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它改变了传统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倾向。它强调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重视发展学生以交际为目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作为交际功能主要部分之一的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高中课标"对高中学生的英语基本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对学生阅读能力(包括阅读量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制定了更高的标准。此外,阅读理解试题在高考中占据较高分值(40分)。因此广大教师开始就如何提高学生阅读问题表示关注。作者希望通过本篇论文能对影响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主要因素进行较系统的阐述,以便找到提高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为四项技能(听,说,读,写)之一,阅读得到了人们一定的重视。然而,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就阅读的某个特定方面(如纯粹的语言技能或某一阅读方法等)或针对一般的读者进行探讨,这并不适合高中学生。在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仍面临许多问题,许多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法(如翻译法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阅读水平仍然很差。教师们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未找到令人满意的训练方法。本文以Bartlett及Rumelhart的图示理论,Goodman及Smith的自上而下法(Top-down process),Carrell及Eisterhold的自下而上法(Bottom-up process)为理论基础,试图寻找有效的途径以提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本论文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影响中学生阅读理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阅读预测等形式,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情况。对高分组和较低分组(按中考入学成绩划分)在阅读训练时的表现及阅读预测成绩进行分析、对比。西安中学高一年级184名学生填写了问卷调查并完成了阅读预测试卷。结果发现: 1. 影响中学生阅读理解水平有诸多因素,主要分为两类:1)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如不能掌握一定量的词汇、习语等;语法、句法知识较差等。 2)学生的非语言技能:如在阅读训练中不能有效抓住主题句;阅读速度慢 不良的阅读习惯;贫乏的文化背景知识等。 2.阅读训练时,较低分组学生运用"自下而上"(bottom-up) 和"自上而下法"(top-down)的能力比较差,在阅读训练中比较被动。 3. 高分组学生不但使用"自下而上"(bottom-up)法,并且能够运用"自上而下法"(top-down),运用其文化背景知识,对所看到的信息进行推测或假设,并借助一些必要的技巧,如准确把握主题句等,达到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以上述发现及所述理论为基础,作者对高一年级13, 14班的学生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阅读训练试验,结果发现作为实验对象的13,14班在训练结束时的阅读测试中,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见5.1)。在实验过程中,作者对实验对象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1.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技能。 阅读差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不能迅速准确地加工所看到的内容,这对于阅读,特别是第二语言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高效率的读者能够对文章或材料中遇到的词汇及句法结构进行快速的解码,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无意的状态下自动完成的(Eskey1988)。因此,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作者特别注意加强对学生基本知识的训练,具体做法有:1)扩充词汇量,教授词汇学习技巧等,从而使他们能够达到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自动化的加工。 2.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技能。 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了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被称为图式(Bartlett 1932; Rumelhart 1980)。图式是一种记忆结构,它既包括语言,文化,民俗等其它领域的事实,也包括已形成的神经反应模式。以图式理论来解释信息的理解过程主要强调两种对输入信息的基本处理方法:一种是"自上而下法(Top-down process)"的概念驱动加工(knowledge-driven system),另一种是"自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的资料驱动加工(data-driven system)。语言学家认为我们可以有效地获得信息,是因为除了运用基本的语言知识,我们还借助大脑中的既存图式。同时阅读的性质(3.1)也表明应该鼓励读者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过程,不但运用语言知识而且还要运用非语言知识。所以,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语言知识加强训练,同时也要兼顾非语言知识及有关技能,教会学生运用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down)的方法以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1)略读。2)预测。预测是阅读训练过程中的一项微技能,指的是读者运用自己的语言知识,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如题目,话题等),读者的知识经验等对材料的内容进行推测以便能更好地理解所看到的材料。 3.提高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总是同一个国家共同发展,所以一个国家的文化也反映在其语言中。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所以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Robinett,1978)。对于一个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贫乏也会对阅读有所影响。因此,教学中传授语言文化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作者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1)大脑风暴。阅读前让学生根据题目或文章内容做一些联想,特别注意其文化特色。2)对话,教材中的对话是帮助学生掌握文化背景知识的主要途径。它向学生提供了西方文化的习俗,习惯,礼节和生活方式等。3)其他方式。通过其他途径也可以向学生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如教材中的课文,课外读物等。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因此,仅仅一个问卷和预测只能阐明影响学生阅读的部分因素。同时,这仅有的184名实验对象本身也有一定的独特性,因而,该论文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在训练方法方面。尽管如此,作者还是希望这篇论文能从实践这个角度给相关读者一定的借鉴。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