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村社会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改革开放后农村教育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案】改革开放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农村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取得新的进展,高中阶段教育也不断提高。

(2)农村成人教育有所恢复,县、乡、村三级成人教育培训网络得到巩固.

(3)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师职务、年龄等结构渐趋合理。

(4)各级政府对于农村教育财政投入大幅度增加,基本确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新格局。

2. 扶贫工作为什么要变输血型为造血型?

【答案】(1)输血型的扶贫工作主要是指救济型扶贫战略,它是一种运用补贴计划和社会安全保障体系,对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不利的宏观经济条件的冲击而缺乏劳动能力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救助的扶贫方式。

造血型的扶贫工作主要是指开发型扶贫战略,它是一种以鼓励贫困者自力更生、奋斗致富为宗旨,帮助贫困者了解市场信息,学习科技技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扶贫方式。

(2)扶贫工作之所以要变输血型为造血型,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一是救济型战略满足不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二是开发型扶贫战略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来说:

①扶贫的本质是追求社会公平,而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正是改革调整的关键。改革开放后,随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号召的提出,发展效率取代社会公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首要考虑因素,而此时农村扶贫工作仍以救济型扶贫为主。在倡导效率的社会,不靠自身努力而仅靠救济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并且此时的救济形势已经由以单纯的无偿救济为主转向部分地实行有偿救济,随着我国政府首次明确提出扶贫的战略目标,开始在救济型扶贫以外寻求更主动的扶贫方式,救济型扶贫战略也就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②造血型的扶贫战略具有显著的优势,它主要针对的是具备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却由于各种客观条件无法脱贫的贫困者,中心就是帮助贫困人口形成自我发展的条件,并以此作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基础。它能够帮助贫困者获得摆脱贫困的能力和知识技能,更符合整个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

3. 农村为什么要加强家庭建设?

【答案】农村加强家庭建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家庭的发展阶段中,农村婚姻家庭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离婚与再婚问题、赡养老人问题、女性地位问题和家庭暴力问题,要想解决这些家庭问题,加强家庭建设是一个必要的选择。

(2)之所以要加强家庭建设,是因为加强农村家庭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

①农村家庭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在在我国越来越多地引起政府部门和农民自身的重视。

②农村家庭建设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对于改善社会风气和加强社会治安,对于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③没有农村家庭建设或者农村家庭建设不成功,对于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是十分不利的。

④农村家庭建设是我国农村政策中的重要内容。

4. 什么是农业产业化?试述农业产业化出现的原因和特点。

【答案】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农村经济,按照产业系列组织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与相关产业系列化、社会化、一体化的发展过程,即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过程。

农业产业化出现的原因和特点

(1)原因

农业产业化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的过程中人们对新制度的需求中产生的,是农业制度创新最引人注目的制度安排形式,被誉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农村“第二次革命”。

(2)特点

①农业产业化表现为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和纵向化的特征;

②在生产组织形式上,它按照农业经济再生产的规律,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通过利益纽带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

③在经营方式和经营内容上,它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5. 联系实际比较分析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在自愿的原则下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集,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这种合作医疗制度,以较少经费投入解决了广大农村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础上提出来的,指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1)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联系

①两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都坚持政府支持、农民群众自愿参加的原则;

②两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经费都是由政府、个人和集体共同筹集的;

③两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医疗上都实行互助互济。

(2)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区别

①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比较有限,参与人数相对较少,能以较少经费投入解决广大农村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而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广,参与人数相对较多,所以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

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针对性强,重点突出,主要以大病统筹为主,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而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缺乏主要的针对点。

③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将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机地联系为一个整体,对无力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贫困农民进行医疗救助;而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没有做到这一点。

6. 怎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的看病难问题?

【答案】要有效地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断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让国家的政策优惠真正的惠及到每一个农民,保障他们的基本权利,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2)坚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稳定的农村卫生投入保障机制,整合县级卫生机构资源,合理调整乡镇卫生院的规划布局,积极探索多渠道办医途径,鼓励社会和个人参与农村卫生服务。

(3)提高政府用于农村卫生的投资和事业费的比例,增加对农民看病问题方面的资金投入。

(4)深化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严格实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项目准入制度和农村医生执业注册制度,规范农村卫生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努力降低运行成本,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卫生服务。

7. 如何解决我国农村当前的教育问题?

【答案】解决我国农村当前的教育问题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农村的教育教学要符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在课程设置和教育理念方面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必要的时候在农村中进行新课改,让学生学到能谋生、能致富的实用型知识与技能。

(2)增加农村教育的投入,増加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改善农村教育的教学设置,提高农村教育的教学质量。

(3)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发展问题,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长效机制,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状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措施,促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监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