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723自然地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三角洲
【答案】三角洲是指河口段的扇状冲积平原。它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三角洲的面积较大,土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易有洪涝,同时,三角洲地区一般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因而多为良好的农耕的地区,且对形成石油和天然气也相当有利,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油气田都分布在三角洲地区。
2. 大气圈
【答案】大气圈是星球表面上的空气因星球引力影响,在星球表面积蓄而成的圈气体。它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氢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水蒸气,其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3. 潮汐
【答案】潮汐是指海洋水面因受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而定时上升,在潮汐循环中,自低潮至其后一个高潮的潮位变化过程。古代称白天的河海涌水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汐”。现代社会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在不考虑其他星球的微弱作用的情况下,月球和太阳对海洋的引潮力的作用是引起海水涨落的原因。潮汐不仅可发电、捕鱼、产盐及发展航运、海洋生物养殖,而且对于很多军事行动有重要影响。
4. 火山
【答案】火山是指由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其有关的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形态的地质结构。它是一个由固体碎屑、熔岩流或弯状喷出物围绕其喷出口堆积而成的隆起的丘或山,按活动情况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三种类型。火山喷出口是一条由地球上地幔或岩石圈到地表的管道,大部分物质堆积在火山口附近,有些被大气携带到高处而扩散到几百或几千公里外的地方。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的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但火山地质、火山地形及后火山作用的地热和温泉,肥沃的火山土壤,
也会给人们带来诸多益处。
5. 土壤剖面
【答案】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形态的土壤剖面,因此,土壤剖面可以表示土壤的外部特征,包括土壤的若干发生层次、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土壤剖面深度一般在两米以内,通常由人工挖掘而成,供观察和研究土壤形态特征用;因修路、开矿或兴修水利设施时显露的土壤垂直断面称自然剖面。
6. 土壤有机质
【答案】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土壤有机质可分成腐蚀质和非腐蚀质,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最早来源。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简答题
7. 什么是地质构造地貌? 它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案】(1)地质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地貌是指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
构造地貌由构造运动形成,同时又受到外营力作用的侵蚀、破坏,但破坏程度差别甚人。有的直接由构造运动形成,很少或轻微受外营力的改造;有的则受到外营力的显著破坏。
(2)常见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
有断裂地貌、褶皱地貌、火山和熔岩地貌。
①断裂构造地貌又称断层地貌,它是地壳岩石受力发生破裂,产生相对位移所形成的地貌,如断层崖、断层谷、断陷盆地和断块山地等。
②褶皱构造地貌是岩层受力弯曲变形的结果。褶皱的规模大小和岩层弯曲程度等的不同,褶皱地貌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有单斜地貌、背斜和向斜地貌。
③火山,火山地貌是由火山作用而成的一种地貌形态。其特征是具有火山口和火山锥。火山口是地下岩浆上涌喷发至地面的出口,是岩浆上涌至临近地面时发生爆破喷发而成的。火山锥是由多次火山活动产生的、由火山碎屑物和熔岩流堆积起来的锥体状地貌。④熔岩地貌同火山地貌的最大差别在于其形成过程和组成物质。熔岩地貌是呈熔融态的岩浆溢出地表以后在流动过程中冷凝而成的地貌形态。其主要的地貌类型有熔岩丘、熔岩垄岗、熔岩隧道、熔岩堰塞湖等。
8. 简述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的特点。
【答案】(1)土壤分类的定义:
土壤分类是在深入研究聚合土体发生发育、土壤系统发育演替规律的基础上,件、形成过程
等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对土壤进行区分和归纳的方法。
(2)中国现行土壤分类的特点:
中国现行土壤分类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系统化、定量化土壤分类。类、土属、土种和变种7级。这样的土壤分类方法充分体现了我国土壤种类繁多、根据土壤的基本性质、形成条其中有土纲、亚纲、土类、亚土壤成分复杂的特色,提出了人为土纲,也体现了面向世界向世界分类方法学习的特点。
9. 以黄土、花岗岩、石灰岩为例,说明地貌与岩性的关系。
【答案】一般特定的岩性对应于特有的地貌:
(1)黄土
黄土主要是第四纪风力搬运堆积的土状物质,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黄土颜色灰黄、棕黄或棕红。粒级以粉沙为主,孰粒及细沙较少。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和碳酸盐类矿物为主,并易含溶盐及粘土矿物。而且主要都是风成的。与之对应的是黄土沟间地、黄土沟谷和独特的黄土潜蚀地貌,一般都是沟壑万千。
(2)石灰岩
石灰岩是化学沉积岩,分布广泛,石灰岩的矿物成分主要为方一解石,溶解度高,大量的石灰岩以及丰富的水等因素发生溶蚀,形成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地面上往往崎呕不平,岩石嶙峋,奇蜂林立,而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溶洞。
(3)花岗岩
花岗岩因为其自身坚硬致密,抗风化能力强的特点一般都发育成陡峭高峻,气势雄伟的地貌。我国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都属于花岗岩地貌,如山东的泰山,安徽的黄山等都属于这中地貌。
10.从湖泊裸底到森林的水生演替系列大体要经历哪些阶段?
【答案】从湖泊经过一系列的演替阶段以后,演变为一个森林群落的过程大体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自由漂浮植物阶段(裸底阶段)。这时湖底相似于陆地的裸岩,几乎没有什么植物能够扎根生长。一个人工池塘和人工湖在初建的时候,大致就是处于这个演替阶段。最早出现在湖泊里的生物只能是浮游生物,主要是微小的浮游藻类和浮游动物。
(2)沉水植物阶段。陆地上的泥沙不断冲入湖中,这些泥沙同有机物质混合在池底铺垫出一层疏松的软泥,这就为有根的沉水植物的定居创造了条件,于是像轮藻、眼子菜和金鱼藻之类的
沉水植物就在湖底扎根生长了起来。这些植物的定居生长使湖底软泥变得更加坚实和富含有机质。
(3)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湖底有机物质和沉积物的迅速增加使湖底逐渐垫高,湖水变浅。于是出现了浮叶根生植物,如睡莲和荐菜等,标志着演替己进入浮叶根生植物阶段。
(4)挺水植物阶段。湖水水位的季节波动使湖边浅水地带的湖底时而露出水面,时而又被水淹没。在这些地带,柔弱的浮叶根生植物就无法再生存下去,于是挺水植物就占据了这一地带。
(5)湿生草本阶段。挺水植物出现以后,由于湖底密集根系和大量的植物叶沉入水底,使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