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林业大学交通运输企业管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六西格玛的统计学原理及管理学原理是什么?
【答案】(1)六西格玛的统计学原理
西格玛是希腊字母,在数理统计中表不“标准偏差”。a 用来表征任意一组数据或过程流程中的离散程度,是评估产品和生产过程特性波动大小的统计量,可作为测量列中单次测量不可靠性的评定标准。a 值小,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就大,即测量精度高; 反之,测量精度就低。由于。的大小可以反映质量水平的高低,所以六西格玛采用“a 水平”的尺度来衡量绩效。
a 质量水平是将过程输出的平均值、标准差与顾客要求的目标值、规范限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是过程满足顾客要求能力的一种度量。a 水平越高,过程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越强,出现缺陷的可能性越小。实际上过程输出质量特性的分布中心与规格中心重合的可能性很小,且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这时计算出的过程能力称为短期过程能力。在生产中,即便是最佳的过程随着时间推移也会存在波动一一漂移,长期的质量水平就要将各种短期的情况综合起来考虑。总体值增大,缺陷概率变大的情况称长期过程能力。计算过程长期运行缺陷概率时,一般考虑将产品正态分布的中心向左或向右移动1.5e 。
通常所说的六西格玛质量水平代表3.4ppm 的缺陷率,是考虑了分布中心相对规格中心漂移士
1.5。后的情况,是过程长期运行时出现缺陷的概率。
(2)六西格玛的管理学原理
①真诚地以顾客为关注中心。获得高的顾客满意度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之一。顾客只有在其需求得到充分理解井获得满足后,才会满意和忠诚。六西格玛管理一切以顾客满意和创造顾客价值为中心。
②基于数据和事实驱动的管理方法。六西格玛把“由事实管理”的理念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一开始就澄清什么是衡量企业业绩的尺度,然后应用统计数据和分析方法来建立对关键变量的理解和优化结果。
③聚焦于流程改进。流程是采取行动的地方和成功的关键。设计产品和服务、度量业绩、改进效率和顾客满意度,甚至经营企业等都是流程。精通流程是在给顾客提供价值时建立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④有预见的积极管理。有预见的积极管理意味着关注易于忽略的业务运作,确定远大的目标并经常加以检视,确定清晰的工作优先次序,注重于预防问题而不是疲于处理已发生的危机。六西格玛用动态的、有预见的、积极的管理方式,促使组织在当今追求几乎完美的质量水平的竞争环境下能够快速发展。
⑤无边界合作。无边界合作并不意味着无条件个人牺牲,而是需要确切理解最终用户和流程中下作流向的真正需求。更重要的是它需要有使用各种顾客和流程知识使各方同时受益的态度。
它建立在广泛沟通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能真正支持团队合作的管理结构和环境。
⑥追求完美,容忍失误。两者似乎自相矛盾,但从本质上却是互补的。如果有能够实现更低成本、更高质量、更好服务的接近完美的可能方一法,却又害怕失误,就永远不会进行新尝试,就不会向前发展,甚至后退。
2. 资产剥离与分立的动机有哪些?
【答案】资产剥离与分立的动机主要包括:适应经营环境变化、调整经营战略、提高管理效率、谋求管理激励、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弥补并购决策失误或成为并购决策的一部分、获取税收或管制方面的优势等。
3. 现代组织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 理解这些理论观点对学习组织管理有何意义?
【答案】组织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组织理论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二种基本的观点。
(1)理性模式的组织观
这种基本观点是在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背景下产生的,以韦伯的古典行政组织理论为典型代表。该观点认为,组织是一个建立专业化分工协作基础之上的机械式的结构; 组织的事务应划分成若干职务职位,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垂直的行政权力指挥链; 组织的各层次上的职务人员在处理组织事务时应该按照“完全理性”的原则进行; 应将组织的所有者与组织中专业人员分开,组织的所有者应选举产生,而组织中的职能人员可以通过考试、招聘、培训等方式选用。
(2)开放系统的组织观
这种基本观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系统理论的兴起并渗入到管理领域而产生的。该观点认为,组织是一个在一定环境之中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有着特定行为功能的开放性系统。组织系统在运行中与外部环境发生信息、物质、能量的交换,自身有着特定的结构形式和特定的行为功能。在开放系统的组织观指导下,对组织的运行管理,要求管理者特别关注其目标、功能和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注组织系统内部资源的整合利用; 关注组织系统与外部环境动态协调适应的关系; 关注组织中单个个体行为效益与组织整体行为效益之间的关系; 强调建立组织的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能力。
(3)生态系统的组织观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理论向社会管理领域中的渗透,学者们提出了生态系统的组织观。该观点认为,组织是一个为实现一定日标而存在的类生命体的有机结构。在一个组织中,既存在着保持组织结构相对稳定的维生体系,这种维生体系表现为一定组织内所存在的以责权关系为基础的职位职务关系网络; 还存在推动和促使组织不断成长发展的创生体系,这种创生体系表现为在环境压力下组织管理体系对此做出的反应和适应的能力,表现为组织对环境变化的自适应性,自学习能力。在生态系统的组织观指导下,组织管理者不仅要关注组织实体自身内部结构的完善和健康,而且要在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来协调组织个体与社会环境中的其他组织个体的关系,形成一个有利于组织成长发展的生态群落。
4. 结合实际说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现实意义。
【答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低层次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后,个体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也即用于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投入效益是递减的。当员工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仍以原来的激励方式来激励员工,效果会很小,但如果着眼于员工更高层次的需要对员工激励,可以使组织绩效明显提高。按照这种理论,如果想激励员工,首先需要了解员工目前的需要处于哪一个层次水平,从而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
5. 如何实现供应链战略和竞争战略间的匹配?
【答案】要实现战略匹配,必须在战略匹配带中将供应链反应能力和潜在需求不确定性进行匹配。
潜在需求不确定性越高,供应链的反应能力就应该越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战略匹配。反应能力强的供应链,必须将供应链网络、所有的功能战略设计用来提高反应能力; 而赢利水平高的供应链,必须强调让供应链网络、所有的功能战略都来为增加赢利做贡献。
其匹配如图所示。
战略匹配带关系示意图
6. 什么是企业重组? 如何对企业重组进行分类?
【答案】企业重组的含义及其分类分别为:
(1)企业重组的含义
企业重组是指企业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走向、市场变动以及企业自身的战略调整要求,运用剥离、分拆、员工持股、托管、清算等方式,对企业资产、负债、产权等结构所进行的优化过程。
(2)企业重组的分类
①按企业重组的目的划分按企业重组的目的划分,企业重组可分为生产经营性重组、资本经营性重组和体制变革性重组等;
②按企业重组主体的变化划分,企业重组分为原续整体重组、合并整体重组、主体重组、分离重组以及买壳上市重组;
③按企业重组的内容,企业重组可分为资产重组、股权重组、业务重组、债务重组和职员重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