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普通生物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光合憐酸化。
【答案】光合磷酸化是指光下在叶绿体(或载色体)中发生的由ADP 与Pi 合成ATP 的反应。
2. 异形世代交替。
【答案】异形世代交替是指在世代交替过程中,形态结构明显不相同的孢子体与配子体互相交替的现象。
3. 神经元。
【答案】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一般包含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
4. 完全花。
【答案】完全花是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五个部分组成的花。例如:桃。
5. 染色单体。
【答案】染色单体是指在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过程中,每个染色体经过分裂间期复制后实际上含有2个并列的由同一着丝粒固着的经过紧密盘旋折叠的DNA 双链。
6. 生物钟
【答案】生物钟是指动物体内决定生物时间节律的一种生物化学机制。对动物的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等行为起调节作用。
7. 酶。
【答案】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化学本质多是蛋白质。有的酶蛋白只有一条肽链;有的酶蛋白有多个亚基组成,称多亚基的酶。有些酶在催化反应时不需要其他的辅助因子,有些则需要。作为酶活性辅因子的有机小分子称为辅酶。
8. 诱发突变。
【答案】诱发突变(人工诱变)是指在人为条件下,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
二、简答题
9. 简述细胞凋亡的概念及其生物学意义。
【答案】(1)细胞凋亡的概念
细胞凋亡是指在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由自身基因编程的一种主动的程序性死亡过程。细胞凋亡普遍存在于生物的生长发育阶段,使生物体得以清除不再需要的组织、细胞,而不引起炎症反应,维持组织、器官细胞数目相对平衡,保证个体正常发育,更新耗损细胞。
(2)其生物学意义
①发育过程中幼体器官的缩小和退化,例如,蝌蚪尾的去除;
②更新耗损细胞;
③清除被病原感染的细胞;
④细胞凋亡是维持体内细胞数量动态平衡的基本措施,在胚胎发育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清除多余的和已完成使命的细胞,保证了胚胎的正常发育;
⑤在成年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清除衰老和病变的细胞,保证了机体的健康。
10.简述生态平衡主要特征。
【答案】生态平衡主要特征有:
(1)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2)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流动保持相对的稳定以及合理的比例与速度。
(3)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外来干扰下,通过调节能恢复原初的稳定状态(微扰平衡)。
(4)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和相对的平衡。
11.如果你将一接种环的移入已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于培养24h ,试述这些菌已经经历了哪些生长状态,此时可能正处于哪个阶段?为什么?
【答案】培养于培养基中的大肠杆菌,大约每30分钟就会分裂一次。
(1)一个细菌在30min 后就会增加为2个细菌
钟后就增加为8个细菌
24小时将完成48个世代。呈J 型增长曲线。
(2)依此类推,t 代之后,细菌数量60分钟后就增加为4个细菌,90分
图 种群J 型增长曲线
12.何谓“内共生学说”?其依据何在?
【答案】内共生学说是描述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的学说。
(1)内共生学说的主要内容
1970年,马古利斯等人提出真核细胞来自原核细胞的“内共生学说”。
这个学说可以用来描述线粒体的起源:一种需氧的原核生物被某种厌氧原核生物吞入胞内,可能被消化,也可能与吞入者共同生活。共同生活的结果是吞食者与被吞食者之间发生了共生的关系,逐渐融合为一体,被吞食的原核生物演化为线粒体。即线粒体来自被吞入的需氧的原核生物(细菌)。
这个学说可以用来描述叶绿体的起源:叶绿体来自被吞入的蓝藻,最终导致真核细胞的出现。
(2)内共生学说的依据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化石是原核生物,年龄至少有34亿年,而真核生物的年龄不超过20亿年。
真核生物都是好氧呼吸的,因此它们必然是在还原性大气变为含氧大气之后才出现的。因此多数人主张真核细胞来自原核细胞。
主要依据是现代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自主性的活动,它们的DNA 为环状,它们的核糖体为70S ,这些都与细菌、蓝藻相似。
13.为什么根据老树的年轮能够推测以前的气候和环境的状况?
【答案】因为在春、夏季,气候适宜,水分充足,老树的木质部形成层活动旺盛,所形成的导管细胞多,管腔大,木纤维成分少,材质疏松而颜色较浅,称为早材。入秋随着气候变冷,雨量减少,形成层活动减弱甚至停止,所形成的导管细胞少,管腔小,木纤维成分多,材质紧密而颜色较深,称为晚材。同一年的早材和晚材界限不明显,但第一年的晚材和第二年的早材界限明显,由于维管形成层在一年中周期性的活动,多年生老树的树干上出现年轮。根据年轮可以算出树的年龄,根据某一年的宽窄也可推测出该年的气候特征,如雨量多少、气温高低等。考古学上甚至可利用年轮及木材的结构来推测文物的年代。这就是年轮用于推测以前的气候和环境状况的原因。
14.真核生物的复制(40〜50碱基/秒)较原核生物(500碱基/秒)的速度慢很多,而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又更复杂,那么真核生物是以何种机制补偿其较慢的复制速度的?
【答案】真核生物DNA 多为线性,且具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形成多个复制叉。真核生物DNA 复制从许多原点同时开始并双向复制而实现的。放射自显影可见许多的复制泡。每一复制泡有固定的一点(复制原点),然后双向伸展,与相邻的复制泡会合,形成复制叉。而原核生物一般具有单个复制起始位点。
三、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