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814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生产价格? 为什么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答案】(1)生产价格是指等量资本能够提供等量利润的价格,它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它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条件的,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就是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当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时,商品价值便同时转化为生产价格。
(2)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商品市场价格就不再是以商品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当然,这并不是说价值规律不起作用了,只是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生产价格的形成依然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生产价格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价值的变化和部门之间的竞争状况。
①从个别部门来看,虽然有些部门的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与该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是,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产阶级所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和整个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是一致的。平均利润只不过是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结果。
②从各个部门来看,虽然有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高于其价值,有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低于其价值,但是,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生产价格总额与商品价值总额是相等的。所以,就整个社会来看,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实际上仍然是以价值为基础,按价值出售。
③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结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化。这里必须指出,利润率的平均化,从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之后,并不意味着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中不再存在价值这个范畴了。事实上,利润率的平均化、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是一个反复不断的经济运动过程,它们是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商品价值不断变动中,而不断地平均化,不断地转化的。部门间的竞争是以部门内的竞争为基础的。先是在各个生产部门内部、各资本家之间为获得超额利润展开激烈竞争,竞争的结果引起各个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形成新的市场价值,新的利润率差别。在这个基础上,又必然重新展开部门间的竞争,通过资本转移,使各个部门的利润率再次平均化,形成新的平均利润率,从而使新的市场价值再次转化为新的生产价格。如此反复而已。
2. 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
(1)商品经济中的其他矛盾,都是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基础上产生的,并且都是由
它所决定的。私人劳动的社会性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能表现出来,而进行商品交换,就必须要求对生产商品的劳动量进行比较和计算。为此,必须把不同的具体劳动还原为无差别的抽象劳动。这样,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生产出来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这样,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又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因此,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矛盾都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能否卖出去,意味着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被社会承认,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决定了小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少数人发财致富,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变成为资本家,大部分人贫困破产,沦为无产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上产生的。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随着简单商品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3. 简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关系。
【答案】(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问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上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包含了以下儿点内容:
①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一定时期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者普遍使用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工具。
②正常的生产条件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而是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
③在现有正常生产条件下,由于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存在区别,同种商品生产所需要的时间也会不同。
④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是一个不断扩大规模的再生产过程。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一种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有另一种含义,即在生产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形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涉及的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种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量被社会接受的程度。这是指社会总劳动中按一定比例用来生产社会需要的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不同商品的供求状况会直接影响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生产条件,如果供给超过需求过大时,优等生产条件就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下降,结果平均生产条件将向上移动; 反之,如果需求超过供给过大时,劣等生产条件就会成为平均生产条件,引起商品价值上升,结果平均生产条件将向下移动。供求关系对价值的影响是通过生产条件的变化实现的,因此,决定价值的仍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两种含义的相互关系
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具有相关性: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如果说第一种含义是价值决定的基础,那么,第二种含义则是价值的实现。
②两种含义在分析角度上又各有区别:第一种含义是从社会生产条件的角度来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则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 第一种含义所决定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第二种含义所决定的则是部门总商品的价值; 第一种含义涉及劳动消耗,第二种含义则涉及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由于社会总劳动时间是有限的,因此,经济调节的目标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配置到各个部门。
4.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答案】(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是商品经济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但生产资料和产品却属于资本家私人,使社会化生产从属于一个个资本家追逐利润的狭隘利益,使社会生产的主体一一广大劳动人民处于被剥削、被奴役的地位,这就形成了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对抗性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矛盾,因而是基本矛盾。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社会主义不是人们头脑中的主观想象,而是依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本身提出的、用以解决这种矛盾的必然的方式。社会主义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历史要求。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后长期运动的产物。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种必然性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①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资本积累的发展,单个资本日益膨胀,出现了成千上万工人在一起共同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大企业。在这种大企业中,由于机器大工业技术上的必要性决定了工厂内部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第二,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形成了各个部门和各个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的高度发展和相互联系的日益紧密。第三,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狭隘分散的地方市场逐步发展成为统一的国内市场,进而发展成为世界市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是矛盾的,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途径。
②生产的社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资本的社会化。以股份公司这种形式出现的资本的社会化使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财产制度失去了最后存在的理由。资本的社会化是生产的社会化在资本主义占有方式内部的必然表现,同时,它又进一步证明了资本主义占有方式的历史局限性。
③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向垄断、从垄断向国家垄断、从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的发展表明,与生产的社会化相联系的生产的集中,代表着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主流。与生产的集中相联系的生产资料占有的社会化具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随着生产的不断社会化,资本社会化的程度也有了空前的发展。无论是股份公司还是国有化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都获得了更加巨大的发展,由社会占有代替私人占有社会化的资本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生产本身发展的规律性,造成了对它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之否定。这种否定不是要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的基础上,建立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公有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使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成为一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