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商业大学成本会计(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联产品
【答案】联产品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同一种原材料,经过同一生产过程,可以加工出几种使用价值不同的主要产品。例如炼油厂从原油中可同时提炼出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这些产品都是炼油厂的主要产品,因而可称之为联产品。各种联产品一般要在生产过程终了才能分离出来,因此各产品的成本费用只能在生产出来之后进行适当的分配。
2. 分类法
【答案】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是按产品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在一些工业企业中,生产的产品品种、规格繁多,若按产品的品种、规格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则成本计算工作极为繁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同品种、规格的产品可以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就可以采用分类法来计算产品成本。分类法的特点是:按照产品的类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成本;类内不同品种(或规格)产品的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
二、简答题
3. 与逐步结转分步法相比, 平行结转分步法有何优点?
【答案】逐步结转分步法的含义: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 最后算出产成品成本的一种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核算工作比较复杂, 核算工作的及时性也较差, 具体表现为:
①如果采用综合结转法, 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②如果采用分项结转法, 结转的核算工作量大;
③如果半成品按计划成本结转, 还要计算和调整半成品成本差异;
④如果半成品按实际成本结转, 各步骤则不能同时计算成本, 成本计算的及时性差。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含义:平行结转分步法是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各项成本费用平行结转、汇总, 进而计算出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 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 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其他费用以及这些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 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这些份额平行结转、汇总, 计算出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
与逐步结转分步法相比较, 平行结转分步法具有以下优点:
①采用这一方法, 各步骤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 然后将应计入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入产成品成本, 不必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 从而可以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
②采用这一方法, 一般是按成本项目平行结转、汇总各步骤成本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因而能够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不必进行成本还原, 省去了大量烦琐的计算工作。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正好与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相反。因此, 平行结转分步法只宜在半成品种类较多、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工作量较大、管理上又不要求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的情况下采用;并应在采用时加强各步骤在产品收发结存的数量核算, 以便为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弥补这一方法的不足。
4. 汽车运输成本包含哪些主要项目?
【答案】汽车运输成本包含以下项目:
(1)直接材料。包括燃料费用和轮胎费用。
(2)直接人工。直接人工主要是指车辆司机和助手的职工薪酬费用,包括工资费用和其他薪酬费用。
(3)其他直接费用。主要包括折旧费和其他费用。
5. 什么是在产品成本计算的约当产量法?它适用于什么条件?
【答案】(1)定义:约当产量法是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该种分配方法,在产品既要计算直接材料费用,又要计算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其他加工费用。
(2)适用条件:约当产量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和各项加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大的情况。如果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数量变化也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比重相差不多,可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成本。它在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应用较为广泛。
6. 标准成本会计对“成本差异”的处理一般有哪几种方式?你认为哪一种处理方式比较合理?为什么?
【答案】标准成本法,也称标准成本制度,或标准成本会计,是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营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
(1)处理方式:标准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相结合,由制定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处理成本差异所组成的完整系统。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标准成本法对成本差异的处理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
①结转本期损益法。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所有差异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或者先将差异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再随同已销产品的标准成本一起转至“本年利润”账户。这时,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只反映标准成本。采用这种方法的依据是确信标准成本是真
正的正常成本,成本差异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费造成的,应当直接体现在本期损益之中,使利润能体现本期工作成绩的好坏。
②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成本差异按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这样分配后,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反映的都是实际成本。采用这种方法的依据是税法和会计制度均要求以实际成本反映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应由存货和销货成本共同负担。
(2)合理方式:第一种处理方式,即结转本期损益法比较合理。原因:
①结转本期损益法的账务处理比较简便,而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的期末成本差异分配工作非常繁杂,不利于产品成本计算的简化。
②结转本期损益法,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全部反映在本期的利润上,使利润指标能如实地反映本期生产经营工作和成本控制的全部成效,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反映的都是实际成本,这样就不便于本期成本差异的分析和控制。
但是,使用结转本期损益法要求标准成本的制定要合理和切合实际并且要不断进行修订,这样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反映的成本才能切合实际。否则,如果差异数额较大或者制定的标准成本不符合实际的正常水平,则不仅使存货成本严重脱离实际成本,而且会歪曲本期经营成果。
7. 什么是成本性态?全部成本按其性态分类可分为哪几类?请分别说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所有特点。
【答案】成本性态也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总量(产量或销售量)的依存关系。成本按性态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固定成本又被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
①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为随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由企业高层管理者按照经营方针的要求所确定的一定时期的预算固定成本,如广告费、研究开发费、职工培训费等。这些成本的基本特征是,其数额的大小直接取决于企业管理当局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作出的决策。
②约束性固定成本也叫经营能力成本,它是指同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形成及其正常维护相联系的固定成本,如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保险费、企业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等。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固定成本,其支出数额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企业管理当局的当前决策不能改变其数额。
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或者说是有范围的。这种限定条件或者说范围在管理会计中叫做“相关范围”,表现为一定的时间范围和一定的空间范围。就时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具有固定性;就空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业务量水平内具有固定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