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财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经济杠杆和体制保障。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重点关注关系民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需要财政不断加大投入。随着财政收入连续多年的大幅度增长,财政增收难度越来越大。理论上,财政可支配资源总量取决于整体经济规模,但经济规模的增长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内达到财富充盈。随着《行政许可法》的深入实施,一些与行政许可相抵触的不合理收费将逐步取消,一些以土地和物业租金、收费为主的镇街财政势必受到影响。这些原因都影响和制约着财政资源总量的增长。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各方面对财政资金的需求日益强烈,财政支出也不断攀升,财政供不应求的状况已经出现。要化解财政收支矛盾,在努力增加财力总量的同时,还要努力挖掘存量资金的潜力,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挖潜力、向管理寻出路。探索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就是解决财政收支矛盾的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在公共财政支出领域,我国财政部门也进行了相应的实践和探索,但还没有有效地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体系,不能有效评价财政支出。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公共财政就是聚公众之财,办公众之事,就得讲经济、讲效率、讲效果。绩效评价就是通过这“三个讲”,寻求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最好结果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建设效能政府、廉价政府。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随着D市财政支出连续几年的大幅度增长,如何有效的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提高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效能,推动该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迫切而有益的工作。本文通过对D市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进行实证研究,以事实为依据,结合实际,全面的对地市级公共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