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9新闻史论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新西兰电台和电视台的发展历程。
【答案】(1)大致发展历程
1925年新西兰广播公司在奥克兰等地开播,1936年设立国家广播机构(NBS ), 1943年设立新西兰广播公司(NZBS ), 1960年新西兰广播电台奥克兰开始定时播出电视,1973年10月31日新西兰广播公司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1990年新西兰收费电视台“空中电视网”(SkyNetworkTelevision )开播,每年订户递增四万,目前该频道共有订户30.5万,每户每月付费54新元(30.6美元),可以收看五个频道:电影频道“家庭影院频道’'.24小时新闻频道、体育频道、“发现频道”和“橙子频道”(电影和生活力一式综合节目)。
1997年新西兰出现了私营频道“电视四台”和音乐电视台“MTV ”等,从而吸引了一部分原来新西兰电视台的观众。
(2)具体分析
①新西兰广播公司
除广播、电视外,还经营新西兰交响乐团和编辑发行广播节目周刊《新西兰听众》,主要财源是广播广告收入和收听收看费。
②新西兰广播电台
成立于1943年,原属新西兰广播公司,1988年8月成为一个独立的国营企业。该国有1个国家台、32个商业台和1个音乐台。国家台重点播发时事和国内政治新闻,商业台和国家台都24小时播音。新西兰广播电台也用短波向南太平洋转播国家台节目。
③国际广播
1948年开办,对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各岛用英语、萨摩亚语、汤加语等广播。现用3个短波频率,向南太平洋及澳大利亚、东南亚转播国内的广播节目。1999年新西兰国际广播电台的预算经费比上年减少13},所以不得不削减晚间节目,以国内的全国性节目取而代之。
④新西兰电视台(简称TVNZ )
1960年在奥克兰开播,目前全国有两个电视台,即电视一台和电视二台,前者从惠灵顿播出,后者从奥克兰播出,播出面积覆盖了全国。来自英、美、澳等国的节目占有相当大的比例。1990年全国100个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中,有99个是该台播出的。TVNZ 的两个频道在黄金时间的收视率达85}。而1997年新西兰电视台收视率占统治地位的局面被打破,收视率降为64,并导致了四个频道的关闭:“太平洋地平线电视台”(工工PTV ), 毛利人电视网“奥替罗阿电视台”、主要
播出音乐节目的“马克斯台”和“呼喊台”。
2. 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英国新闻出版业所受到的控制。
【答案】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人类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次重要的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英国的统治地位。在资产阶级革命发动和进行的过程中,资产阶级突破封建限制,纷纷出版报刊、书籍小册子,宣传民主自由思想,动员民众,推进革命进程。
这一时期出现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口号,为西方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向“自由主义理论”过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但同时,统治者对新闻出版业的控制也贯穿始终。
(1)革命前的言论限禁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在宗教改革的旗帜下进行的。16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随着宗教改革的推进,反对封建工权和国教(与封建工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书籍和小册子纷纷出现。为了阻止新思想的传播,封建统治者加强了出版管制。
1528年,英王亨利八世下令限制印刷业的发展,1538年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须经过特许,否则禁止出版。1557年,玛丽女王下令成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规定只有经过女王特许的印刷商才能成为公司的会员,只有公司会员和其他特许者才能从事印刷出版。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司法委员会独立为皇家出版法院(即“星法院”),以加强对出版活动的管理。1625年查理一世即位后,“星法院”对自由出版活动的惩罚更加严酷。一些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因编写、出版宣传性的小册子而被捕。他们被绑在示众枷上,当众鞭打,并被割耳,投入监狱。
(2)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出版特许制的废除,英国的报业一度出现了繁荣发展的局面。18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日报。最早的日报是1702年创办的《每日新闻》。但受英国当时的政治局势的影响,这些报刊(除了接受政府津贴的)大多于1712年前后停刊。
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是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建立了大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共同掌权的君主立宪国家,英国革命以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妥协告终。因此,资产阶级报业所承受的栓桔并没有完全解除。加上“报刊的新威力”引起了“政府的不安”,政府必然采取多种手段控制报业。政府控制报业的主要手段有三种:
①征收“知识税”。1712年5月16日,国会通过印花税法案,规定对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该法案同时规定征收纸张税和广告税。印花税、纸张税和广告税被统称为“知识税”。“知识税”是英国政府的新发明,此举既可为政府增加财源,又能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
②实行津贴收买。为了控制舆论,英国政府常采取贿赂记者和津贴报纸的做法。津贴费用被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成为其宣传经费一部分,由此形成“津贴制度”。
③运用法律制裁018世纪英国法律对出版事业制裁的名目包括叛逆罪,煽动诽谤罪,侵犯国会特权和总逮捕令。
由于政府采取上述种种限制性的手段,致使报刊,尤其是言论开放的自由报刊备受压抑,并
在短期内大量停刊。
3. 苏联社会主义报业是怎样逐步瓦解的? 这一过程留给我们什么深刻的教训?
【答案】(1)苏联社会主义报业的瓦解过程
①公开性原则带来的变化和争论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拉开了全面改革的序幕。在1986年2月举行的苏共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认为形势迫使苏联“不能局限于局部的改进,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革”,并且提出了经济改革的方针。“二十七大”以后,他又将政治体制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强调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提倡“公开性原则”,认为“没有公开性,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民主”。他尤其要求新闻界做出努力,“报纸应当支持公开性原则”,“应当将更多的事实公诸于众”,因为新闻媒介是“实行公开性的最有代表性和群众性的讲坛”。按照戈尔巴乔夫的要求,“二十七大”后苏联报界在宣传方针和内容上进行了重大调整,随之出现过一番活跃景象。
②从“革命性改造”到放弃党的领导
苏联报刊的变化后来逐渐走向了自己的反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公开性的旗帜下,特别是在“历史无空白”、“批评无禁区”等口号的庇护下,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纷纷涌现,报刊舆论日趋混乱。报刊在揭露社会阴暗面的过程中,往往互相攀比,追求轰动效应,比谁揭露得最多,谁的消息最惊人,谁的用语最尖刻。报刊在刊登议论文章的过程中,往往越来越危言耸听,越来越背离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向。
如果前一时期对斯大林的功过、对苏联的发展历史还保持全面分析的态度,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报刊上就更多地抨击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而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甚至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倒退,只有离开社会主义才是“向全人类进步方向的迈进”。还有的文章由批判斯大林而攻击列宁,否定他领导的十月革命。总体来看,由于苏共领导积弊过深而又不能正确地把握改革的方向,导致国内政局日益混乱。政治上的混乱带来了报刊舆论的混乱,报刊舆论的混乱又助长了政治上的混乱。这就为苏共瓦解、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
③从新闻法颁布到“8·19”事件
1988年以后,苏联报业已经从报道方针、内容到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而1990年出台的新闻法又进一步助长了这种变化。经过一番讨论和酝酿,苏联第一部新闻法《全苏新闻法》于1990年6月正式通过,同年8月开始生效。
面对国内越来越混乱的政治局面,苏共党内意见不一、矛盾尖锐、派别对立。有一部分人力图通过中止改革进程来扭转危机,重新恢复政治秩序。这就有了著名的“8"19”事件。
"8·19”事件加速了苏联的瓦解进程,同时也给苏联新闻业带来致命的一击。政变流产的第二天,叶利钦便下令由俄罗斯联邦政府接管全苏国家电视和广播公司,免去原总经理的职务。原有的以党的机关报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报业系统,随着苏共被停止活动而迅速陷于瓦解。
④走向全面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