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1039保险学之保险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目录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1039保险学之保险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 . .... 2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1039保险学之保险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二) . .. 14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1039保险学之保险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三) . .. 27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1039保险学之保险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四) . .. 39
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1039保险学之保险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五) . .. 52
一、名词解释
1. 理论责任准备金
【答案】责任准备金是社会保险机构按照保险给付总额与保险责任相平衡的原则,根据保险事故和给付的性质,从收取的保险费中,按照一定的比例提留的资金。
2. 团体特种医疗费用保险
【答案】团体特种医疗费用保险主要包括团体长期护理保险、团体牙科费用保险、团体眼科保健保险等。团体长期护理保险就是以团体或团体雇主为投保人,以团体下属员工(包括退休员工)及其眷属、年长的家庭成员为被保险人,承担被保险人的长期护理服务费用,保障他们退休后的财产或生活的一种团体保险。团体牙科保险是以团体或团体雇主为投保人,以团体下属员工为被保险人,为员工所需要的一些牙科服务(包括预防性护理,如定期口腔检查、清洗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保障的一种团体健康保险。
3. 承保能力
【答案】承保能力是指保险人对于一个单独的危险单位所能承担的最高保险责任能力。承保能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保险人本身的既定资产净值,同时取决于保险人对分保的安排。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随着资产净值的提高而得到加强。
4. 积蓄基金功能
【答案】现代保险运用概率论的方法计算保险费率要求有足够的空间容量和时间跨度。因此,保险分散危险就包含了两层意思:空间上分散和时间上分散。从时间上分散来看,分摊经济损失就带有预提分摊金的因素,否则,不能满足时问上分散的要求。预提而尚未赔偿或给付出去的分摊金则必然形成积蓄。保险这种以保险费的形式预提分摊金并把它积蓄下来,实现时间上分散危险的功能,就是保险的积蓄保险基金功能。可以说,现代保险如果没有这一功能,就不能正常维系和发展保险分配关系。当然,不实行预收保险费的合作保险形态,因不具备时间上分散危险损失机制,因而也就不具有该项功能。
从概念的内涵上可以看出积蓄保险基金是为了达到时间上分散危险的目的,可见,该功能是由保险的基本功能之中的分散危险功能派生而来的。
5. 保险市场需求弹性
【答案】保险需求弹性是指保险需求对其诸影响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通常用需求弹性系数来表示,即:
式中:D ——保险需求; △D ——保险需求的变动; f ——影响保险需求的因素; △f ——影响保险
需求的因素的变动。
6. 保险直接营销渠道
【答案】保险直接营销渠道,亦称直销制,是指保险企业利用支付薪金的业务人员向保险消费者直接提供各种保险商品的销售和服务。这种方式适合于实力雄厚、分支机构健全的保险公司。在保险市场不健全的时期,保险企业大都采用直销制进行保险市场营销。但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保险企业仅仅依靠自己的业务人员和分支机构进行保险市场营销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也是不经济的。无论保险公司的资金实力有多雄厚,都不可能建立一支足以包容整个保险市场的营销队伍,即使可能,庞大的工资支出和业务费用势必提高保险经营的成本。因此,在现代保险市场上,保险企业在依靠自身的业务人员进行直接营销的同时,更广泛地利用保险中介人进行间接营销。
7. 保险监管目标
【答案】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保险法规和国际保险监管组织文件中,监管目标基本上包括三个方面,即:维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竟争的市场秩序,维护保险体系的整体安全与稳定。中国保险监管目标可以表述为:维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保险体系的整体安全与稳定,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这样的目标是符合国际惯例和中国实际的。
8. 利差益(损)
【答案】利差益是指人寿保险资金运用的实际收益率高于预定利率而产生的收益。通常保险人常利用保险费收入进行其他业务投资,当实际投资收益率大于责任准备金按预定利率所产生的利益时,即形成利差益,就是说资金运用扣除应缴的税款与投资的费用后,其利息及红利收入等投资收益,若超过应转入责任准备金的利息和投资经费,其差额即为利差益,反之,则为利差损。通常为了安全起见,预定利率总要订得低一些,避免利差损发生。利差益一般用下列公式计算:
利差益=(实际投资利率一综合预定利率)×(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一投资总额)/2+(年初资产总额-年初责任准备金)×综合预定年利率。
二、简答题
9. 简述“与财产保险不同,人身保险中不存在重复投保、超额投保”。
【答案】重复保险是指投保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在同一保险时期分别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且保险金额总和超过保险价值的保险。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价值的确定是依据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也就是说,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即为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保险利益的价值。投保人只能根据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投保,在保险标的实际价值的限度内确定保险金额,如果保险金额超过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超过部分无效。
人身保险由于保险标的是人的生命或身体,是无法估价的,因而其保险利益也无法以货币计
量。所以,人身保险金额的确定是依据被保险人的需要与支付保险费的能力。由于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难以用货币衡量,所以人身保险一般不存在超额投保和重复保险问题。但保险公司可以根据被保险人的需要和收入水平加以控制,使保险金额不过高。同样代位求偿权原则也不适用于人身保险。如果被保险人的伤害是由第三者造成的、被保险人或其受益人既能从保险公司取得保险金,又能向肇事方提出损害照偿要求,保险公司不能行使代位求偿权。
10.保险资金投资业务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保险投资是指保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将积聚的各种保险资金加以运用,使其保值增值的活动。从投资形式看,保险投资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大类。直接投资就是将资金投向生产经营过程,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其主要形式有合资入股、直接经商办厂、购置不动产等。间接投资就是购买政府、银行、企业等发行的债券和股票以及向企业、个人发放贷款,其投资收益的形式是利息、股息等。
保险行业负债经营的特点和资金运动的规律决定了保险公司拥有相当数量的闲置资金并必须得到有效运用,才会有益于保险业的发展,并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保险资金的运用既要看到宏观的和长远的利益,又要注重微观的和近期的效益,从而必须遵循以下这些共同准则:
(1)稳妥性原则
保险公司肩负着组织保险基金、补偿经济损失职能,保险资金来源于保险客户,从而实质上只是保险公司对全体保险客户的负债资金,最终要用于对保险客户的赔付。从长期趋势来看,保险资金总量应与保险赔付资金总量相一致,如果保险资金运用失败,就有可能出现投资收不回而导致保险公司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付不出赔款或保险金的局面。因此,保险资金的运用首先必须以安全返还为条件,保险公司在开展资金运营时必须以稳妥性作为首要原则。
(2)分散性原则
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的形势往往瞬息万变,保险资金的运用要求稳妥、安全,因而必须要有一定的分散面,即采取多种形式的投资,以避免投资风险过于集中。换言之,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总额不宜集中在一个行业、一个项目,而应分散投资在多个行业、多个项目或企业,同时还要控制大额资金的投放并提高小额资金投放在资金运用总额中的比重,使资金运用的形式多样化、结构多样化,这样即使有些投资项目不能实现预期收益,也不至于给保险资金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分散投资是保证保险资金运用稳妥与安全的有效手段。(3)择优性原则
市场经济提供的投资机会是众多的,而保险公司的资金数量则是有限的。保险公司要实现自己的投资目标,除了稳妥与分散投资外,还应注重择优投资,即在众多的投资机会中,通过所掌握的经济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划分出投资项目的优劣,支持优者,限制劣者。在择优投资的过程中,既可以实现保险公司自身的经济效益,又能承担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责任。
(4)收益性原则
保险公司开展投资活动的直接目的是增加收益,即通过投资而盈利。较高的保险资金投资收益,不仅会为保险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也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行业,应当获取社会的平均利润,如果没有投资收益,保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