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中共福建省委党校612政治学原理之政治学原理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就是国家政权。国家政权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因此,政治学应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这就要求在研究中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阶级状况来揭示国家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研究各种国家形态更替和政权组织形式变化的规律; 研究国家活动和职能,及其得以实现的力一式和手段; 研究国家制定政策,处理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其他各种政治关系和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因此,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可表述为: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这种概括既突出了政治学的研究重点,即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公共权力,又能顾及到政治学研究对象的全面性和具体性。
2. 政治改革与政治革命有什么区别?
【答案】政治革命就是在社会利益矛盾对抗的基础上,社会政治力量为变更政权和社会利益关系而反抗既有政治权力和政治统治的激烈活动。从社会政治发展的意义上看,政治革命是社会历史过程中政治发展的特定方式和途径,其历史发展的作用在于打破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推翻旧的政治制度,代之以新的政治关系、政治秩序和政治制度,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政治改革就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也即使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利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同政治革命相比,政治改革不是政治形态的根本质变,而是以维护现有的政治制度为前提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它体现了政治发展的渐进性和连续性,因而从总体上说,属于政治发展的量变过程。二者之间具体的区别如下:
(1)二者的特征不同
①政治革命的特征:不同利益的冲突和对立; 政治力量的对抗和角逐; 政治权力的变更和夺取; 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加入; 革命过程的短暂和急剧。
②政治改革的特征:政治改革基于社会利益关系中的利益矛盾; 政治改革是对政治权力关系和政治
权利关系的调整; 政治改革由政治权力主体发起和领导; 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政治变革; 政治改革是渐进而缓慢的过程; 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2)二者的方式不同
①政治革命的方式
a. 暴力革命。暴力革命就是采用战争或流血斗争的方式用武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推翻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
b. 非暴力革命。非暴力革命就是指在革命形势的逼迫下,统治阶级不得让出政权,从而实现政治权力非暴力性的新旧交替。
②政治改革的方式
a. 综合性改革方式。综合性改革方式就是政治改革者制定全面的改革计划,在改革的最初阶段就全面地加以推开的方式。
b. 多项分进性改革方式。多项分进性改革方式就是指政治改革者确定其最终的和总体的目标后,将改革内容分成相对独立的若干项,分期分批加以实施的方式。
(3)二者的目的不同
①政治革命的目的是通过变更政治权力,变革社会利益关系和权利关系,从而实现革命力量的利益要求,因此,政治革命的归宿是革命力量的利益要求的实现。
②政治改革的目的是政治改革能有效的解决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矛盾,能够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能够提高政治权力的效能和作用,能够维护政治统治的利益要求。
(4)二者的作用不同
①政治革命的作用:政治革命实现革命力量的社会利益; 政治革命改变政治关系; 政治革命更新政治关系; 政治革命变革政治文化; 政治革命促进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②政治改革的作用:
a. 政治改革是缓解或消除社会利益矛盾的有效方式,是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b. 政治改革是适应社会利益发展要求、维护政治统治、提高政治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c. 政治改革是医治政治弊端的良药。
(5)在政治关系中的区别
①政治革命是政治关系的质变方式,其标志是政治权力的变更和移易;
②政治改革是政治关系的量变方式,其特征是社会政治的演进和完善。
3. 简述社团的功能。
【答案】政治团体是指那些区别于政党和国家机关,有组织地去参与政治过程和影响政府决策的社会利益群体。代表特定集团的利益,是政治团体存在的基础; 参与和影响政治过程,是它的主要任务; 通过影响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来实现集团利益,是政治团体的基本政治性质。政治社团的功能包括:
(1)政治团体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工具。公民通过有组织的方式表达和实现自己利益的过程实际就是政治参与的过程。政治团体将相对具体、单一而狭隘的利益汇聚起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
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施加影响,弥补了代议制的不足,使公民具有了一种新的、经常性的参与途径,因而政治团体的组织和活动就成了一种新的、更直接的、政治参与形式,它反应了一种公民对直接民主的强烈需要。
(2)政治团体是政治社会化的一个新的有效的媒介。公民通过参加政治团体的组织和活动,了解其所生活于其中的政治制度的结构与过程、了解主要的政治家的思想和政策倾向、了解社会上的其他团体和有关的个人的政治态度和主张等等。通过参加政治团体,人们可以结识更多的人,可以彼此交换意见,可以去共同完成各种事业,并将在其中获得的观念带到日常生活和更多的人中去。因而,团体政治是潜移默化地、极自然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政治文化。
(3)政治团体与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稳定密切相关。通过团体政治,使得社会成员的利益和要求又有了新的合法的表达途径,也同时使政府又有了一种缓解压力和冲突的比较和平的方式。
4. 简述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性质和特征。
【答案】政治社团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政治社团在政治生活中的宗旨是通过利益表达的一系列活动来影响政策,从而维护并增进其追求的利益。
(1)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社团的性质: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从根本上说人们的利益是一致的,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形式,也由于在职业、行业、性别、年龄等等方面的区别,社会上不同群体间必然存在着利益的差别与矛盾。然而这种冲突、差异和矛盾不具有对立性质,依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利益群体也不具有对抗性质,并且社会主义国家的所谓利益群体并不是完全自发地产生的。因而,它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有组织的利益群体主要是政治团体,它们不是完全独立于政党和国家政权机关之外的利益群体,从法律形式上说,它们是群众团体,从其地位、作用看,它又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质。在一定意义上,政治团体的组织和活动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被规定的。
(2)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政治团体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①都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比如,中华全国总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只要是工人阶级的成员,无论性别、民族、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可以加入该组织,实际上,大部分职工都是会员。
②有比较统一、规范的组织结构形式。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团体一般部没有同行的竞争者,没有左右翼的工会之分,也没有保守与激进的妇女组织之别。成员的广泛、组织规模的庞大及其社会主义性质,使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冶团体基本上都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依行政区划,随生产和工作单位而组成。一般都具有比较严密的组织体系。
③小同政治团体之间存在着利益差别和不一致,但这种差别和不一致是建立在它们的整体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作为政治上的最高领导力量的执政党一一共产党是广大劳动者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的代表,它集中统一了全体劳动者的根本意志和利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利益在这里得到了整合。因而,在现实中即使还存在着社会群体的利益的差异和矛盾也是一种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