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所735比较文学概识之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分析《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答案】果戈理是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死魂灵》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部作品处处都有不明的笑和不明的泪的深刻讽刺,揭示出当时俄国庸人的卑俗和丑陋。它的讽刺对象是地主、官僚,这类人表面上高贵
显赫、冠冕堂皇,实质上品德低劣、灵魂丑陋。有力地揭露了当时官僚地主阶级的丑陋形象,抨击农奴制度,整部作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在农奴制残酷压迫下农民的悲惨境遇。
(1)普遍采用讽刺的肖像描写
作者常用寥寥几笔,勾勒人物的庸俗之处,借以突出人物性格。《死魂灵》中的人物普遍采用了讽刺的肖像描写。比如在描写索巴凯维奇时,作者为了突出他那粗糙、笨拙的外形时运用了及形象有贴切的比喻,“他那张脸有一种类似五戈贝铜币那样的火红的、热辣辣的颜色。再比如对吝啬鬼普柳什金的描写,果戈理刻画出了一个贪婪、吝啬的守财奴的丑陋嘴脸,及其时刻怀疑和提防别人觊觎他财产的病态心理。果戈理在对人物描写时像一个雕塑家一样,简单的几笔勾画就使人物的肖像像浮雕一样凸现出来。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描写处处都透露出他的讽刺,揭露了他们灵魂的丑陋。
(2)在偶然性情节中揭示事物必然性
果戈理善于在看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的荒唐事件中发掘其合理性,经过加工提炼,使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建立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并在偶然性的情节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死魂灵》就是通过乞乞科夫收买死魂灵的经历,情节看似荒诞,但却是现实,它的荒谬恰恰反映了俄国封建农奴制的反动和黑暗。在残酷的农奴制的压迫下,必然会造成农奴的逃亡或死亡。加之当时的农奴制经济日趋崩溃、资本主义势力逐步发展起来时,也滋生了像乞乞科夫这种投机取巧的人。所以,乞乞科夫购买死农奴借以欺骗的行为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作者以乞乞科夫购买死农奴为主线,将庄园地主和城市官僚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幅讽刺的画面,将整个俄国暴露在公众面前,讽刺了专制农奴制,更加的鄙视那些拥有农奴的地主,揭示出他们灵魂的丑陋。
(3)通过细节描写达到讽刺目的
作者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达到讽刺的目的。比如,玛尼洛夫的客厅里摆放着一套蒙丝织料子的漂亮家具,可是有两把椅子罩着蒲席,几年都没有完工;桌子上放着一只饰有希腊女神雕塑像的精美的铜制烛台,而旁边的一只烛台却是瘸腿的,积满油垢。柯罗博奇卡的房间里糊着古旧的花纸,老式镜子后面塞着信、旧纸牌和破袜子。尤其是对吝啬鬼普柳什金的描写堪称经典,他家
里的陈设,断腿的椅子,结了蛛网的停摆的时钟,螺钿剥的破写字台上放着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有布满灰尘的吊灯,墙角堆着的破烂,通过环境的细节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对这些地主的讽刺:玛尼洛夫表面文雅而实质上的懒惰,柯罗博奇卡的闭塞守旧,诺兹德廖夫的粗野好斗,索巴凯维奇的笨拙、务实和精明,普柳什金的病态的吝啬和猥琐。
(4)善于设计幽默、滑稽的场面,达到讽刺效果
讽刺艺术离不开幽默、滑稽的场面,《死魂灵》中乞乞科夫和玛尼洛夫进入客厅时的场景不仅令人发笑,更具有讽刺意味。这个场面将玛尼洛夫那种令人作呕的谦恭有礼和乞乞科夫的圆滑机敏、巧于应对的情态表现的惟妙惟肖,喜剧性的幽默中渗透着嘲讽。乞乞科夫想诺兹德廖夫购买死农奴的情节也具有戏剧性。在诺兹德廖夫的身上深刻暴露了地主阶级精神堕落的另一面——肆无忌惮、横行霸道、寡廉鲜耻。这类人就像寄生在俄国社会机体上的毒瘤,只要现存社会体制不改变,它便会继续滋生下去。
(5)运用高尚、庄重的语言赞美庸俗可笑的事物
运用高尚、庄重的语言赞美庸俗可笑的事物,或者将风马牛不相干的东西联系在一起,造成逻辑上的错位和混乱,幽默、滑稽、讽刺便油然而生。《死魂灵》中对N 市的公园作了这样的描写:“公园里只有几棵生根很浅的枯树的树,虽然这几棵树还不及芦苇般高,可是报纸在描写挂灯结彩的节日时却写道:„感谢地方长官为民操劳,我城乃得享有庭园之乐,园内遍植嘉树,树叶茂密,绿荫如盖,炎夏酷暑之时,惠人以清凉之佳趣还说“观夫市民满怀感激而心灵跃动不已,双目泪如泉涌,对市政长官感恩戴德,此情此景殊使人感动莫名而掷笔三叹也。”作者通过看似毫无关系的公园的描写,深刻讽刺了官僚的卑劣、丑陋的灵魂。
2. 从《双城记》谈狄更斯的人道主义。
