定地层的地质时代,根据古生物的生态学特性和共生沉积物情况重建古地理环境演变史等,也是生物地质指示作用的应用。

6. 请列出相同岩浆形成的侵入岩和火山岩的对应关系。

【答案】相同岩浆形成的侵入岩和火山岩的对应关系如下:

(1)侵入岩

①侵入岩是地壳深处的熔融岩浆,指液态岩浆在造山作用下贯入同期形成的构造空腔内,在深处结晶和冷凝而形成的火成岩。

②特性

以花岗岩为例,说明侵入岩的特性。花岗岩是属于酸性的岩浆岩类,Si02含量高达66}}-63。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组成。

a. 由于是在上地壳中逐渐冷却结晶的,三种主要矿物都有较好的晶体,只是由于结晶过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