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817外国文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论述古典主义悲剧的艺术成就。

【答案】(1)拥护王权,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

法国古典主义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其首要特征是具有为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性。法国是当时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国家,专制王权为了牢牢掌握统治权,要求文武百官和老百姓都奉公守法,也要求文学语言规范化,文学样式程式化或格律化。古典主义作家在作品中肯定封建国家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首要作用,反对封建割据,主张国家统一。他们经常在作品中颂扬英明君主;宣传公民义务,提倡自我克制。他们尊重宫廷艺术趣味,大多轻视民间文学,只有少数进步作家才在作品中谴责专制暴政和黑暗的封建统治,并从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

(2)崇尚理性,把理性作为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最高标准

古典主义理性的基本内容,是反对文艺复兴时期因反禁欲主义而出现的纵欲倾向,要求作品的主人公克制个人情欲,服从公民义务,拥护中央王权,巩固和加强统一的民族国家。但他们所说的国家,只是指君主的国家。古典主义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都是意志坚强、善于用理性来克制感情的英雄,反面人物则常是丧失理性的极端放纵者。这种泾渭分明的形象使作品具有惩恶扬善的意义。古典主义对理性的强调,使作家们注意了人物心理的分析,却不着重抒写人物富于个性特征的思想、情绪与感受,使人物性格具有单一性和普遍性而缺少个性。

(3)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重视格律

近代西欧年轻的民族国家,文化根底浅薄,为了建树自己的古典主义文学,只能把古希腊罗马文学奉为楷模。古典主义作家常常把自己在创作中的成就归功于古代作家的启示,力图从古代作品中找出某些写作的规律和规贝L 甚至有些则是为了当前的需要而托名古典的。例如最著名的“三一律”就是源于对亚里士多德戏剧理论的不正确理解而编制出来的。“三一律”是古典主义要求戏剧创作所必须遵循的原则,指时间、地点、情节三者的单一,即一出戏只演一件事,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个地方,一昼夜内。

(4)重视艺术形式完美

如要求戏剧结构谨严单一,文学语言准确明晰等。对文学体裁作等级划分并制定了各种体裁应当遵循的原则,如悲剧属于高级体裁,应从古代取材,写王公贵族,用亚历山大诗体,严格遵守三一律等。

2. 如何理解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

【答案】古希腊悲剧常常以表现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因此又被称为命运悲剧。早在古希腊的神话里,命运就是支配神和人的无上力量。按古希腊人的观念,命运是不可抗拒的,是不可

知的,它既支配人,也支配神。这种命运观产生的社会背景是古希腊人限于思想及科学水平,无法正确认识自然、认识世界以及认识自我。人与命运的冲突,实际反映了人与外界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命运悲剧是古希腊人反映社会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三大悲剧诗人的作品中,人的意志和命运的冲突是一个常见的主题。他们对这一主题的表现,反映了当时希腊人对命运的看法,以及这一观点的发展。

(1)埃斯库罗斯继承了荷马带有浓烈悲剧色彩的命运观,深化了古希腊文学一再强调的命运主题。他认为命运支配一切,人受到灭顶之灾是不可抗拒的,神要让一个人遭难,总会让他忘乎所以;但他也看到,谨慎行为或许可以使人消除灾难。例如,他笔下的波斯国王塞耳克塞斯骄横跋扈,最终兵败疆场;阿伽门农狂妄自大,却为妻子所杀。这些悲剧表现了人类期望美好生活而走向反面,想不做恶而又不得不作恶,极度惧怕死亡而不得不堕入死亡的深渊,带有一种宿命色彩。而且这种宿命常常跟血脉的延续联系在一起,从而加剧了命运对人的控制力量。

(2)索福克勒斯将命运描写成一种巨大的力量,总在主人翁行动之前设下陷阱,使其步入罪恶的深渊。虽然命运不可抗拒,神秘叵测,但是人可以在邪恶的命运面前抗争,而不是消极顺从。俄底浦斯王在和邪恶命运搏斗中遭遇到不可避免的毁灭,但他执著地抗拒命运、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为,更多地反映了人的主体性精神的高涨。

(3)欧里庇得斯受到怀疑哲学的影响,将人性的缺点或邪恶跟命运的转变联系在一起,使其笔下人物在命运面前呈现出对自我命运发展的主体力量,例如美狄亚命运的转变源自伊阿宋的背叛,而美狄亚的报复则主动干预了自己命运的进一步发展。总之,以上三位悲剧诗人的创作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命运的看法,而因为他们各自创作的时间大致互相承接,刚好贯穿了希腊民主制度由建立、繁荣到衰落的发展阶段,其各自对命运的看法与表现,客观上反映了剧作家民主思想不断增强、主体精神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

