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四川大学商学院物流管理新论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如何实施包装策略才能提高物流活动效率、节约物流费用呢?

【答案】可采用延迟化战略来提高物流活动效率,节约物流费用。延迟化,是指事先只进行产品通用部分的生产,推迟定制生产或包装开始的时间,在接到具体的订货要求之后,再安装体现个性化需求的零部件或进行定制化的包装。

在传统的物流活动中,为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必须采用在通用产品的基础上尽可能开发出多样化细分产品的方法。但是产品多样化必然会带来库存的增加,由于大多数的库存是按照对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量设置的,这样就存在着预测风险,当预测量与实际需求量小符时,就出现库存过多或过少的情况,造成库存费用或缺货费用。过多地细分产品种类,必然使库存费用或缺货费用大增。而采用延迟化策略,则可以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安全库存量,大大节约库存费用,由于缺货所可能造成的损失也大大减少。

2. 如果你是一个汽车货运企业的经理,你会采取哪此措施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答案】作为一个汽车货运企业的经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1)合理设计运输网络

首先,企业应合理地进行生产工厂及各配送中心的选址,以为运输合理化打下基础。对于生产工厂的选址而言,原材料消耗大的工厂应尽可能靠近原材料的产地或重要的交通枢纽; 对于产成品运输费用高的工厂而言,应尽可能靠近主要的消费地。配送中心的覆盖范围应适当,辐射半径应适中。在工厂和配送中心己经确定的情况下,企业应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实现总运输里程的最小化。

(2)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企业应根据所运货物的特点、时限要求、运输距离、企业的承受力等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不同的运输方式中做出选择。比如,对于某种国外生产的价值高、重量轻的精密零部件,如电脑芯片而言,企业为了及时满足生产的需要,采用航空运输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同时,由于重量轻的原因,单位运输费用也不会很高。再比如,经认真的技术经济论证发现,就山西煤炭外运而言,用公路代替铁路运至河北、天津、北京等地更为经济合理。

(3)提高运输工具的装载率

装载率是指运输工具的实际载重量与运输距离的乘积与核定的载重量与行驶里程的乘积之比。提高装载率,有助于减少运输工具的空驶以及运能利用不充分的现象。比如,实施配载运输,在以重质货物(如矿石)运输为主的情况下,同时搭载一些轻泡货物(如农副产品),在基本不减少重质货物运输的情况下,解决了轻泡货物的搭运,效果显著。再比如,在装运货物时,通过利用集装化技术,可以提高运输工具容间的利用率。

(4)开展联合运输

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联合运输,可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的运输效率。

(5)开展流通加工

开展流通加工,可以有效地减少货物的重量或体积,更合理地开展运输。如将轻泡产品预先捆紧包装成规定尺寸,再进行装车,就容易提高装载量; 对水产品及肉类预先冷冻,可提高车辆装载率并降低运输损耗。

(6)推进共同运输

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各子公司或分公司之间以及不同的企业之间通过在运输上开展合作,可以提高运输工作效率,降低运输费用。

3. 供应链管理与纵向一体化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相对于纵向一体化而言,供应链管理具有哪些竟争优势?

【答案】(1)供应链管理与纵向一体化最本质的区别

供应链管理与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虽然涉及的都是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但在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上,两者是不同的。其表现是:

①纵向一体化是指在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处于上下游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涉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产权交易;

②供应链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纵向限制(vertical restriction ),上下游企业之间通过签订具有约束力的协议,以确保其交易关系的稳定,降低交易费用,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在产权上处于独立的地位,不涉及企业之间的产权交易。

(2)相对于纵向一体化而言,供应链管理具有的竞争优势

①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

为了满足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仅仅依靠企业内部集成即使在资源上行得通,在时间上也可能行不通。供应链管理将资源集成的范围扩展到企业外部,与有实力的供应商、经销商结成伙伴关系。基于这种企业运作环境的产品制造过程,从产品的研究开发到投放市场,周期大大缩短,而且顾客化导向更强,敏捷性大大提高。比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了提高其竞争优势,通过强化供应链管理,己经将备货时间从三个周压缩为三天。

②具有柔性高、风险低的特点

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在集成所需资源的基础上,由于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在产权上是相互独立的,不会出现纵向一体化情况下专用性资产由于企业之间的并购而在企业内部沉淀下来的问题。在市场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对供应链成员的重新整合适应新的变化,体现出较高的柔性,潜在的专用性资产圆化的风险得以有效化解。

③通过合作伙伴的优势互补巩固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与纵向一体化必须完成所有的业务环节相比,供应链管理强调将企业资源集中于经过仔细挑选的少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业务,而将其他虽然重要但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业务环节外包给世界范围内的专业企业去做,并与这些企业保持紧密合作关系,依托供应链构筑一条企业之间的

核心竟争力链条,从而使企业的运作提高到世界级水平,而所需的费用则与自己亲历亲为相等甚至更少,并且节省了一些巨额投资。这样,不但有助于企业巩固己有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可以通过提升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而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4. 简述ECR 战略和QR 战略的不同之处和共同之处。

【答案】(1)QR 战略与ECR 战略的区别

QR 战略与ECR 战略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针对对象小同

ECR 战略的适用范围为功能性产品,食品及日用杂货本身是功能性产品的典型代表:而QR 战略的适用范围为创新性产品,纺织品与服装是创新性产品的典型代表。

②关注重点不同

ECR 战略的核心是消除浪费,节约物流费用; 而QR 战略的核心是提高对复杂多变的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努力缩短订货提前期。尽管QR 战略的实施由于订货提前期的缩短和商品周转速度的下降导致库存费用的节约,但市场响应速度始终是其关注的焦点,而物流费用节约则可以说是实施QR 战略所带来的副产品。

③对联合产品开发的重视程度小同

在QR 战略中,联合产品开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策略。零售企业与生产企业在产品开发上密切合作,这种合作的范围很广泛,包括零售企业将顾客需求的有关信息及时反馈给生产企业的开发部门,也包括零售企业直接参与新产品的开发过程,还包括零售企业积极组织与配合新产品的试销。联合产品开发有助于缩短新产品上市时间,开发出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而在ECR 战略中,联合产品开发则未被重视。

(2)QR 战略与ECR 战略的联系

QR 战略与ECR 战略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

①面临相似的外部环境

这两种战略的形成都是由于所在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市场发展空间的限制,交易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对于QR 战略所针对的纺织品与服装业而言,由于受到外国产品的冲击而使整个行业的发展受阻; 对于ECR 战略所针对的食品及日用杂货业而言,则由于消费需求的变化导致发展速度趋缓。而无论哪一个行业,市场交易的权力结构都朝着有利于零售商的方向发展。

②具有相同的理念

这两种战略都非常强调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渗透着供应链管理的思想,都旨在解决生产企业与分销企业或零售企业之间的恶劣关系,提高整体的竞争力。

③运用相似的技术

这两种战略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在优化战略伙伴关系中的作用,以条形码、扫描、销售时点、电子数据交换、Internet 等信息技术为基础,使用计算机辅助订货、连续补货计划、预先发货通知、供货方管理库存、品类管理、店铺货架空间管理等关键技术。

④面临相似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