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真理报》在十月革命前两个阶段的情况以及它在俄国革命运动中的重大贡献。
【答案】(1)《真理报》在十月革命前两个阶段的情况
①在列宁亲自筹划下创办的大型群众性政治日报《真理报》于1912年5月5日(俄历4月22日)在彼得堡问世。1912年9月,斯大林获释回到彼得堡,重新参与《真理报》工作,并被任命为主编。但总的说来,《真理报》的工作一直是在列宁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当时列宁虽然侨居国外,但是有关报纸的一切问题,如宣传目标和策略的制定,编辑人员的变动,各种副刊、专栏的设定与改进,他都亲自过问并认真审定。此外他还为报纸撰稿,几乎每天一篇。
②1913年11月,布尔什维克通过《真理报》在彼得堡发动了有10万工人参加的大罢工,奥布哈夫工厂的罢工斗争持续了两个月之久。在组织工人斗争时,《真理报》告诉工人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斗争方式,怎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有些话不能讲得过分明白,以免遭致敌人的镇压,于是编辑部往往采取灵活的策略,用暗示的方法与工人沟通。例如,当《真理报》提到“1905年的全部的不折不扣的要求”时,工人们便懂得这是指1905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布尔什维克提出的推翻沙皇制度,成立民主共和国,没收地主土地,实行8小时工作制的要求。他们就会按照这个要求去做。
③《真理报》在经济上全靠工人们的捐款维持。工人们除了为它募款、捐款外,还为它提供稿件,组织订阅,扩大发行。《真理报》通常每日印刷4万份,个别日子出10-13万份。一份报纸往往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在读,而是几十个人共同阅读。它的读者范围之广、影响面之大,是当时俄国的其他报纸无法比拟的。
(2)《真理报》在俄国革命中的贡献
①揭露临时政府的本质,宣传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
根据党中央通过的《策略任务》的决议,《真理报》旗帜鲜明地向劳动群众指出:临时政府是地主和资本家的政府,它正在反对革命,继续推行帝国主义政策。报纸反复说明:二月革命虽然取得了初步胜利,但是离革命的全面胜利还差得很远。因为政权仍然掌握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人民仍然得不到和平、土地和面包。要想取得革命的真正胜利,就必须前进一步,把政权交归苏维埃。《真理报》还发表大量论文和文章,谴责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的投降主义立场及其与临时政府合作的主张,指出这种主张是非常有害的。
②宣传列宁的《四月提纲》,以此来统一全党思想。
1917年4月3日(俄历)列宁回到俄国,第二天在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作会议上作了《论无产
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后来又在另一次会议上重述了这个报告的大纲,这就是有名的《四月提纲》。这个提纲回答了革命中一系列重要的问题,制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在临时政府问题上,列宁考虑到当时的客观现实,提出了“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的口号。《真理报》在4月7日以显著版面发表了《四月提纲》,其他布尔什维克报纸也都作了转载。资产阶级和妥协派报纸对这一提纲十分恼怒,大肆攻击。布尔什维克党内也有许多党员和领导干部对《提纲》是否现实表示怀疑。面对这一情况,《真理报》作了大量的宣传解释工作。它一面广泛发表各地工人反击和指责资产阶级和妥协派的报道,一面连续刊登列宁进一步阐述该《提纲》的文章。报纸还大力报道各地学习《提纲》的体会和支持《提纲》的行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③宣传四月代表会议精神,促进苏维埃改组。
1917年4月24日(俄历)布尔什维克党召开丁第七次代表会议(四月代表会议)。会议讨论了关于战争与革命的各项基本问题。列宁在会议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四月提纲》的原则,并且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日号作为党的最近任务。《真理报》广泛报道了四月会议的精神,发表详细的工作报告,把列宁提出的“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作为报纸的宣传中心。为了把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从苏维埃政权中驱逐出去,使苏维埃真正成为布尔什维克党的坚固的阵地,《真理报》于5月倡导并发起“改选苏维埃代表”的群众活动。报纸刊登了党中央关于《改选苏维埃代表的章程》,彼得格勒等地按照这个章程改选了苏维埃代表以后,报纸立即作了报道,从而加速了苏维埃改组的进程。为了加强工人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④直接宣传和推动十月武装起义。
