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写作工作通讯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案】写作工作通讯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
(1)从全局高度选择典型事实
写好工作通讯,首先要胸有全局,明确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明确所采写的具体行业当前工作的重心以及履待解决的问题。然后敏锐而准确地抓住有典型性、有指导性的事实,来揭示矛盾,分析与解决矛盾。
(2)进入工作现场,运用活的事实反映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或问题
工作通讯要用事实说话,采访所得来的新经验、新观念、新问题,必须通过具体的、活生生的事实传播给读者。这些具体事实如果不进入工作现场是很难发现的,也很难在写作中如实地生动地再现它。因此,写作工作通讯强调到现场去,到实际工作的第一线去。
(3)从群众角度、生活角度写作
工作通讯中,特别是报道有关政策或者工作的重点时,要力求找到它们与老百姓利益的结合点。因此从群众角度、从生活角度来反观、报道有关的工作,一直是改进下作通讯写作的一个诀窍。
(4)虚实结合
既要注意使用通俗、具体、形象的语言,又可以有一定的评论色彩。虚实结合,是工作通讯写作在语言运用上的两方面要求如下:
①实:语言要通俗、具体、生动、形象
工作通讯由于报道的经常是非事件性新闻,语言容易公文化、空泛而笼统,又由于涉及行业的具体下作也容易落入专业化。因此在工作通讯的写作中更要讲究语言的运用,最主要的是要学会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②虚:工作通讯中要有议论
尤其是结论、观点非常鲜明的工作通讯,在某种意义上是带有述评性质的。在工作通讯的写作中,要学会和善于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要学会和善于运用“直接引语”议论。
2. 简述描写性消息写作的要求。
【答案】描写性消息的特点是“再现”,一一以文字重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情景。描写性消息特点是简笔勾勒。描写性消息写作的要求如下:
(1)简笔描写
作为消息之一,描写性消息应力求简括,用简洁的笔墨,概括地勾勒事件的现场情景、人物的活动,以及非事件性新闻的某个场面,而不宜过多地描写细部。详细的描写,可由篇幅相对较长的通讯特写来完成。特写详描,其情其景可供读者鉴赏、品味,而描写性消息则要以最快的速度,首先报告现场情景,形象地传达最新动态。归根结底,简笔描写是消息的时效、篇幅与任务决定的。
(2)选择景物应有说话意识、信息意识。无疑,描写性消息中的描写,不是为描而描。在有限的篇幅之内,记者描写的每一个景物、活动,都应是有丰富内涵的。即,它们应能以形象传达某种信息,帮助记者表达某种观点,只有如此,描写性消息才会有一定的思想性。
(3)描中有叙,叙描结合
描写性消息不仅不排斥叙述,还需要用叙述来补充、说明、串连所描写的场景或人物活动。很多情况下,只有加入适当的叙述,事实才会得到清晰、完整的反映,记者的意见、思想观点才会得到明确的体现。。
3. 谈谈综合性消息的写作方法。
【答案】综合性消息以及经验性消息写作由于报道的内容不同,它们的写作方法也有所区别:
(1)对比和显现
非事件性新闻所报道的一些社会或自然界的现象、问题,往往呈渐变状态,小像事件,特别是突发性事件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要求记者通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将其变化、其问题性、新闻性,明显地揭示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这需要用一种方法来加以“显现”。而显现的基本手段是对比。新闻界常说,“比较出新闻”,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尤其如此。
(2)量化和集中
事象分散不易让人看到问题的全貌。非事件性新闻在写作上有必要将散在的事象加以概括和集中。集中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总体量化一一剥去事物的个别的外壳,以抽象了的全局性的数字,反映某些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总体态势。
(3)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是非事件性消息,尤其是综合性消息写作的又一重要方法。点,即个别的、典型的事例,面,即全局情况。忽视点会削弱消息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没有面,则难以反映总的态势。综合性消息应特别重视“点,’,应以典型开路。典型事例有如特写镜头,可以将同类事物共有的特点集于一身,加以放大,让读者看到细微之处,仿佛借助显微镜观察一个细胞,获得实实在在的认识和感知。
(4)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非事件性报道较少被动性,大多带有主动出击的特点。亦即,大多数非事件性报道,记者是
为了反映某种情况或问题而行动的。有些报道即使利用的是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资料,其调查本身一一信息源一方的行动本身,也带有鲜明的“问题意识”。
4. 主体与导语是怎样一种关系? 如何理解主体的任务?
【答案】(1)主体与导语的关系
消息导语之后的部分称为主体,也有人称之为主干、正文。如果将导语比做“头”,主体便是“躯干”。消息要有一个精彩的导语,以便吸引读者; 导语之后,还必须有一个丰满的、文字讲究的主体,否则,同样不能算作合格的消息。主体必须紧扣导语做文章,不能转向,这是主体写作的大原则。
(2)主体的任务
①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
为简洁突出事实中最具吸引力的内容,现代导语往往省略一些新闻要素,对事实的叙述也取概括的方式,难以揭示新闻主题。因此,还必须在导语之后,通过主体对新闻事实做出进一步的交代,通常包括两种情况:
a. 补足导语中尚未出现的新闻要素;
b. 将导语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
②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
即在导语所概括的新闻事实之外,增补新的内容,用来扩充新闻的信息量,扩大读者的视野,用来提升新闻主题的高度。
主体主要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a. 补充带有因果性质的材料;
b. 在导语限定的事实之外,补充一些暗示性的情况。
③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一篇合格的新闻作品,应能解疑释惑,清楚地回答读者渴望了解的问题。这个任务也只能由主体部分来承担。
④添加“作料”,令读者兴味不减
导语有导读的作用,主要通过新鲜、重要的内容,简洁生动的语言,引起读者阅读全文的兴趣。主体则应尽可能小断地提供“亮点”一一兴趣点,仿佛曲径通幽,让人感到总有一景在里头:
a. 运用“色彩”
新闻的“色彩”是指在简单事实之外,补充台前幕后鲜为人知、富有故事性和人情味的事实。 b. 打开包袱中的包袱,即“戏中戏”
例如报道某篇文章、某部戏剧或电影获奖,报道某部小说将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之类的新闻,读者不仅对获奖一事感兴趣,也想知道这些获奖作品的内容是什么。
5. 网络新闻写作需注意的几个问题是什么?
【答案】真实与新鲜,是新闻的两块基石,是衡量一个事实有无新闻价值的主要依据,也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