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舞蹈(专业硕士)(同等学力加试)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山歌音乐具有怎样的艺术特征?

【答案】山歌音乐的艺术特征可归结为如下几点:

(0)坦率、直露的表现手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

(2)自由、悠长的节奏和节拍。

(3)高亢的曲调。

(4)曲式结构:

乐段结构上,常见的两句体和四句体的结构,北方多为两句体,南方多为四句体(常见有的前两句相同或相近、有的二、四句相同,也有的是起、承、转、合式结构)。而这些结构都可看成是二句体的变化、发展。另外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如“赶五句”、“连八句”(陕南、四川等地),也是以上下句的对应式乐段为基础的。如“赶五句”是在两个上下句乐段之间,加入一个音乐材料有些变化的第三句; 而“连八句”则己形成三部曲式,但仍是以上下句的对应式乐段为基础,在两个上下乐段之间,插入一个完整的四句数板乐段。乐句的变化形式:山歌的乐句结构常常出现不对称的现象,使山歌的音乐显得自由奔放、无拘无束。

2. 简述聂耳的音乐创作。

【答案】聂耳原名守信,聂耳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表现了革命群众抑制不住的革命热情,坚定不移的革命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潜在力量。他的创作为无产阶级音乐开辟了道路。他的群众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以饱满的情感表达了当时中国人民高涨的斗争情绪和对反帝斗争充满了胜利的信心。抒情歌曲《铁蹄下的歌女》《塞外村女》《梅娘曲》等反映了被压迫、剥削的人民的痛苦生活,儿童歌曲《卖报歌》《小野猫》《牧羊女》等表现了儿童的天真乐观。民乐合奏《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是他对新民乐合奏的探索。

3. 简述在中国近代音乐发展史中学堂乐歌的重大发展意义。

【答案】(1)学堂乐歌是欧洲音乐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新民族主义文化在音乐领域的萌芽。

(2)学堂乐歌为中国“新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开启了源头。

(3)为后来我国的军歌,工农革命歌曲和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开了先河。

(4)为欧洲音乐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

(5)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音乐家。

(6)学堂乐歌蕴含着崇高爱国精神和热切要求社会改革愿望的思想内容,以及有意识引进的、

来自西方的音乐形式。

(7)学堂乐歌歌词的新思想决定了它在艺术形式上采取引进西方的新路子,这推动了它的迅速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备受当时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的欢迎,获得了历史的承认。

4. 简述小麟的音乐创作。

【答案】他的创作主要是室内乐的声乐及重奏作品,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除民乐合奏《湖上春光》外,大多是声乐作品,如《春雨春风》、《金陵城》等。后期主要有艺术歌曲《自君之出矣》《彭浪矶》等,室内乐《小提琴与中提琴的二重奏》、《弦乐二重奏》、《木管二重奏》等,合唱、轮唱曲《挂挂红灯哦》,无伴奏合唱《正气歌》等。他的作品贯穿着欣德米特20世纪现代作曲理论体系新技术的影响,他想通过这些新技术运用写出既有中国民族气韵,又有他个人独特的室内乐作品。他的室内乐创作努力摆脱欧洲传统风格,开始走上一条艺术创新之路。

二、论述题

5. 20世纪初,学堂乐歌的主要内容及代表作曲家。

【答案】(1)主要内容

①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列强欺凌的爱国主义要求,代表性的歌曲有:《中国男儿》《十八省地理历史歌》《黄河》《扬子江》等。

②积极宣传和推行“军国民教育”的代表性歌曲有:《体操一一兵操》《出军歌》《陆战》等。 ③积极拥护推翻帝制,欢呼民主共和新政的建立。如《革命军》《光复纪念》《美哉中华》等。 ④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的“反封建”民主精神,如《女子体操》《缠足苦》《天足乐》等。

⑤鼓吹学习新文化、推动“移风易俗”民主思想的,如《格致》《文明婚》等。

⑥结合学校生活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的思想教育和热爱生活的教育的,如《始业式》《勉学》《春游》等。

(2)代表作曲家

①沈心工

沈心工是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家,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词曲配合贴切,易于上口,多以民主教育为主要内容。他善于描写儿童生活中的事物,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达进步文明的思想。是最早使用白话文写作歌词的作者。

他最早在中国开设了乐歌课和音乐课,出版了《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民国唱歌集》,编写了一百八十多首学堂乐歌,在填词过程中,密切地结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编写的题材广阔丰富、语言通俗易懂、意味深长。如《竹马》《赛船》《铁匠》。

②李叔同

李叔同曾独自编印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回国后曾在多所学校任教,为艺术教育事业的初创做出显著贡献,培养了许多音乐家美术家。一生编写七十多首歌曲,如《早秋》《月夜》《送别》《春游》等,这些歌曲曲调流畅优美,文辞秀丽生动,艺术形象和声调音韵上歌

词与曲调完美结合。他的歌曲多带有抒情性质,强调学校歌曲的审美性质,有的在曲调基础上配上了钢琴伴奏。

③曾志态

曾志忘的音乐贡献可分为三方面:a. 开展普及音乐的社会活动。包括与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一起创办“亚雅音乐会”,上海贫儿院音乐部其管弦乐队,这在当时都是首创的。特别是上海贫儿院管弦乐队更是中国最早的管弦乐团。b. 编写学堂乐歌,如《练兵》《游江》等。c. 他对中国新音乐贡献最突出的是对音乐方面的论述,他编写或翻译了许多音乐理论的书籍。

6. 简述刘天华有关国乐改进的主要观点及其具体实践。

【答案】(1)主要观点

①乐曲音调的调式、调性、旋法等方面

第一,将自己作品的音调建立在我国各种以五声性调式为特征的各种调式基础上。

第二,在不同的作品里大胆吸收了西方以大小调为基础的各种七声调式,甚至还运用了上下半音运动的装饰性旋律进行,如《悲歌》。

②乐曲的节奏、节拍、速度等处理方面,以及对待记谱法的改进上

第一,坚持使自己的音乐能体现出我国自己的韵味,能适应一般的习惯用法。

第二,根据内容的需要大胆引进一定的西洋音乐节律的因素和西方通用的记谱方法。

(2)具体实践

①对传统的工尺谱记谱法参照西方的简谱加以改进,进行了有关民族音乐的记录整理。如为京剧大师梅兰芳出国演出所记录整理的《梅兰芳歌曲谱》等。

②对二胡、琵琶的制作提出了改革的建议。如提出了二胡的“同定音高定弦”,“六项十三品”的琵琶以及“活动品位装置”等一系列主张。

③为了使二胡及琵琶的教学进一步科学化,编写了一套《二胡练习曲》及一套《琵琶练习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