1917年7月,顽固推行帝国主义战争政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前线战败,引起民众极大愤慨。彼得格勒50万工人和士兵举行示威游行,被反动军队打死打伤400余人。“七月事件”之后,俄国政治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那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己无法继续。这时候布尔什维克秘密召开了第六次党代表大会,全力准备发动武装起义。
2. 简述路透社的业务特色。
【答案】路透社是1851年由朱利叶斯·路透(JuliusReuter )在伦敦创办的。它是英国最早的新闻通讯社,也是世界上资格最老的通讯社之一。19世纪末,路透社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讯社,这种成就与其业务特色是分不开的。
(1)向世界各地银行、经纪人和工商业提供经济新闻。这是路透社的传统项目,经过小断革新、完善,现在它是世界经济信息的最大供应者。商情新闻的主要内容有:市场交易的价格及波动; 外汇市场; 与市场动向有关的重大世界新闻; 各交易所的一般情况; 对商品生产、动向和消费有影响的消息; 生产和股票的统i}一调查; 摘自世界著名刊物的重要评论等。此外,用户可通过它的电脑系统进行货币、股票、证券、黄金等项交易; 它还出售电子设备; 提供各种信息检索,包括世界各国政治经济信息、各大公司的报表资料、各国报刊的文章材料等。路透社的经济新闻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地位,并日渐成为该社的主要收入来源。其总收人有90%来自提供经济信息。
(2)向报社、电台提供时事新闻。涉及面广,素有“迅速,干练”之称。针对大众化报纸信息需求量大的特点,路透社开始了采集和发布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新闻,向报界供稿。1858年10月,他说服《广告晨报》的总编,让该报免费试用路透社快讯两个星期,接着又和其他几家报纸达成了同样的协议。由于路透社提供的报道迅速准确、价格便宜,各报陆续与它签订了订稿合同,就连一向保守自负的《泰晤士报》后来也成为它的订户。取得报界支持以后,路透社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并且常常以时效性强的独家新闻在同行竞争中取胜。
1859年2月7日,当法奥关系日趋恶化、整个欧洲都在关注事态发展之时,路透社记者从拿破仑第三在国会的演说词中了解到法国政府对奥地利的态度,并通过电报线路迅速向英国发布新闻,从而成为第一个报道法国有可能对奥宣战消息的记者。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路透社又一次抢在其他媒体之前发布了战况消息。1865年4月,美国总统林肯遇刺,路透社比欧洲所有新闻媒体早两天报道了这一震惊世界的突发事件。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路透社的声誉和影响。
3. 墨索里尼出任首相后,对新闻界采取了哪几方面的措施?
【答案】墨索里尼出任首相后,对新闻界采取了以下方面的措施:
(1)实行一区一报制
墨索里尼认为,全国报纸太多,不便实行统一管制。于是颁布《新闻法》,规定各地报纸合并,一个地区只准许一家报纸发行。这个办法不仅可以使言论趋于一致,而且是消灭反对派报纸的最好的办法。二战期间,德国、日本等国均仿效过这种做法。
(2)制定《新闻记者登记法》
《新闻记者登记法》颁布于1925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者法。该法规定:凡有违反国家利益之行为者,即撤销记者之资格。同时规定:凡不对法西斯效忠者,均不得从事新闻事业。根据这一法令,百多名记者被拒绝登记,《晚邮报》主编阿尔伯蒂尼也被迫辞职。
(3)向新闻界直接发布宣传指示
墨索里尼执政期间,各报总编辑或代表要经常到新闻宣传部接受口头或书面指示,这些指示包括每天的版面安排、标题字号和言论基调。1932年海军演习时,新闻宣传部指示各报夸大事实,说明参加演习的舰艇有100艘,潜艇30艘。并强调,在这次演习中海军部分是最重要的,罗马的任何报纸只能将最大的标题给予海军部分(尽管空军部分也很重要)。
(4)实行新闻检查
1924年,社会党议员马蒂奥特因发表反法西斯演说而遭暗杀,全国大小报纸群起攻击法西斯党。墨索里尼感到这样下去对法西斯政权威胁甚大,于是决定实行新闻检查。政府规定,国内新闻由地方长官负责,外籍记者由邮政总局负责。新闻检查人员可随意延长检查时间,使新闻失去效力; 亦可删改或扣压新闻。外籍记者如不服从,可判处五年至十年的徒刑。
4. 简述南斯拉夫自治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
【答案】南斯拉夫自治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如下:
(1)南斯拉夫人认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基本条件就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