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12政治学原理之政治学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应如何积极稳妥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答案】积极稳妥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基础,始终注意维护政治稳定。

①要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全面改革,必须遵循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规律,先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有大的突破,再不失时机地展开政治体制改革;

②在进行各项政治体制改革的时候,必须继续加人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并使之与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坚实的基础;

③在发展民主过程中应当注意维护稳定。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政治参与的扩大,而政治参与扩大的不适当也会引发不稳定因素。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还没有高度发展,政治组织系统和政治沟通渠道还不可能十分完善情况下,人们多元化的利益要求不可能都得到实现,这就容易使我们陷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一一政治不稳定”的两难境地。这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 又要实事求是,谨慎从事,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进行。

(2)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把握好民主这条主线。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不移地领导人民发展民主政治的决心。

①改革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使之进一步适应民主法治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关键在于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 ②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党的十七大指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民主形式,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实现。

③不断扩大党内民主。通过进一步增强党内民主政治生活公开化、透明化,体现和保障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权利和地位,推动党内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将会上升到新的水平。从而推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民主建设。

2. 60年代开始原有的两大阵营的矛盾逐步蜕变为美国与苏联争霸世界的“东西矛盾”。新兴的第三世界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逐步突出,被称之为“南北矛盾”。东西矛盾和南北矛盾逐步取代了两大阵营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正是在东西南北矛盾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三个世界的力量为主干、东西南北关系交错的国际政治格局。

【答案】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苏联解体,东欧国家剧变,使得“冷战”结束,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成为21世纪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中国际斗争的焦点。在这一焦点的背后,实际是东西南北矛盾的深入发展。

3. 简述国家权力的产生及其特点。

【答案】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1)国家权力的产生

国家权力的产生是由于社会成份的复杂化,社会关系的非均衡状态,使得人们为了获得利益和生存资源而引发的阶级矛盾和冲突日益频繁和激烈。原来的以血缘为纽带,依靠自然发生的共同体的权力来维系,并以习俗为主要调整手段的社会整合机制已不足以建立起正常的社会秩序,为了防止社会由于内部矛盾和冲突的不断激化而导致整个社会的毁灭,就需要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这种力量通过集中化的、常设的、专门的机构来行使,它的作用在于缓和社会冲突,把冲突控制在一定的“秩序”范围之内。以国家为表现形式的公共权力正是适应这种需要应运而生的。它是社会公共职能独立化,社会内部分裂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结果。

(2)与其他权力相比,国家权力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强制力的垄断性。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有组织的暴力。这种公共权力在每一个国家里都存在。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设施。自从国家产生以后,国家权力就垄断了有组织地、系统地使用强制力的合法性,不再允许任何其他形式的暴力组织的合法存在。国家权力与原始社会的权力的区别主要不在于是否具有强制性,而在于它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是强制力的垄断。

②普遍的约束力。国家权力作为一种公共权力,对全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力,即不仅对被统治阶级成员具有约束力,而且统治阶级内部成员也要在国家权力的约束之下。

③主权性。主权是国家权力的主要属性,也是一个独立国家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在国家内部,主权是指至高无上的权力,即在社会各种类型的权力中,国家权力的效用最高; 在国际关系中,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的权力的独立性,即一个国家具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主权,实际上也就不成为独立的国家。所以,一个国家的主权是不容侵犯的,侵犯和破坏一个国家的主权,就是危及这个国家的生存。

4. 试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答案】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

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政治知识、政治价值、政治信念及政治行为模式的获得受着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从总体上来看,这些因素主要有:

(1)利益因素:

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政治关系、获得社会政治知识、参加政治生活的原动力。正是在不同的利益要求驱使下,人们才进入政治社会化过程。因此,没有利益因素的作用,政治社会化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此外,利益又规定着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方式,不同的利益要求影响着人们选择不同的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媒介和方式。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利益在社会利益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它是影响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利益因素。

(2)政治权力因素:

政治权力从两个方面影响着政治社会化的过程:第一,政治权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影响着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发生和发展,政治权力促进或阻碍社会成员利益实现的效能,政治权力对社会生活的覆盖程度,政治权力为社会成员进入社会政治生活所提供的实际可能,都影响着政治社会化的发展程度。第二,政治权力本身所推行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对于人们获得政治知识和价值,进入政治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为了维护其政治统治地位,特定的政治权力总是要创设特定的政治教育机构和特定的政治传播媒介,配备特定的政治教育人员,倡导和灌输特定的政治价值和政治信念。显然,由政治权力推行的政治社会化,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

(3)政治权利因素:

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法定资格。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这种政治资格的法定内容、实现方式和实现程度,会影响着政治社会化的范围、方式和程度。另一方面,政治权利赋予社会成员政治活动和实践的可能空间,也对于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方式产生着重要影响。

(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①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政治社会化过程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的提高,会给政治社会化提供较为有利的客观环境和物质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流动的加快,都市化程度的提高,交通和通信能力的改进,都会大大便利政治社会化的展开,从而大大提高政治社会化的广度和深度。反之,社会经济的落后,则会给政治社会化带来客观上的困难和障碍。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利益要求就会不断发展,对于社会公共权力及其作用和效能,以及对于社会政治权利的实现要求也会不断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政治社会化在更高的社会政治层次上展开。

②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对于政治社会化也具有深刻影响。不同的社会经济活动方式,意味着社会成员实现自己利益的不同方式,意味着社会成员形成利益关系的不同方式,由于利益及其实现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和作用,所以,利益实现方式和利益关系的形成方式,对于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力观和政治权利观,对于社会成员从事和参与政治活动的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5)社会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