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舞蹈(专业硕士)(跨专业加试)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江浙山歌基本的结构形态有什么共同特性?

【答案】江浙山歌的基本形态多为四句体,旋法以级进为主,音域比北方山歌窄些,音乐委婉秀丽。

2. 民间器乐乐种常常分为哪几类? 主要根据什么标准划分的?

【答案】常分为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锣鼓乐五大类,主要根据各地方乐种乐队编制和演奏特点分类的。

3. 简述贺绿汀的音乐创作。

【答案】贺绿汀早年曾参加革命,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学习理论作曲,师从黄自。贺绿泪的主要作品有《牧童短笛》电影歌曲主要有《秋水伊人》,《十字街头》里的插曲《春天里》、《天涯歌女》、《四季歌》,话剧《复活》中的插曲《怨别离》等。这些作品优美细致,突出表现了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抗战群众歌曲主要有民族化、大众化的《上战场》《保家乡》,结构严谨、质朴流畅的混声合唱曲《游击队歌》、《胜利进行曲》,无伴奏混声合唱《垦春泥》等。生动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和必胜信心。此外还有《嘉陵江上》等艺术歌曲,具有强烈的悲愤情感,接近于歌剧咏叙调,具有很搞艺术价值。

4. 刘天华对二胡艺术发展作出了哪些卞要贡献?

【答案】刘天华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创立专业二胡学派的奠基人,为二胡在高等学府争得了一席之地。其次,他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个运用民族音乐创作技法规律,而义善于吸取西洋音乐进步因素的专业民族器乐作曲家和革新家。

二、论述题

5. 简评聂耳音乐创作的特征、成就和影响。

【答案】(1)特征

①重视音乐的民族风格和丰富的艺术形式的创造和发展,以深刻反映现实和密切与群众相结合作为出发点。

②不采取简单的生搬硬套的态度,而是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创造性地吸取其中某些音调上的、形式上的因素,加以重新创作和发展。

③善于概括当时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富于典型意义的呻吟、愤怒、呐喊等语调的特点,给予艺术的处理,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坚强、有力、短促的旋律和节奏。

④在主题形象的展开和层次紧密结构的逻辑性上极富创造性。

⑤大胆突破传统的、方整性的歌曲结构原则,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歌曲结构原则,歌曲形式简练精当,富于动力和节奏感、富于内在的紧张性和统一性。

⑥重视民乐合奏事业和民乐合奏创作的发展。

(2)成就

①群众歌曲代表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自卫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打长江》等

②抒情歌曲代表作品有《铁蹄下的歌女》《塞外村女》《梅娘曲》《飞花歌》等。

③儿童歌曲代表作品有《卖报歌》《卖报之声》《小野猫》《牧羊女》《雪花飞》《小工人》等。

(3)影响

①聂耳不仅在创作方向和方法上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而且在艺术形象和艺术形式的创造上也是一位大胆的革新者。

②他通过自己的创作体现了我国革命音乐的正确方向,并且初步解决了音乐如何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如何与广大群众相结合,如何创造各被压迫阶层的典型形象,以及如何创造性地继承传统、借鉴外国来发展中国的新的民族音乐等问题。

③他以自己的天才和努力,为我国“左翼音乐运动”的开展和为我国人民大众的革命音乐的成长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6. 如何全面评价当时留在沦陷区工作的音乐家? 他们是否都是“亡国奴”和“汉奸”?

【答案】对于在沦陷区工作的音乐家,应全面、辩证的评价:

(1)一方面,一些音乐家为日伪统治者工作。日伪统治者在沦陷区改建了一些原有的音乐教育、音乐表演机构,组织了一些音乐活动,大力发展娱乐性的歌舞和电影,其目的是为配合进行所谓“大东亚和平共荣圈”、“中日满亲善”等反动宣传,在沦陷区制造一种虚假的“歌舞升平”繁荣景象。这些活动,起了明显的欺骗、麻痹沦陷区人民群众的恶劣影响。当时在长春建立了一个主要为溥仪皇宫服务的伪满“宫内府乐队”。汪伪政权为了麻痹人民群众的抗日情绪,将上海各公私营电影公司合并为“中华联合电影制片公司”,并专门设置了一个“音乐科”,作为笼络电影歌星及吸引少数音乐家为敌伪在沦陷区大肆推广娱乐性电影音乐活动的领导机构。他们先后拍摄了很多故事片和音乐歌舞片。特别是从1942年至抗战胜利这个阶段,以上海的电影歌舞界为中心所掀起的“不思亡国恨、沉醉于个人享乐”的浊浪,给人们的审美和价值观带来消极影响。

(2)另一方面,一些进步音乐家在沦陷区仍坚持进步的音乐活动。1935年在哈尔滨成立了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哈尔滨口琴社”。该社在1935年底和1936年1月先后举办了两次带有爱国宣传的音乐演出,第一次公开演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的乐曲《战场月》; 第二次演出了以聂耳的《大路歌》《开路先锋》等作品的改编曲音乐会,均引起较大的社会影响。此外,个别音乐家也曾创作过一些隐含抗日要求的作品,如张霄虎在1940年所创作的歌剧《木兰从军》和1945年春创作的交响诗《苏武》,均以借古喻今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思想。在敌伪的“国立音乐院”内以李德伦、瞿希贤等为主的进步学生,向敌伪势力开展了一些斗争,以及沈湘等曾公开抵制敌

伪音乐院企图组织为日寇侵略军捐献飞机的音乐会,而被校方无理开除等等。

因此,评价在在沦陷区工作的音乐家不能一概而论。他们有些成为为日伪统治者工作的“汉奸”“亡国奴”,然而还有一些音乐家在沦陷期间,以音符为枪杆,用音乐号召战十反对日本侵略者,唤醒人们沉睡的心灵,鼓舞人民大众的坚强斗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