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第三人效果(第三者效应)
【答案】“第三人效应”(TheThirdPersonEffect )是由戴维森提出的关于大众传播效果的理论。他的假设是,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媒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这一假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与感受有关,假设提出,人们认为大众传播的消息对他人会比对自己有较大的成果; 另一个部分与效果部分有关,假设提出,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人们会采取各种行动。这些行动就组成了原本消息的结果一一虽然不是很直接的效果。
2. 象征性文化(symbolicculture )
【答案】“象征性文化”是指在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中,将文化理解为符号体系尤其是象征性符号体系来把握。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了以语言为代表的象征符体系,从而摆脱了自然和生物学意义上的束缚。然而这些象征符体系一旦形成,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作为能动的力量作用于社会。
3. 《人民的选择》
【答案】《人民的选择》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做的一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这次调查在俄亥俄州的伊里县进行,所以又称“伊里调查”。研究发现媒体在总统大选中的传播效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显著,由此还提出了著名的“舆论领袖”概念和“两级传播理论”。该研究直接否定了“子弹论”,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时代。
4. 麦克布莱德报告
【答案】《麦克布莱德报告》是指198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于同年的贝尔格莱德大会上通过的对当代国际传播领域影响巨大的一份报告,即《多种声音,一个世界》。这份报告是隶属于教科文组织的国际传播研究委员会(又称“麦克布莱德委员会”),对世界信息基础组织结构和传播资源进行了三年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成果。该报告倡导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主张通过放松版权法规、促进信息传播技术自由交流、鼓励第三世界国家出版业发展及更多的传播资源共享等措施来改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传播资源不平等的状况。该报告的通过,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5. 社会雷达(环境监视)
【答案】社会雷达是对大众传播环境监视功能的一种形象比喻,由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提出。环境监控功能是指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报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信息,监控社会的发展变化,为人们察知和掌握内外环境的变动,认识自身所处的地位,确定应变之策提供帮助。大众传播的这种功能与雷达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活动具有类似性,因而施拉姆将之称为“社会雷达”。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的社会雷达功能是其首要功能,是社会正常运作的前提。
6. “使用与满足”理论
【答案】使用与满足理论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一个有关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的传播理论。传播学家E. 卡茨的《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作。
使用与满足理论把受众成员看做是有特定需求的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该理论认为,受众面对大众传播并不是被动的,实际上,受众总是主动地选择自己所偏爱和需要的媒介内容和讯息,而且不同的受众还可以通过同一媒介讯息来满足不同的需要,达到不同的目的。因此,不是媒介在操纵人,而是人在使用媒介。而人使用媒介只是为了满足其需要而已。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开创了从受众角度考察大众传播过程的先河。
二、简答题
7. 简述组织传播研究的几大流派。
【答案】目前的组织传播研究,内容丰富,学派纷呈,大体上可以分为基础学派和现代学派两大类。其中,基础学派包括古典学派、人际关系学派和人力资源学派; 现代学派则主要包括系统学派、文化学派和批判学派。
(1)古典学派。伴随着19世纪末工业革命的到来,机械化大生产迅速取代了家庭手工作坊,一些古典管理理论相应产生。古典管理理论对组织的核心比喻是“机械”。机械比喻中包含着专业分工、标准化、可代替及可预测性等若干原则。古典学派侧重于对管理要素和管理原则的考察,如等级结构秩序、自上而下的权力集中式管理、个人服务组织等,其管理目标在于用科学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古典学派的传播内容主要是和工作有关的问题,信息传播流向是原则组织层级结构等级结构链自上而下垂直流动。在古典学派管理中,书面传播方式最为普遍。古典管理理论在今天的组织中仍然被广泛运用,如军队组织、生产装配车间及快餐店等,对纪律秩序、生产标准及工作效率的强调非常重要。
(2)人际关系学派。其对组织的核心比喻是“家庭”。这一比喻包含着对员工社会需求和感情需求的重视,对组织中各种非正式社会因素的关注及对管理风格变化的强调等。在组织这一“家庭”中,管理者应当像“父母”一样负责为孩子们提供良机,使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能力得到
培养。传播流上不否定信息垂直流动的必要,但却大力提倡横向流动,即员工间的互动。突出强调面对面的传播,更多地体现了管理的人性化特点。
(3)人力资源学派。其对组织的比喻是“团队”,把员工看成组织的体力和智力的贡献者,员工的思想和观念能使组织更好的合作。其传播内容除仟务传播和社会传播外,还强调创意传播,即组织中关于新观念的互动一一包括如何使工作做得更好,关于新产品及不同的组织结构方式等。从传播方向上看,人力资源组织鼓励组织中各方位的信息流动,即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水平和交叉方向上的传播。由于人力资源学派强调以团队为基础的全方位传播,因此偏重非正式传播,但不排斥正式传播。
(4)系统学派。其对组织的比喻是“系统”。组织被概念化成一个复杂的开放性系统,它依赖各部分之间的互动即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而生存和发展。系统中包含着类似于古典学派的等级秩序的观念,但这种等级秩序必须按次级系统和超级系统等复杂组织起来。系统比喻也包括着相互依存的观念。一个组织就如同一个人的体系统一样,各系统之间有很高的相互依存性,一个子系统出了问题,会导致其它部分甚至整个系统的功能丧失。系统的第三个观念是组织具有一个可渗透的边界,以供组织与外部环境进行各种交换,包括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组织内外的信息交换一也具有反馈性质,以利于组织的有效管理。
(5)文化学派。将组织看成是一种“文化”。对组织文化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一种正确的文化能使组织获得成功。如果一个组织具有强势文化的成分,那么它将是一个适合个人工作的地方,同时会提高个人和组织的绩效。强势文化有四个关键部分:一是价值观,是组织强调的信念和看法; _是英雄,也就是代表了组织价值观的个人神话,如柳传志等; 三是礼俗和习俗,是组织用来弘扬其文化价值观的仪式; 四是文化网络,即用于确立和强化文化价值的传播系统,以促进价值观的广泛传播。但是,对强势文化的过度重视,偏信“正确”文化对组织成功的作用,有使组织的生活简单化的倾向。
目前很多关于组织文化的研究强调组织文化是通过组织成员互动而创造出来的多元复杂现象。对组织文化的研究应当更多地借助于对成员互动的密切观察来进行,要通过“文化故事”的细节化叙述来充分理解组织文化的特性。
(6)批判学派。其对组织的比喻是政治和权利的斗争。批判学派将组织视为权利支配的场所,理论家的作用在于揭露组织结构和过程所导致的基本的权力失衡现象,以促使某些社会阶层和团体从压迫中解放出来。因此他们特别关注权力在生产方式、组织话语及意识形态中的表现,对性骚扰等问题的研究代表了批判学派中女权主义的批判观点。
8. 网络传播扩大了哪些人际传播功能?
【答案】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问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它是人们之间传递和交流知识、意见、感情、愿望等的社会行为。网络传播的特性扩大了人际传播功能,具体表现为扩大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传递信息功能。v1一算机网络建构的初衷就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分享,而人们上网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