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大学文学院830现代汉语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词类
【答案】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据。现代汉语的词汇可以依此初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2. 偏义复词
【答案】偏义复词是指形式上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素构成,而实际上仅偏用其中一个词素意义的复音词。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 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称为化石语素。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
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3. 区别词
【答案】区别词是表示事物的特征和分类、只能修饰名词作定语、不能作谓语的词,又称为非谓形容词。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例如“慢性、急性、欧式、初级”等。
4. 层递
【答案】层递是修辞格的一种,是指用结构相似的平行语句表达层层递进或依次递降的事理。它主要是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无论是递升或递降,都是层层深入的。它借步步推进,使人们的认识层层深化,对表达的事理产生深刻的印象。比如“一根火柴,它自己熄灭了,却把别人点燃起来,引起了比自己大十倍、百倍、千倍以致数万万倍的熊熊大火。”
5. 次方言
【答案】次方言是方言的一个分支。汉语主要有一七种方言,分别是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赣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在七大方言内部又有不同的分支,这些分支即为次方言。例如官话方言下属的次方言有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它们都具有官话方言的共同特点,但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如西南官话的古入声字归阳平,华北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而言,古入声字归入四声。
6. 汉字的造字法
【答案】汉字的造字法是指汉字的构造方法。一般地说,汉字有四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具体来说,象形是指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指事是指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会意是指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的造字法。形声是指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的造字法,用形声法造的字叫做形声字。
7. 对偶
【答案】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起来进行修辞的一种方法。对偶的基本种类有正对、反对、串对。从形式上看,其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 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对偶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便于记诵,因而在抒情、叙事、议论等文章中广泛使用。
8. 短语
【答案】短语是指由词逐层组成的语言单位。短语表示一定意义,是造句成分,可以单用,多数能单说。它可以分离,中间可插入别的成分。短语按照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可以按照功能分为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等; 而按照结构则可以分为联合式短语、动宾式短语、偏正式短语、主谓式短语和述补式短语基本类型。
9. 古今字
【答案】古今字是文字学术语,是指表示同一个词由于时代的变迁而采用的不同的字。古今字是指古汉语中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列中分化独立而形成新词,或上古同音借用形成的同形词在汉语发展中分化出新词,从而在书面上为这些新词另造新字的现象,它也是汉字发展的一种孽乳现象。
10.语音
【答案】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颤动,具有物理属性;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还具有生理属性; 更重要的是,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二、简答题
11.什么是情景语境? 什么是上下文语境? 两种语境在交际过程中相互之间有无影响?
【答案】(1)词、短语、句子等在语流中出现时,它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的“上下文语境”。“上下文”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凡出现在某语言
单位之前的词、语、句都是该语言单位的上文,出现在后的都是下文。
(2)情景语境,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语言因素)。
(3)两种语境在交际过程中相互之间存在影响。一般来说,情景语境越具体,对上下文语境的依赖就越小; 如果情景语境交代的信息不够充分就需要依赖上下文语境获取交际所必要的信息。
12.比较下面各例的原文和改文,从词语的意义上说说为什么修改。
①原文:蜂王是黑褐色的……每只蜜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
改文:蜂王是黑褐色的……每只工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
(杨朔《荔枝蜜》)
②原文:白天在图书馆的小书库一角,夜晚在煤油灯底下,他又在爬,爬,爬了,他要找寻一条一步也不错的最近的登山之途,又是最好走的路程。
改文:白天在图书馆的小书库一角,夜晚在煤油灯底下,他又在攀登,攀登,攀登了,他要找寻一条一步也不错的最近的登山之途,又是最好走的路程。
【答案】①原文中的“蜜蜂”是个大概念,它包括工蜂、蜂王(母蜂)和雄蜂,用“花精”供养蜂王的只是工蜂。改“蜜蜂”为“工蜂”,表意准确贴切,符合实际。
②原文中的“爬”,是比喻陈景润攻关所做出的努力。“爬”是手脚同时着地向前移动的意思,它的方向可以是向上,向下,向水平方向,表意不很确切,人物形象也不够高大。改“爬”为“攀登”,是特指抓住东西向上爬,用手“攀”,用脚“登”,生动形象,既从正面写出陈景润攻关时坚忍不拔的神情,又从侧面烘托了科研山路之险阻,高峰之巍峨。
13.下面例子中“花”的义项哪些应该合起来成为“花1”的义项? 哪些是“花2”的义项? 应不应该还有一个“花3”? (注:“花1、花2、花3,,是三个同形同音词。)
①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掐了一朵花。
②供观赏的植物:买了一盆花。
③颜色错杂:这布太花了点儿。
④用掉:花了三元钱。
⑤姓:小李广花荣。
⑥模糊不清:眼睛花了。
【答案】①②③⑥各义项应属同一个词:“花1”,④应属于另一个词:“花2”,⑤应属于“花3”。“花1”“花2“花3”是三个不同的词,虽然字形与读音都相同。
14.运用歇后语应该注意些什么?
【答案】歇后语带有俏皮的性质,说话、写文章时恰当的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饶有趣味,既可以确切生动的表达内容,又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但是运用歇后语也应该注意:
①运用歇后语要选取内容健康的,抛弃内容庸俗落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