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05公共管理学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社会利益

【答案】社会利益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社会全体成员,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基于一定的社会目标而对诸种社会要素和社会状态的共同需要所体现的利益形态。社会利益是广泛个体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具体的、独立的利益形态。其内容主要有:具有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具有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和具有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2. 结构优良问题

【答案】结构优良问题是指涉及一位或数位决策人员和在少数几个方案中进行政策选择的问题。结构优良问题的效用(价值)反映目标的一致性,这些目标是按决策者的喜好顺序排列。每种选择的结果要么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要么在可接受的可能的错误范围内。这类问题的原型是完全可由计算机处理的决策问题,所有政策备选方案的结果都可预先加以规划。在公共机构中存在的相对低层次的操作性问题中有一些例子可以对结构优良的问题加以说明。

3. 非正式评价

【答案】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不作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非正式评估具有方式灵活、简便易行的特点,评估形式多种多样。非正式评估的缺点是由于评价者掌握的信息有限,并且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因而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有失客观公正。

4. 范米特与范霍恩的政策执行系统模型

【答案】范米特与范霍恩的政策执行系统模型是指在政策决定与政策效果这一转变过程之间存在许多影响二者的变量——既有系统本身的因素,也有系统环境的因素。具体来说,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六大因素,其互动状况会影响政策执行绩效。其中包括:①政策目标与标准; ②政策资源; ③组织间的沟通与强制行为; ④执行机构的特性; ⑤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 ⑥执行者偏好。总体看来,该模型吸收了许多政策执行模型的优点,将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都纳入了模型中。但是不足之处在于,这六个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还不够明确,即为什么某一因素会直接或间接或根本不影响其他因素,这一点该模型并没有给予详细说明。

5. 备择方案设计

【答案】备择方案设计是指设计供决策者用来解决政策问题、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措施或

办法的行为。政策方案设计一是解决政策问题的关键性步骤,具体可以分两步走:①进行政策方案的轮廓设想:②对政策方案加以细化。

6. 社会问题

【答案】社会问题是指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当两个以上或很多人的期望与实际状态出现差距时,问题就超出了个人的界限,呈现出团体性或社会性,涉及到具有组织共享性的团体利益和具有社会分享性的社会利益,就需要通过团体协商、公共选择等机制来加以解决的问题。

7. 公共政策合法化

【答案】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包括决策主体合法、决策程序合法、政策内容合法等内容。

8. 边界分析

【答案】边界条件,是相对应输入情形输出等价类直接在其边缘上,稍高于其边界和低于其边界的这些状态条件。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通常输入等价类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值,选取刚好等于、稍小于、稍大于等价类边界值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它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它是一种决策方法,通过对增量的对比来决定是否采取或取消一种经济行为。

为实现边界分析,可以通过三个步骤实现:

①饱和抽样,指通过多重阶段的采样过程获得;

②诱导性的提出问题,可以用多种形式,诱导地提出各种可供思索的问题,让人们回答讨论; ③边界估计,指制定一个积累频率分布图。

边界分析法与等价类法有两方面区别:

①边界分析不是从某个等价中随便挑一个作为代表,而是选出一个或几个元素,使得这个等价类的每个边界都要作为测试对象;

②边界分析不仅根据输入条件,还要根据输出的情况(按输出等价类)设计测试用例。

二、简答题

9. 简述顾客导向之下的公共管理形态的改变。

【答案】顾客导向的公共管理,的确不同于传统卜的公共组织管理,它意味着公共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巨大变革。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决定施政目标的标准由专家决定,转变为对公民所需的考虑,即以人民的需要和价值作为组织行动的指导,使公共资源的投人与执行政策的过程,均能达到顾客期望的结果。

(2)以成本效益为基础的效率标准,转变为对服务质量以及民众评价的重视。

(3)从依法行政转变为“产品质量”的评估与改进,即从消极的控制转变为积极的服务。

(4)管理理念由控制员工转化为获取员工的认同。

(5)从对特定“功能”、“权威”及“结构”的服从,转变为对“使命”、“服务”、“顾客”以及成果的高度认同。

(6)责任由法规强制,转变为公务人员自主性的建立与队同。

(7)由一味地遵循法规、程序,转变为对问题彻底理解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8)从一条鞭式的管理,转变为寻求民众的支持与认同。

10.何谓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有哪些主要类型,试举例说明。

【答案】(1)公共政策的含义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目标,经过政治过程,所发展出来的原则、方针、策略、措施和办法。公共政策的特质在于:

①公共政策乃是公共权威当局所进行的活动。一般而言,公共政策由政府机关制定。

②公共政策的选择行动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一项公共政策都有一个或一组特定的目标; 有一个基本的方针; 有一条选定的行动路线或方案。公共政策的选择是政府有意识、有日的,或日标导向的。

③公共政策是问题导向的。公共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社会问题。公共政策所处理的问题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社会问题,是一个政策问题的网络。

④公共政策包括了公共权威当局的作为或不作为的行动。公共政策既包括政府机关积极采取行动纲领,也包括政府的不行动或不作为。

(2)公共政策的类型

①管制性政策。指政府设定一致性的管制规划和规范,以指导政府机关和标的团体从事某种活动和处理不同利益的政策。例如,污染管制政策、交通管制政策等。从博弈理论的角度分析,管制性政策属于“零和赛局”的政策。

②自我管制的政策。指政府并未设定严格的、一致性的管制规划和规范,而仅仅设定原则性的游戏规则,由各政府机关和标的团体自行决定采取何种行动,而政府不加干预的政策类型。它是一种非零和赛局的政策类型,因政策的执行通常不至于牺牲其他标的团体的利益为其代价,也就是说没有利益上的排他性。如订立城市远期发展的各项目标。

③分配性政策。指政策将利益、服务和成本,义务分配给小同的政府机关和标的团体享受和承担的政策。分配性政策基本上是一种非零和赛局的政策,因为执行分配性政策,并不构成他方

之所得建立在另一方所失的基础上,不具备义务和利益的排他性。如社会福利政策、教育政策等。

④重分配性政策。指政府将某一标的团体的利益或义务,转移给另一标的团体享受或承担的政策。如个人收入累进所得税基本上就是对于富有阶层的财产通过累进税率的征收,转移给贫困阶层,以缩小贫富的差距。这种政策出现利益卜的排他性,是一种零和赛局的政策。

11.简述明茨伯格的管理者的十大角色。

【答案】哈佛大学教授、管理学大师明茨伯格1973年在其巨著《管理工作的性质》(The 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