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复试之比较文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目录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复试之比较文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 . .... 2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复试之比较文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二) . .... 7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复试之比较文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三) . .. 13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复试之比较文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四) . .. 19

2017年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复试之比较文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五) . .. 25

一、简答题

1. 文学文本的跨国旅行具有哪四个特点?

【答案】(1)异质性

这种旅行往往意味着让文本脱离熟悉的母语环境,通过译介进入另一个相对陌生的世界,并且通过各种方式两相适应。

(2)跨越性

这种旅行其实质在跨越,是一个动态藕合调适的过程。

(3)体验性

这种旅行是文本的跨语境迁移,是一种文化移位,常常意味着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就参与交流的各方而言,文本跨国旅行的过程,就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文化体验。

(4)间际性

这种旅行揭示了文学译介活动的主要功能,即是在推动文学文本跨国旅行的过程中,可以让不同的文学主体借助于译介而永远动态地处于异质文化交流的中间地带。

2. 怎样理解文学比较“X 加Y ”的硬性类比较模式。

【答案】对托尔斯泰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与曹禺戏剧《雷雨》中的繁漪这两个女性形象进行表面上同异的硬性比较。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学比较在“X 加Y ”的模式中寻找双方表面的同异点,安娜是“X ”,繁漪是“Y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X 加Y ”的硬性类比较模式的理由

因为安娜与繁漪同是女性,她们俩各自都有一个富庶且有着相当社会地位的家庭,但她们又都有一个给她们支撑脸面但又极度缺憾爱情的丈夫; 她们都有冲破这个家庭追寻爱情自山的欲望,并且她们都大胆地冲出了家庭的阴影找到了自己的情人,但最终又都被自己所钟爱的情人抛弃。如上所言,法国学派追寻的事实材料关系在这里也无法成立,因为至今为止,也没有任何实证材料在迹象卜说明曹禺在塑造繁漪这个人物形象时直接受托尔斯泰笔下安娜的影响。

(2)文学比较可以人物之间及其背景的差异性

文学比较不仅可以罗列两种民族文学作品之间表面上的类似性,还可以从表面上罗列安娜与繁漪这两个女性人物之间及其背景的差异性。安娜的丈夫卡列宁是一位上层社会的官僚,繁漪的丈夫周朴园是一位封建色彩浓厚的资本家; 卡列宁的冷漠是伪善的冷漠,周朴园的冷漠是残酷的冷漠; 安娜要冲出的是一个贵族家庭,繁漪要冲出的是一个封建专制家庭; 安娜是具有个性解放色彩的资产阶级贵族女性,繁漪是具有个性解放色彩的封建阶级富家女性; 安娜的形象美丽,她总是以一种迷人心魄的眼光凝视着第三者,繁漪的形象苦涩,她总是以一种病态般的忧郁伺机叩问第三

者的心灵。甚至,还可以把两位第三者握伦斯基与周萍进行表面上同异性的罗列等等。

(3)这里关于安娜与繁漪的文学比较,从表面上看不仅跨越了民族一一中国文学与俄罗斯文学,并且也跨越了学科一一小说与戏剧,但由于这种文学比较没有把比较视域作为研究展开的本体,仅是对两种文学现象进行表面卜同异的罗列,所以这样的“比较”缺少内在的汇通与整合,只能够被定义为两种不同文学现象之间表面类同的“比附”。

3. 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有哪些流派和特征?

【答案】(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流派

①以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为代表的德国法兰克福学派。

②以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③以法国哲学家阿尔都为首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

④英国的威廉斯、伊格尔顿和美国的杰姆逊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导人哈贝马斯等人是20世纪最后20年乃至今天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

(2)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西方”性

从比较的视域观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西方”并不完全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而更多的是表示这一思潮有别于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经典马克思主义和前苏联模式的“东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特征。“西马”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它将批判的中心从政治经济和国家政党方面转移到哲学、文化和艺术方面。

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特征

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的一些传统,始终关注艺术、审美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坚持对艺术和审美做社会历史的评价和分析,也始终坚持结合美学批判与社会批判,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展开毫不妥协的批判,坚持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最高理想。

4. 怎样理解原创后殖民批评被中国学术界接受后变体为一种捍卫民族主义的保守主义?

【答案】原创后殖民批评被中国学术界接受后变体为一种捍卫民族主义的保守主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原创后硝民批评的文化等级中,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者的“东方”权力失落

一个被西方人作为神话猎奇的“东方”概念,转换为一种走向国际学术界的权力被赛义德等原创后殖民批评者独占。作为被第一世界西方人所猎奇的“东方”,这一概念对于赛义德等人来说是一个极为有利可图的神话。

(2)中国的“东方”不像赛义德的“东方”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获得更多关注和利益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缺少将中国的“东方”儒家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冲突进行对比的动力和国际视域的关注度,因此往往转向相反的方一向,即文化保守主义。例如,当下中国大陆学界在后殖民批评的变体中仅把批评的理念转向一种民族保守主义,以此回敬张艺谋等在电影创作中把中国某些丑陋的旧日风情贩卖给西方人视读的某些枝节问题,的确,其

所收获的只能是一种粗浅的批评。

5. 请结合比较诗学之必要性的论述分析中西比较诗学产生的学术背景。

【答案】(1)中西比较诗学产生的学术背景之“同”

①有关于不同诗学的普遍性问题。

②有关于不同诗学的共同本质问题,即各种诗学均含有借形象来“言志”或“抒情”的本质内涵。

③有关于不同诗学的共同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

④有关于不同诗学之中具有类似蕴含的诗学范畴的比较,如崇高与雄浑、婉约与优美、想象与神思、净化与教化,等等。

⑤中西诗学在艺术的起源、功用、性质、灵感、批评、鉴赏等各个层面的共同表现也都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并有相应的研究成果问世。

(2)中西比较诗学产生的学术背景之“别异”

①关于不同诗学之哲学依据的比较

在这个问题上,学界一般认为中国诗学的哲学依据是老庄的“道”,其内涵偏重于“虚”、“无”,这致使玄灵虚空之境是中国诗学所尊崇的最高境界,而西方诗学的哲学依据是“存在”,其内涵偏重于“有”,故西方诗学的最高境界往往表现为对于文学之结构要素的明晰阐述。

②关于不同诗学范畴的比较

这牵涉到诗学构成要素之各个层面,如意境论与典型论的比较涉及诗学本质的不同内涵,物感说与摹仿说的比较涉及艺术起源的不同内涵,再现说与表现说的比较涉及抒情达意的不同方式,意象思维与概念分析的比较涉及诗学运思的不同形态。

6. 如何理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答案】(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含义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张操提出的观点,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意谓画家从外界景物中摄取创作素材后,还要经过分析、加工、改造,始能作出画来。该观点是对南朝姚最的“心师造化”论的发展与深化。

(2)“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哲学基础

“外师造化”明确现实是艺术的根源,强调艺术家应当师法自然,是基于坚持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唯物论基础,带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色彩。

(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主客体的统一

但是仍必须看到言论对“中得心源”的强调,也就是说张璪并不否认“心”的作用,不排除主观情感意志的融入。它从本质上讲不是再现模仿,而是更重视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这在中国美学史上是很有代表性的。

二、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