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125300会计硕士专业综合之管理会计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125300会计硕士专业综合之管理会计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2

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125300会计硕士专业综合之管理会计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12

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125300会计硕士专业综合之管理会计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20

一、概念题

1. 弹性预算

【答案】弹性预算指的是就是在变动成本法下,充分考虑到预算期各预定指标如销售量、售价及各种变动成本费用等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而编制出的能适应各预定指标不同变化情况的预算,因此也称为动态预算。

2.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答案】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指一定产量产品的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

3. 本量利分析法

【答案】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产量(或销售量)-利润依存关系分析的简称,是指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文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的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为相关范围假设和模型线性假设。其中相关范围假设包括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模型线性假设包括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产销平衡假设和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本量利分析是以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其基本公式是变动成本法下计算利润的公式,反映价格、成本、业务量和利润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价格×销售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4. 工时动因作业

【答案】工时动因作业是指资源耗费与工时成比例变动的作业,每种产品按其所耗工时吸纳作业成本。

5. 战略管理地图

【答案】战略管理地图既是一种战略管理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战略管理思想。将平衡计分卡和企业的战略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战略管理地图。它可以帮助企业用连贯、系统和整体的方式来看待企业的战略。通过战略管理地图,有助于企业更加精确地定位客户的价值取向,增进企业内部流程活动能力,增强企业的学习与成长能力,并最终达到企业的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二、简答题

6. 简要说明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者初始确认金额的主要区别及两者期末计量的异同点。

【答案】(1)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额的主要区别:①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取得时,应当按照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取得时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是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投资收益。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括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同时,应当计算确定其实际利率,并在该持有至到期投资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

(2)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计量的异同点:①相同点:A. 在资产负债表日两类金融资产都要反映公允价值的变动;B. 出售的时候,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取得价款之间的差额以及持有过程中累积的公允价值变动都要计入当期损益。

②不同点: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

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7. 为什么说按照传统的经营环节来划分作业中心不能满足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的需要?

【答案】这是因为:

(1)在适时制生产方式下,一个大型企业通常分设为若干制造中心。这些制造中心既可能生产直接对外销售的产品,也可能为下一个制造中心生产半成品,成为适时相接的制造过程的独立环节。因而,作业中心是相对于制造中心划定设立的。

(2)在适时制生产方式下,材料采购并不构成独立的生产环节。此时,材料采购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保证某一个作业中心生产的适时需要,材料采购工作由制造环节外的工作演化为制造环节内的工作,每一个作业中心都有专司材料供应工作的人员和手段。

(3)依据工作组合的可独立性和工作组合内容的可分解性,我们可以也只能据此把一个制造中心划定为若干作业中心。正因为可独立,作业中心可以成为作业责任考核的对象,而可分解性则反映了制造中心包含若干作业中心的状况。强调作业中心是作业成本计算的对象,是基于作业考核的目的,因为作业成本计算法既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也是一种责任考核方法。

另外,将作业中心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还有利于汇集资源耗费。由于管理手段的限制,也由于成本核算本身的成本—效益原则,及时地把资源汇集到每项作业既无必要也无可能,这样,作业中心就成为计算资源耗费价值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在计算成本时,应先在作业中心汇集该中心范围内所耗费的各种资源价值,然后,把汇集的资源价值按照资源动因分解到各种作业。之所以要把资源价值分解到各作业,是因为各作业对最终产品贡献的方式与原因不同。

8.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有哪些? 说明它们的具体含义。

【答案】本—量—利分析是对成本、产量(或销量)、利润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简

称,也称CVP 分析。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主要包括:

(1)相关范围假设,即本一量一利分析中对成本性态的划分都是在一定的相关范围之内的。相关范围假设同时又包含了“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两层含义。

(2)模型线性假设。具体包括: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3)产销平衡假设。由于本—量—利分析中的“量”指的是销售数量而非生产数量,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量也就是销售收入。本—量—利分析的核心是分析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但产量这一业务量的变动无论是对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可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所以从销售数量的角度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就必须假定产销关系平衡。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本假设是指在一个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

上述假设的背后都暗藏着一个共同的假设,就是:假设企业的全部成本可以合理地或者说比较准确地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9. 敏感性分析在企业利润规划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请具体分析。

【答案】敏感性分析,是分析当某一因素发生变化时,会引起目标值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变化程度如何。本—量—利分析中的敏感性分析主要研究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因素发生多大变化时会使企业由盈利变为亏损,即保本点问题;二是有关因素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

当企业进行利润规划时,可以从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这四个方面控制。因为销售量是与利润同方向变动的,所以销售量的临界值实际上是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最小值。其中,最小销售量=(目标利润+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同销售量一样,单价也是与利润同方向变动的,所以单价的临界值实际上是指实现目标利润的单价最小值。其中,最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目标利润+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与利润是反方向变动的,所以单位变价成本临界值实际上是指实现目标利润的单位变动成本的最大值。其中,最大单位变动成本=单价-(目标利润+固定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与利润是反方向变动的,所以固定成本临界值实际上是实现目标利润的固定成本最大值。其中,最大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目标利润。

假设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现有数据为:单价20元,单位变动成本12元,固定成本28000元,如果企业要实现目标利润16000元,试确定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在其他三个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销售量=5500件,单价=20.8元,单位变动成本=11.2元,固定成本=24000元。

10.简述产品寿命周期的阶段价格策略。

【答案】(1)生命周期定价法就是借助产品生命周期而帮助企业制定定价策略的定价方法。无论产品的品牌、样式风格如何千变万化,市场总是逐渐演变的。一个产品从产生开始,逐渐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