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717公共管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何谓公共服务的民营化? 公共服务民营化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案】(1)公共服务的民营化的含义

公共服务的民营化是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即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政府只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

(2)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类型

公共服务民营化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①撤资。撤资是指把公营事业或资产移转到民间。这种移转型可经由出售、无偿移转及清理结算等策略进行。而出售及无偿移转的对象可以是事业机构现有的员工、产品的使用者或服务对象、社会大众,以及市场上现有的其他私人企业,或事业机构原有之所有。而对于经营绩效不佳的公营事业,则可通过削减预算、关闭工厂,以及出售资产等方式使之退出市场。

②委托。政府部门委托私营部门部分或全部财货与服务的生产活动,但政府继续承担监督的责任。政府委托外包的形式有:

a. 签约外包。即政府将部分货品或服务委托请民间提供办理。

b. 特许权。指由政府提供给私营部门,如水电、瓦斯及交通运输业者经营权,但政府保留“价格率之核准权”,而费用由使用者付费。如申请者超过一家,则可在竞标的情形下,由民众、政府共同决定核准权。

c. 补助。即由政府通过免税、低利贷款、直接补助等形式,以形成“诱因操作”

d. 抵用券。山政府核发给有资格使用的民众,以指定消费某类货品(如食物、房租)。通常社会福利救济就是通过此种方式来实施。

e. 强制。是由政府以命令的方式要求私营部门支付强制性的服务,如失业保险金,即是由私营部门为支付分担或共同承担若干社会安全责任。

③替代。替代是指政府所提供生产或服务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而由民间私营部门替代政府提供某种生产或服务,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替代的形式包括:

a. 功能不足之替代。如当社会治安日趋恶化,而警力又明显不足时,就可由民间保安公司替代。

b. 退离之替代。由于私人企业规模及市场占有的逐渐扩张,公共部门缩减规模及资源的投入,以利私人企业的发展。

c. 放松管制之替代。即经由法令的修订,允许私人企业,对原本由公有独占的市场环境进行竞争和挑战。

2. 政策分析的局限性在哪里?

【答案】政策分析是针对整个政策制定过程并在政策制定的各个关节中创造知识的一项活动,为创造和获得这种知识,政策分析必须对公共政策产生的原因,结果及执行情况展开认真的分析和调查。

政策分析的局限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权力的限制

政府受到许多社会力量的限制,如家庭生活、婚姻状态、儿童抚养、宗教信仰、社会习俗等。这些力量均不易受到政府权力的左右。即使政府有心介入,也很难实施有效的控制,相关问题的解决可能会非常棘手。

(2)问题与认识上的分歧

在目标与手段、方向与路径的政策讨论中经常会有冲突产生,当人们难以对问题涉及的内容达成共识时,政策分析就难以派卜用场。

(3)人文研究设计的限制

对人类社会进行某种受控制的实验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事。一些实验证明很难判断人的行为变化到底受何种影响。

(4)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复杂性

人的心里和行为有很大的复杂性,当人意识到自己在被研究和观察的时候,往往会改变自己的行为。

(5)社会问题的多样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科学知识的有限性

造成我们对政策分析保留态度的最重要的愿意,就是社会间题的复杂性和人类知识的有限性。绝大多数的社会问题都会涉及多个变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政策分析人员很难对政策方案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明确的解释。

3. 简述公共管理的特点。

【答案】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社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而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或研究途径,显示了如下特点:

(1)公共管理基本卜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公共管理在“什么”(what )与“为何”(Why )层面卜是沿袭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而在“如何”(How )层面上沿袭企业管理。基本上是一种介于企业管理与公共行政之问的第三条道路。

(2)公共管理是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但并未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公共管理并不否定公共部门的特性,主张在维持“公共”性格的基础上,运用私部门的管理手段或管理精神以解决公共问题,满足民众的需求。公共部门与私部门所使用的管理方法,在实际选择使用时是讲究实用主义,两者的关系是互补而非替代。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任何公共事务的管理必须解决两大问题,内部/技术问题、外部/整合问题。当代公共管理非常重视外部整合问题。

(4)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传统意义上的公共行政强调的是政府行政或政府管理。而公共管理中的管理者,不一定完全是政府,私部门、非营利部门、非政府组织等都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治理,即由众多行动者组成的一个关系网络和众多行动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公共管理强调价值的调和,不仅重视三F ,即经济、效率、效能,同时也重视公平、正义和民主。公共管理在主张弹性、自主管理、授予权能的同时,强调责任的重要性,并认为只有发展客观有效的绩效测量标准,政府的责任才能落实。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政府部门的改革、变革、再造、创新一直是公共管理研究的主体。这反映了公共管理理论与实务之间结合的特性。政府改革若持久不停,公共管理的概念、外延与内涵也不断地充实,公共管理理论亦是不断发展的。

(7)公共管理是一个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社会事务和社会问题多种多样,政府及公共事务亦是复杂万千,因此公共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多学科共同努力方能找到路途和答案。基本上,公共管理是一个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它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借用了许多理论与方法。现阶段公共管理的最大挑战之一便是一方面建构理论,另一方面兼顾实际。

4. 简述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

【答案】权变领导理论的基础是认为领导者对其所领导的群体,若想要完成高度的工作成果,应随领导者本身的需要结构,以及在特定情境下的控制及影响程度而权变。

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认为,影响领导形态的情境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职位权力(position power)

指职位本身所具有的权力(如奖励权力、强制权力等),而促使部属顺从并接受其领导的程度,由于领导者所拥有的职位权力程度不同,其可采行的领导行为亦应有所不同。

(2)工作结构(task structure)

指群体工作任务的例行性程度及可预测性,如工作为例行性且工作成果或产出易于预测评估,则领导者的影响力就极为有限,因为此种工作的目标、工作程序或步骤,均已明确界定,其工作成果亦可由以往的经验及产出加以判断,故领导者的领导范围就较为狭窄。如为复杂的工作,其目标不确定,工作成果难以预测,在工作程序及步骤上有各种可行的途径,随不同的环境因素而异,则此时的领导行为活动范围较广,运用就较具弹性。

(3)领导者与部属的关系(1eader-member relations)

领导者与部属相处时,如果双方关系良好,领导者就容易得到部属的合作与努力,领导行为就趋向于员工导向的形态; 反之,领导者将趋向于工作导向的领导形态。

费德勒认为上述三种情境因素决定了领导者对部属行为的影响能力,亦即决定了领导情境对领导者有利的程度。在有利情境下,领导者拥有较多职权,获得更多非正式支持,同时工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