【答案】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在英国古典作家中,其成就仅次于莎士比亚。他也是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双城记》是狄更斯的重要著作之一,在这部以法国大革命为历史背景的小说中,作者借1789年前后法国的历史同19世纪中期英国的现在对照比较,暗喻英国现实中潜在的危机,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1)着力描写人物正直、善良的可贵品质
小说中,人道主义精神具体体现在梅尼特医生、路茜、代尔那、卡尔登以及时时刻刻帮助他们的劳雷先生和普洛斯女士身上,他们是“爱”的代表。作者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着力描写了他们正直、善良的可贵品质。梅尼特医生是小说的核心,他是一位很有价值的英雄,他的人格和所经历的故事使他成为全书的亮点。他的爱和宽恕精神是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代尔那、路茜、普洛斯女士,还有银行家劳雷先生等人身上都从不同方面表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代尔那出身贵族,但他正直善良,受到自由主义教育而对本阶级不满,终于放弃爵位,背弃了封建贵族家庭,来到英国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法文教师,明知有危险还是毅然决定只身回国搭救一个无辜的老管家。路茜不因卡尔登萎靡就漠视他,相反却积极地鼓励他重新开始美好的人生,她对任何人都那么和善。还有普洛斯女士对路茜的爱,劳累先生对老朋友的关心等等都体现了狄更
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2)对贵族阶级的憎恶与仇视,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关注与同情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还体现在他对贵族阶级的憎恶与仇视,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关注与同情。傲慢的厄弗里蒙地侯爵声称:“我们不太远的祖先还掌握着平民百姓的生杀大权,就在这间屋子里,就有不少猪狗一般的下等人被拖出去绞死。”就在他口出狂言的当晚就被人暗杀。宣称穷人饿了可以吃草的法国财政部长老富隆被吊死在改进过的路灯上,嘴里塞满了草。
(3)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具有双重性,主要体现在他对于革命的态度
狄更斯由于生活的历史时代的限制,看不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方式,在作品中宣扬的也只能是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狄更斯看到了社会矛盾,希望广大人民能够摆脱贫困和被压迫的生活,表现出对人民革命性质的肯定;但狄更斯又反对暴力革命。那些革命者的嘴脸比涂抹得罪狰狞的野蛮人还要更为残忍可怕,最具代表性的是意志刚强的革命者得伐石太太,这位苦大仇深的女人身上所有的怜悯和慈悲早已被复仇的热望“吸干”,成了毫无人性、冷酷无情的“复仇女神”,变得越来越面目可憎,不但要求杀死仇人,甚至还想株连九族。最后,按照狄更斯“爱总比恨有力”的原则,让她在与另一位强有力的女人即路茜保姆普洛斯女士的搏斗中死于意外,象征人道主义对暴力的胜利。
(4)狄更斯的人道主义太过理想化,有其人道主义感化一切的局限性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太过理想化,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那就是认为人道主义感化一切的局限性。他认为人人都应以仁爱为怀,只有仁爱主义精神才能挽救局势。然而革命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种必然,当革命战争爆发时,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进步力量。狄更斯只局限于表面的残酷的流血斗争,而看不到隐藏其中的阶级斗争规律。把革命的进步人士描写成了为复仇的“魔鬼”;把人道主义说得至高无上,单纯的认为人道的力量可以感化一切人。改变社会现状,也许人道主义在某个范围,某些人身上是会起到作用,但人道主义改变不了阶级的属性,改变不了阶级的压迫剥削与被压迫阶级的悲惨命运。这是由狄更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他自身的阶级属性限制的,也决定了他对法国大革命的认识有所局限。
3. 为什么说安徒生童话不仅是“儿童的童话”,也是“成人的童话”?
【答案】汉斯•克利斯田•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他写过诗歌、戏剧和小说,但最有成就的是童话。安徒生童话不仅是“儿童的童话”,也是“成人的童话”,表现为“儿童性”与“成人性”的结合。
(1)“儿童性”表现在游戏性
安徒生童话对于孩子有着永恒的吸引力。它的“儿童性”首先表现在游戏性上。在安徒生的童话创作中,不难发现处处都有这喜剧性嘲弄的存在,进而体现出强烈的游戏性。如《衬衫领子》里,一个世界上最好的衬衫领子把穿着它的绅士和绅士拥有的一个脱靴器和一把梳子都当作自己财产,并以此为资本向袜带小姐、熨斗太太、剪刀夫人和梳子姑娘求婚,最后只是成为烂布被制成白纸。值得一提的是,安徒生的作品中极少为游戏而游戏,尽管这样的作品也还是有的,如《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