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良好操作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国际标准体系、食品可追溯体系?
【答案】(1)良好操作规范(GMP )
良好操作规范是一种特别注重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制度。良好操作规范在食品中的应用,即食品GMP 。
良好操作规范解决食品生产中的质量问题和安全卫生问题。从食品生产至消费的每一环节都应有它的良好操作规范。食品良好操作规范是实现食品工业现代化、科学化的必备条件,是食品优良品质和安全卫生的保证体系。
(2)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 )
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鉴别、评价和控制对食品安全有重要危害的一种系统性管理制度。其目的是控制化学物质、毒素和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HACCP 是一个评估危害并建立控制系统的工具,其控制系统是着眼于预防而不是依靠最终产品的检验来保证食品的安全。HACCP 适用于从食品的最初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食物链,在对人体健康危险的科学证据指导下进行。实施HACCP 有提高食品的安全性等收益,同时还有助于政府部门实施监督,并促进国际贸易。
(3)国际标准体系
1947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90多个国家级标准团体参加组织的、世界上最大的具有民间性质的标准化机构。其主要活动包括:
①制定全球协调一致的国际标准;
②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
③报道国际标准化的交流情况;
④同其他国际性组织进行合作共同研究标准化问题。
IS09000系列标准具有权威性,它的作用在于取得丁IS09000系列标准的认证,就等于取得了该项产品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4)食品可追溯体系
①食品标准委员会认为“追溯能力/产品追循”是指能够追溯食品在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任何指定阶段的能力。欧洲主张使用追溯能力; 美国主张产品追循。
②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可追溯性定义为:通过登记的识别码对商品或行为的历史和使用或位置予以追踪的能力。
③可追溯性是利用己记录的标志(这种标志对每一批产品都是唯一的,即标志和被追溯对象有一一对应关系,同时,这类标志己作为记录保存)追溯产品的历史(包括用于产品的原材料、
零部件的来历)、应用情况、所处场所或类似产品或活动的能力。
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原则有哪些?
【答案】(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
①十地承包经营权转包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包是指在承包期内,承包方把自己承包的土地,在约定的期限内全部或部分转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其他农户耕种。
②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
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是指承包方将自己承包期内承包的土地,在一定期限内全部或部分租赁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者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并收取租金的行为。
③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
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是指土地承包方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交给他人行使,自己行使从他人处换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④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是指在承包期内,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其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以一定的方式和条件转移给他人的行为。
⑤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
人股是指允许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从事农业股份合作经营。
⑥土地承包经营权托管
托管,是指承包农户将承包的土地在一定时期内委托其他农户或者社会化服务组织代为经营管理,委托方向受委托方支付一定的费用,原土地承包关系和收益权不变。
⑦土地承包经营权反租倒包
反租倒包是指集体或单位、个人以一定的租金将农户承包地土地租赁后,经过投资开发或者改善生产条件后,再重新发包给单位或农户经营。
(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
①平等、自愿、有偿原则
十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方和受让方之间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交易关系,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必须出十双方当事人完全自愿,流转方不得强迫受流转方接受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受流转方也小得强迫流转方必须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时,农户应当获得一定的报酬。
②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土地用途维持原则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情况下,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而发生改变。
承包地的用途仅限于农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不能擅自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也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
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期限受限制原则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期限,不能超过承包合同尚未履行的剩余时间。
④受让方资格限制原则
虽然转让方可以自愿选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受让方,但是法律规定受让方必须具有农业生产的能力。
⑤优先原则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土地流转的优先权。
3. 什么是土地的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 你认为应如何提高农业的集约经营水平?
【答案】(1)土地的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的概念
①粗放经营是指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进行粗耕粗作,广种薄收,主要靠扩大农田面积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及收入的经营方式。
②集约经营是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应用先进农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主要靠提高土地生产率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收入的经营方式。
(2)提高中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途径
中国土地集约经营水平的提高,应当从中国的实际状况出发,有区别,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在充分利用农业剩余劳动力资源的情况下,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技术和资金的集约。
①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国农业仍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机会成本较低,充分地利用这些农业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果树、蔬菜、花卉、畜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利于增加和改善农产品供给。
②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主要措施有:
a. 实行农业机械化、电气化,以及用其他先进农业技术装备武装农业。
b. 搞好农业基本建设,包括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改良土壤,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林场、草地、渔场、农副产品加工厂、仓库、晒场、道路及购置某些农业机器设备等。
③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
普遍采用良种,增加使用化肥和有机肥数量. 不断提高肥料的质量。用现代技术防治病虫害和杂草,合理密植,改进耕作方法和耕作制度等。
④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
因地制宜创造条件适当的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是中国开展土地集约的一条重要途径。 ⑤搞好经营管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主要措施有:
a. 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改变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结构为农、林、牧、渔密切结合的农业结构; 不断提高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经济作物、畜牧业、农产品加工等在生产结构中的比重。
b. 逐步实现农业的区域化种植和专业化生产。
c. 改革与完善农村经济政策,特别是土地制度,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