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答案】(1)初创阶段(1990一一1993年)
1990年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以及1991年3月在该批发市场签订了第一份小麦远期交易合同等,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育的可能性。这一阶段农产品期货市场出现了盲目发展。
(2)清理整顿阶段(1994一一1996年)
中国农产品期货交易快速增长,但是,由于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盲目发展和不规范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1993年11月国务院开始对期货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工作,具体包括:初步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 清理整顿期货交易所和期货经纪公司; 初步清理整顿交易品种; 规范期货市场运作等。
(3)调整阶段(1997一一2000年)
经过前一阶段的整顿,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开始进入相对平稳的试点发展时期。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对期货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中国期货市场的法规体系和制度框架基本构建起来。在整个调整时期,中国期货市场交易量持续下降,农产品期货交易也在不断萎缩,但农产品期货仍占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额的绝大多数。
(4)规范发展阶段(2001年以后)
国家重大会议持续关注期货市场问题。从2001年开始,期货市场逐步趋予活跃,出现恢复性增长。2007年3月起,国务院和证监会陆续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为中国期货市场的进一步稳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2. 试分析影响消费者需求质量安全食品的主要行为。
【答案】影响消费者需求质量安全食品的主要行为有:
(1)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感知风险感知风险是指在食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因无法预料其购买结果的优劣以及山此导致的后果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性感觉。消费者购买过程就是规避风险或减少风险的过程。减少感知风险有以下策略:
①降低感知上的不确定性,如消费者搜寻更多的信息或购买品牌食品等;
②减少可能损失的金额,如通过降低个人的期望水准、减少消费行为的次数、减少购物的数量或减少消费行为的付出。
(2)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等的信息搜寻
信息搜寻是指消费者有意图地激活记忆里所存储的知识、信息或者在周围环境中获得信息的过程。影响信息搜寻程度的因素有:
①介入程度越高,消费者搜集信息的动机越强烈;
②消费者的感知风险越大,其信息搜寻的程度越高;
③时间约束与消费者信息搜集的程度呈负向关系,搜寻时间构成消费者信息搜集的机会成本; ④信息搜集成本是消费者搜寻信息时的现实支出的成本;
⑤消费者的个人特征也会对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产生影响。
(3)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及购买行为
食品安全信息通过影响消费者态度而影响其对安全食品的购买意愿,且消费者在受到一定的信息强化(或刺激)后其行为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有:消费者的感知风险、对风险的态度、购买动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宗教信仰、消费或购买习惯、家庭结构、食品价格市场环境等。
(4)消费者对质量安全食品的支付意愿
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意愿的因素有:消费者个人特征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程度及价格关系的评价。收入约束越明显,价格升高带来的负效用就越大。
3. 何谓农业劳动力? 农业劳动有哪些特殊性?
【答案】(1)农业劳动力的相关概念
狭义的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
广义的劳动力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或劳动资源,是一定区域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数量和质量。
(2)农业劳动的特殊性
①农业劳动在时问上具有强烈的季节性
农业劳动必须遵循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人们要按照生产对象本身自然生长规律的要求,在不同的阶段及时投入劳动。这就造成了不同季节农业劳动的项目、劳动量、劳动的紧张程度的巨大差异,产生了农业劳动季节性的特点。
②农业劳动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和地域性
由于地域差异以及空间上的位置固定性,使得农业劳动不得不在广大空间上分散进行,呈现出较大的分散性和地域性。
③农业劳动内容的多样性
农业生产包括众多的生产部门和项目,即使同一生产项目,在整个生产周期中的不同阶段,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和作业方式,使农业劳动具有多样性。
④农业劳动成果的最后决定性及不稳定性
农业生产的各个劳动过程不直接形成最终产品,但各个农业劳动过程却相互关联,上一个劳动过程的质量对下一个劳动过程的质量或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以至影响最终的生产成果,甚至给下一个生产周期带来影响。加之农业生产对外界自然条件的依赖,农业劳动的最终成果或效益具有不稳定性。
4. 农产品流通的特点是什么? 渠道有哪些?
【答案】(1)农产品流通特点
①在流通过程中需要有储备、运输和分销环节,以保证均衡上市和满足城乡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普遍需求。
②农产品具有易腐、易损、不耐储藏的特点,特别是生鲜农产品在运输和储藏过程中容易出现质量下降,造成损失。
③农产品体积偏大、重量偏重,运输成本在价格中占的比例较大,不太适合长距离运输。 ④消费者零散购买,一次购买数量少、购买频率高:消费者往往凭知觉感受(如大小、颜色、新鲜度等)对农产品进行品质评价,但对农产品的营养性和卫生安全性难以把握。
⑤农产品的供给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以及需求的收入弹性相对小。
(2)农产品流通渠道类型
农产品流通渠道类型及环节如图所示。
图农产品流通环节示意图
根据农产品的销售形式将流通渠道分为:直接流通渠道、间接流通渠道。
①直接流通渠道是指产品由生产者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中间不需要其他交易环节。间接流通渠道是指生产者生产的农产品经过批发和零售等中间环节后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
②间接流通渠道主要包括四个主要阶段:生产阶段一一批发阶段一一零售阶段一一消费阶段。 a. 生产阶段是流通的起点和源头。生产者的产品需要经过流通渠道才能进入消费者手中,实现商品的价值。
b. 批发阶段和零售阶段位于农产品流通渠道的中间。批发通常由一个或两个批发环节(一次、二次批发)构成,批发是一个大进大出的批量交易过程。
c. 农产品经过批发环节后进入到零售阶段,零售阶段有许多零售商把商品销售给消费者,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