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唐代中兴名将浑瑊,出生于蕃将世家,属于铁勒浑部人。自其高祖浑阿贪支贞观初年内属,浑氏家族先后九代人为唐朝政治,军事的巩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浑瑊,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参加安史之乱的平定,抗击回纥,吐蕃的侵扰,平定朱--之乱,指挥奉天保卫战,挽救了大唐江山于即倒这时,坐镇河中,守卫长安东边的大门,解除河北藩镇对中央的直接威胁。浑瑊一生,出将入相,征战不息,凡玄,肃,代,德四朝的重大战事无不有浑-的身影。对于如此重要的历史人物,史家研究甚少,只有黎尚诚《唐代中兴名将浑-述略》(《西北史地》1986年第一期),赵玉桢《论少数民族将领浑瑊对唐中兴的贡献》(《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88年第一期)两篇,而对于浑氏家族的研究,除对其先系的考证外,尚未见到其他方面的论述。本文的写作意在抛转引玉,使人们认识浑氏家族,了解浑氏家族对唐代的贡献。 全文主要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铁勒部,内容包括铁勒的族源;浑部的得名及主要活动地;浑部的五次南迁或内属;东,西皋兰州的区别等。铁勒族源有二种说法,即匈奴后裔说和匈奴别种说。浑部的得名,有四种说法:其一因浑部主要活动于凉州边外楚浑山而得名;其二"浑"唐音作"Hun"与匈奴古称相同,大约匈奴后裔,匈奴亡后混称铁勒;其三出自匈奴浑邪王,随拓拔氏徙于河南,因以为氏,隋唐间以氏为部落;其四回纥人最古酋长,一名乌罗,后因"浑"名族。浑部主要活动地,一说为漠北,一说为楚浑山。浑部的五次南迁或内属,第一次贞观四年,阿贪支率部内属;第二次贞观二十年,浑汪举部内向;第三次高宗麟德年间,浑与出斛薛部活动于灵州界;第四次武则天垂拱二年,浑部与回纥等部迁往甘,凉二州界;第五次开元初,浑部再次内属,唐重设皋兰州安置浑部。东,西皋兰州的区别,东皋兰州是指以浑部所置的皋兰州,西皋兰州是指以突厥阿史德特建置的皋兰州。 第二部分关于浑氏家族世系考,内容包括浑氏家族的来历,出自匈奴浑邪王,始居于河南地,北魏时活动于山西北部吕梁山一带。浑氏先系考,在前人论述基础上,再次论证浑元庆与浑迥贵为同一人,浑元庆为"镇军大将军",而不应为"镇国大将军"。《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未列入的浑氏考,如浑元忠与浑元庆为同辈,浑惟明为浑释之兄,浑萼身份为河西浑部首领,自当为阿贪支一族。 第三部分写蕃将世家,内容包括浑氏家族九代人的史事考,主要人物有浑阿贪支,浑迥贵,浑大德,浑大寿,浑大宁,浑惟明,浑释之,浑瑊,浑镐,浑岁,浑品,以及浑特,浑正元等。 第四部分写浑氏家族的汉化,内容包括浑氏家族汉化的五种表现,即血统关系上的汉化倾向;地望上的汉化变迁;族望上与汉人认同;姓名上的汉化,读书习儒,从心理上接受汉文化。 第五部分写浑氏家族现象,内容包括浑氏家族现象出现的社会基础:其一,作为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孕育出来的李唐王朝较少民族偏见和保守传统;其二,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即对周边族的"怀柔"政策,"羁-"政策;其三,唐代武功强大,需要蕃兵蕃将的加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