3. 从《小径分岔的花园》看博尔赫斯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色。

【答案】(1)博尔赫斯认为时间有无数系列,背离的、汇合的和平行的时间织成一张网

在博尔赫斯众多的短篇小说中最能反映他的时间观的是《小径分岔的花园》。在这篇小说里,博尔赫斯认为时间有无数系列,背离的、汇合的和平行的时间织成一张不断衍生、错综复杂的网。由互相靠拢、分歧、交错或者永远互不干扰的时间织成的网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每个人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每个人在宇宙中都是一个点。而时间的线是由点组成的,由线而编织成时间的网,作为时间的一个点在做直线运动时,无疑与另外的一个点所形成的时间线或接近、交叉、平行,或隔断,但在某个时间里,这一个点与另一个点的直线运动发生交叉、产生矛盾和冲突。

(2)时间是无限连续的,又是永恒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形成一条时间线并存

时间是无限连续的,又是永恒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形成一条时间线,三者同时并存。这是博尔赫斯迷宫时间结构的另一层面。为了阐述这种时间线,博尔赫斯引用了《古兰经》第二章259节的一段文字。博尔赫斯受启发杜撰了一篇奇特、有趣的小说《秘密的奇迹》,这篇小说以主人

公拉迪克被德国秘密警察处死前夕的心态为起点展开。为了在死前完成他的诗剧《敌人们》,他向上帝要求给予他一年的时间来完成他的工作。上帝答应了他的要求,为他创造了一个秘密的奇迹。当敌人的“所有武器伸向拉迪克,但是那些要杀他的人却一动不动。上士的胳膊举在半空,停在那里”,就在敌人下达命令到枪响起的一瞬间,在拉迪克的思想里经历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他的剧作。拉迪克最后被处死,但在他的主观时间里却赢得了一年的时间,而客观时间并未有丝毫的加快或减慢。因此,在同一时间里拉迪克经历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三种状态,它是在上帝的安排下才完成的。

(3)博尔赫斯认为时间是一个圆,在圆的轨道上,现在重复着过去,永无止境

博尔赫斯迷宫时间的另一组成部分是时间的循环,他认为时间是一个圆,在圆的轨道上,现在重复着过去,永无止境。“历史是个圆圈,天下无新事,过去发生的一切将来还会发生。”历史在无意义地兜着圈子。这种时间的循环既表现在事物的重复上,也体现生命的轮回上。除了生死的交替之外,行为的重复也是一种生命的轮回形式。博尔赫斯的时间循环观点是否受到了叔本华时空观的影响,这还很难断言,但他是不赞成叔本华的时间观的。他在《小径分岔的花园》中这样写道:“您的祖先跟牛顿和叔本华不同的地方是他认为时间没有同一性和绝对性。”此外,博尔赫斯对时间的有限与无限也有精辟的见解,他认为宇宙是无限的,时间也是无限的,同时它们又是有限的。博尔赫斯的空间观是如此,他的时间观亦然。这种有限与无限的时空观是合乎辩证法的,但在他的时间观上也有很唯心主义的东西,如过去、现在和将来同时并存的时间线的形成仰仗于上帝,上帝才创造了这种时间,这无疑是唯心主义。

4. 以《伪君子》为例说明莫里哀喜剧创作的特点。

【答案】《伪君子》是莫里哀的代表作。《伪君子》前后写作五年,修改三遍,艺术上可谓炉火纯青。其创作特色可概括为以下五点:

(1)成功的间接描写

《伪君子》共五幕,但中心人物答尔丢夫直到第三幕第二场才出场。喜剧的前半部分答尔丢夫虽末出场,但事事与他有关。如奥尔恭家的争吵,嫁女引起的混乱,都是围绕他进行的。作者运用种种方式,多侧面地勾划出答尔丢夫的基本轮廓,刻画了他的伪善,并初步揭示其危害性,使之人未露面,性格却已突现在观众面前,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2)结构严谨,情节曲折,层次分明

《伪君子》出场人物较多,作者巧妙地以答尔丢夫作为喜剧结构中心,通过他的伪善行径,把全剧的内容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推迟主人公出场时间,便会剧内容安排更为合理,矛盾冲突更为尖锐集中,结构严谨精巧。

(3)人物塑造集中夸张,具有高度概括性

莫里哀充分运用夸张与对比手法,着重刻画了答尔丢夫的伪善性格。如答尔丢夫标榜不近女色,见到桃丽娜袒露的胸脯、就叫嚷要用手帕遮起来。但一听到欧米尔想见他,就立刻温柔起来,迫不及待地问道:她就来吗?他把自己打扮成一心向善、慈悲为怀的信士,但对自己的恩人,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