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827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考研题库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在红外光谱中,下列化合物的
A. R C. D.
【答案】B
【解析】
根据影响
增大的顺序依次为( )。
向高频移动,
共轭效应使
向低
的因素可知,
吸电子诱导效应使
向低频移动,而酰胺中这两种效应共存,但最低,由此可排除A 和C 。而酮与醛相比
共轭效应大于N 的吸电子效应,所以
较低,因为烷基的推电子诱导效应使
频移动。
2. 引起滴定分析终点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A. 指示剂不在化学计量点时变色 B. 有副反应发生 C. 滴定管最后估读不准 D. 反应速度过慢 【答案】A
【解析】根据滴定分析终点误差的定义确定。
3. (多选)吸光原子与其他气体分子或原子间的碰撞所引起的变宽称为劳伦兹变宽或压力变宽;它会导致( )。
A. 温度升高 B. 谱线变宽 C. 谱线强度下降
D. 吸收峰的频率发生位移 【答案】BCD
【解析】压力变宽会导致谱线变宽、谱线强度下降和吸收峰的频率发生位移。
4. (多选)在下列情况下的分析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A.pH=4时用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
后才进行测定
B. 试样中含有铵盐,在pH=10
时用铬酸钾指示剂法测定D. 用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
时,未加硝基苯
第 2 页,共 40 页
C. 用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时,先加入铁铵钒指示剂,再加入过量
【答案】AB
【解析】A 项,溶液pH 偏低,可引起终点推迟;B 项,试样中含有铵盐时,由于在碱性溶液中生成
或
等络离子,使AgCl
和
-
的溶解度增大,测定结果偏高;
此
时
C 项,用铁铵矾指示剂法测定I 时,先加入铁铵钒指示剂,再加入过
量的当剩余的
被完全滴定后,过量的
将争夺AgCl
中的
反应,造成测定结果偏低;D 项,由于AgCl 的溶解度比AgSCN 大,
AgCl 沉淀溶解,生成AgSCN 沉
淀。由于沉淀转化的存在,终点时过多地消耗了
5. 有关草酸溶液以形式存在的分布系数
【答案】D 【解析】根据
6. 对于晶型沉淀而言,选择适当的沉淀条件达到的主要目的是( )。
A. 减少后沉淀 B. 増大均相成核作用 C. 得到大颗粒沉淀 D. 加快沉淀沉降速率 【答案】C
【解析】聚集速度v 与溶液相对过饱和度的关系:
相对过饱和度越小,聚集速度越小,越易形成晶型沉淀。晶型沉淀颗粒较大,沉淀致密,易于过滤、洗涤,因此为了得到大颗粒晶型沉淀,必须选择适当的沉淀条件,减小相对过饱和度。
7. 以下试剂能作为基准物质的是( )。
【答案】D 8. 已知
( )。
A.
B.
C.
第 3 页,共 40 页
标准溶液,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的说法正确的是(
)。
的则在pH=7.0时,溶液中等于
D. 【答案】B
9 有一种含氮的药物,如用红外光谱判断它是否为腈类物质时,主要依据的谱带范围为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腈类化合物特征峰:
10.在线性回归方程y=ax+b中,若b 值越大,则说明测试方法中的( )越大。
A. 偶然误差 B. 系统误差
C. 仪器之间的测定误差 D. 灵敏度 【答案】B
二、简答题
11.为了测定某污水中入过量的
的含量,移取一定量的试液,加入pH=10.5的氨性缓冲溶液,然后加
标准溶液,以铬黑T 为指示剂,再用EDTA 标准溶液进行返滴定。实验表明,当
用EDTA 返滴定至蓝色终点时,稍过片刻,颜色立即返为紫红色,其原因何在?为了正确判断滴定终点并获得较好的准确度,应如何改进上述操作?
【答案】当用EDTA 返滴定过量的显色,故又返为红紫色。为此,
可将生成的
. 至蓝色终点时,
沉淀离解出的
又与铬黑T
沉淀过滤、洗净,然后再取滤液进行返滴定,
这样,就可正确判断终点并获得较好的准确度。
12.某溶液中含两种离子,欲用重量法测定,试拟定简要方案。
【答案】先在稀HC1介质中加过量的BaC12溶液,使灼烧后测
含量。然后在滤液中加入
沉淀,称量形式
测定含量。
13.t 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正态分布是无限次测量数据的分布规律,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对随机抽得的样本进行有限次的测量。当测量数据不多时,总体标准偏差是不知道的,只好用样本标准偏差来估计测量数据的分散情况。用样本标准偏差代替总体标准偏差,必然引起正态分布的偏离,这时可用t 分布来处理。
14.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条件稳定常数有何不同,为什么引用条件稳定常数?
【答案】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一般大于条件稳定常数。条件稳定常数比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更能
第 4 页,共 40 页
沉淀完全,分离、洗涤、烘干、
生成
,(磷酸三甲酯)或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