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专业硕士]之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分析题

1. 设存储器容量为32字,字长64位,模块数m=4, 分别用顺序方式和交叉方式进行组织。存储周期T=200nS, 数据总线宽度为64位,总线传送周期各是多少?

【答案】信息总量:q :64位x4=256位顺序存储器与交叉存储器读出4个字的时间分别是:

则顺序存储器带宽为

交叉存储器带宽为

2. 某磁盘里,平均找道时间为20ms , 平均旋转等待时间为7ms , 数据传输率为写回磁盘机,每个文件平均需要2ms 的额外处理时间。问:

(1)检查并更新所有文件需要占用多少时间?

(2)若磁盘机的旋转速度和数据传输率都提高一倍,检查并更新全部文件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1)每次磁盘读写的时间=找道时间+等待时间+数据传输时间,故总的文件更新时间为

(2)若磁盘机的旋转速度提高一倍,则平均旋转等待时间缩短为3.5ms ; 若磁盘机的数据传输率都提高一倍,则变为

故总的文件更新时间为

磁盘机

问顺序存储器和交叉存储器的带宽

上存放着500个文件,每个文件的平均长度为1MB 。现需将所有文件逐一读出并检查更新,然后

3. 试分析图所示写电流波形属于何种记录方式。

【答案】(1)是调频制(FM )。 (2)是改进调频制(MFM )。 (3)是调相制(PE )。 (4)是调频制(FM )。 (5)是不归零制(NRZ )。 (6)是“见1就翻制”(NRZ1)。

4. 如果组成寄存器的D 触发器要求节拍电位M 和节拍脉冲用?为什么?

采用高电平符合,试说明在图的

节拍电位M 和节拍脉冲的时间配合方案中,哪个方案最好?哪个方案欠佳?哪个方案不能使

,欠佳的方案是(c ),不能使用的方案是(a )和(b )【答案】最好的方案是(d )。这是因为寄存器工作采用电位一脉冲相配合的体制,要使数据可靠地打入到寄存器,电位信号必须先稳定地建立,然后时钟打入信号到来时将数据打入寄存器。据此原因,方案(a )和(b )是不能使用的。方案(c )和(d )中之所以(c )欠好,是因 为一个节拍电位的前半部时间多用来进行运算器的运算,考虑到加法器的进位延迟以及传输通路中的门的延迟,所以电位信号M 的建立需要一,有可能使寄存器没有装入真正需要的数据。 定的时间,过早地发出打入信号(即节拍脉冲)

5. CPU 执行一段程序时,cache 完成存取的次数为3800次,主存完成存取的次数为200次,已知cache 存取周期为50ns , 主存为250ns ,求cache-主存系统的效率和平均访问时间。

【答案】cache 的命中率

cache-主存系统效率e 为

平均访问时间

6. 比较同步定时与异步定时的优缺点。

【答案】同步定时协议采用公共时钟,具有较高的传输频率。但由于同步总线必须按最慢的模块来设计公共时钟,当各功能模块存取时间相差很大时,会大大损失总线效率。

异步定时的优点是总线周期长度可变,不把响应时间强加到功能模块上,因而允许快速和慢速的功能模块都能连接到同一总线上。但缺点是:总线复杂,成本较高。

二、计算题

7. 某处理机主频为40MHz ,数据总线64位,总线仲裁和地址传送需要2个时钟周期,cache 行大小为32字节,主存访问时间为100ns 。

(1) cache 读操作缺失的延迟时间是多少? (2)总线带宽是多少?

(3)如果用该处理机组成多处理机系统,并将一个cache 行的数据传输至另一个处理机,已知通信建立时间为2两,处理机间数据传输带宽为多少?

【答案】(1)时钟周期=

次总线传输。

cache 读操作缺失延迟=总线仲裁时间+主存读操作时间+总线传输时间

(2)总线带宽

远程操作的总延迟时间=通信建立时间+处理机间数据传输时间

(3)有效数据传输带宽

一次总线传输的字节数=64/8=8,一个cache

行需

那么远程操作的有效数据传输带宽是

三、综合应用题

8. 若设备的优先级依次为配置图。

【答案】每个

设备有自己唯一的设备号

其中

的设备具有最高优先级。

扫描仪、硬盘、磁带机、打印机,请用

进行配置,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