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827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下列对吸附色谱分离的原理判断正确的是( )。

A. 各物质与专一分子的亲和力不同 B. 固定相对各物质的吸附力不同 C. 各物质分子大小不同

D. 各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配系数不同 【答案】B

2. 气相色谱中,利用固定液角鲨烷分离烷烃是利用了组分与固定相之间何种作用力的差异( )。

A. 取向力 B. 诱导力 C. 色散力 D. 氢键力 【答案】C

【解析】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为色散力。

3. 称取666-DDT 杀虫剂试样0.3000g ,在氧中燃烧,产物为收,酸化后加入过量的

处理得AgCl0.7260g ,

已知

则DDT 的质量分数为

( )。

A.42.00% B.48.00% C.52.00% D.58.00% 【答案】D

4. 用条件电极电位的大小不能判别( )。

A.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B.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C. 氧化还原的能力大小 D. 氧化还原的完全程度 【答案】A

第 2 页,共 37 页

溶液吸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与条件电极电位的大小无关。

5. 佛尔哈德法测定时,防止测定结果偏低的措施是( )。

A. 使反应在酸性中进行 B.

避免

加入过量

C. 加入硝基苯

D. 适当增加指示剂的用量 【答案】C

6. (多选)关于红外光谱的吸收峰,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 诱导效应使吸收峰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B. 物质分子发生互变异构时,吸收峰位置不发生变化 C. 共轭效应使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D. 氢键的形成使吸收峰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答案】AC

【解析】物质分子发生互变异构时,吸收峰位置发生变化;氢键的形成使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7. 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采取少量分析试样,必须保证所取的试样具有( )。

A. —定的时间性 B. 广泛性 C. 一定的灵活性 D. 代表性 E. 稳定性 【答案】D

8 ,

(多选)下列溶液以NaOH 滴定或以HCl 溶液滴定时在滴定曲线上出现两个突跃的是( )。

【答案】ADE

【解析】先查出各物质的离解常数,用

判断。

9.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近紫外区测定的光源为( )。

A. 钨灯和碘钨灯 B.Nemst 灯 C. 氢灯和氘灯 D. 空心阴极灯

第 3 页,共 37 页

【答案】C

【解析】氢灯和氘灯发出185〜400nm 的紫外光。而钨灯和碘钨灯发出可见光,Nemst 灯和空心阴极灯则分别用作红外光谱仪和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光源。

10.下列三种化合物振动吸收峰波数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答案】C ; A

【解析】电负性越大,诱导效应越明显,因电负性

所以确定答案分别选C 、A 。

二、简答题

11.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程序升温和液相色谱分析的梯度淋洗。

【答案】在气相色谱分析中,若样品组分的沸点范围很宽,则采用程序升温,即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色谱柱的温度,使低沸点和高沸点的组分都能在各自适宜的温度下得到良好的分离;在液相色谱分析中,若样品组分的分配比K 值范围很宽,则采用梯度淋洗,即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的极性,使极性不同的组分能在各自合适极性的流动相中得到分离。

12.简述分析化学的主要任务。

【答案】分析化学是研宄分析方法的科学,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分析化学的目标就是要求消耗材料少,分析测试时间短,成本低,获得更多更准确的化学信息。因此,分析化学的任务就是提高方法灵敏度和选择性,向快速、自动、简便、经济、仪器自动化、数学化和计算机化,并向智能化、信息化纵深发展。

13.写出下列酸的共辗碱

【答案】

14.试讨论莫尔法的局限性。

【答案】莫尔法要求的酸度范围为pH=6.5〜10.5。当试液中有铵盐存在时,要求溶液的酸度范围pH 为6.5〜7.2

。在此条件下凡是能够与

生成微溶性化合物或配合物的阴离子(如

)都干扰测定。一些高价金属离子(

)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故也不应存在。当一些有色金属离子

浓度稍大时也影响终点的观察。能和指示剂生成有色物质的离子(

)不能存在。本法

只能用来测定卤素。而不能用NaCl

标准溶液直接测定

15.试指出化合物中,和质子峰的裂分数及强度。

【答案】a 为单峰;b 为四重峰,峰强比为

第 4 页,共 37 页

苯酚

c 为三重峰,峰强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