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赣南师范学院企业管理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运营资金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如何进行运营资金管理?

【答案】(1)运营资金管理包括以下内容:

①现金管理的目标企业现金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之间做出抉择,以获得最大的资产效益。

②最佳现金持有量

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主要有两种方法:成本分析模式和存货模式。

③现金收支管理

现金收支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现金使用效率。为达到这一目的,应当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力争现金流量同步; 使用现金浮游量; 加速收款。

(2)进行运营资金管理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明确资金管理的目标;

②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

③做好现金的收支管理工作。

2. 信息如何度量?

【答案】工程信息论中有两个概念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是嫡,一个是信息量。

假设随机实验中有k 个随机事件Ai , Az}…,Ak ,它们的概率分别是PlrP2r …,Pk ,那么用什么来度量不确定性呢? 嫡就是这样的概念。当P ,很小时,它的不确定性就比较大; 当p ,接近于1时,它的不确定性就比较小。因此,log (1/p; )就是一个很好的量,它可以用来描述不确定性。当时,; 当时, 。如果按着,来加权平均,就得到平均的不确定性,即:

在信息论中H 称为嫡。对于简单的情况,k=2时,上式简化为:

H=-plogp一(1一P )log (1-P )(15-2)

当P=1/4时,H=(L/4}loge+C3/WlogC4/3}=土og4一(3/Wlog3;

当P=1/2时,H=(L/2}log2+(1/2)log2=log2}log4一(3/4)log3

可以证明,P=1/2时,嫡最大。概率越分散,不确定性就越大,这是符合人们直观的想法的。 如果获得了信息,此时的不确定性就会改变。用H 表示原来的嫡,用H (I )表示已知信息后的嫡。那么,H (I )H 。信息,的作用就反映在嫡的减少。因此,H-H (I )就称为信息,提供的信息量。

3. 怎样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

【答案】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1)资产价值基础法资产价值基础法是指通过对目标企业的所有资产进行估价,从而确定目标企业价值的方法。根据资产估价标准的不同,资产价值基础法可分为以下三种:

①账面价值法。指当目标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出售时,以目标企业的账面价值为基础,对有关项日作必要调整,得出目标企业的净资产价值并作为评估目标企业价值的主要依据。

②市场价值法。指将股票市场上与目标企业经营业绩相似的企业最近平均实际交易价格作为估算参照物,或以企业资产和其市值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对目标企业进行估值。

③清算价值法。一般是在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己经丧失增值能力的情况下的价值评估方法。清算价值是指在企业出现财务危机进行清算时,把企业的实物资产逐个分离而单独出售的资产价值。

(2)收益法

收益法是指以目标企业的每股收益和市盈率为基础确定其价值的方法,也称为市盈率模型或收益资本化法。

运用收益法时,关键是确定两个指标:一个是预测的净可保持收益; 另一个是标准市盈率或资本化率。

(3)贴现现金流量法

贴现现金流量法是贴现模式的一种,贴现模式来源于现值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企业的价值取决于企业的“未来利益”,“未来利益”按某一折现率折现的价值总和就是企业的价值。“未来利益”可以是未来的现金流量,也可以是未来的净收益。将未来的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现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的方法称为贴现现金流量法; 将未来的净收益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现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的方法称为贴现收益法。

4. 质量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以及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泰罗创立了一套工业管理理论。为保证生产各环节协调发展,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其间必须有专门的检验环节,便将产品的检验从制造过程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过程。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零部件的互换性要求越来越高,大多数组织因此设立了检验部门,配备了专职检验队伍,负责产品质量检验和管理工作。质量检验是在成品中挑出废品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这一阶段是以半成品、成品的事后检验把关为主的质量管理阶段。这种事后检验杜绝了不合格品流入下一工序或出厂,对于保护顾客利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同时应看到,它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用。百分之百检验会增加费用,在大批量生产情况下弊端尤为突出,在一定情况下既不经济也不可能,并且这种方式只注重结果,缺乏系统意识,没有预防能力,出现质量问题时容易出现责任推%。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1942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统计学家休哈特博十将数理统计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提出了控制图方法和预防不合格理论。他认为质量管理不仅要有事后检验,并且在出现有废品生产先兆时就要进行分析改进,从而预防废品的产生。控制图的出现是质量管理从单纯的事后检验进入检验加预防阶段的标志。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利用数理统计原理预防制造过程不合格品的产生。质量管理职能由专职检验人员转移给专职质量控制工程技术人员,它也标志着质量管理由事后检验转到事前预防上来。但统计质量管理也存在缺陷,由于其过分强调数理统计方法,忽视了组织管理工作和生产者的能动作用,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是数理统计方法,是少数数理统计学家的事。在当时计算机及数理统计软件应用不广泛的情况下,它使人们感到高不可攀,难度太大。这一阶段也只能按标准要求防止制造过程中产生不合格品而不能防止有缺陷的产品。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工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出现许多大型复杂产品。人们对于质量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必须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把质量问题作为有机整体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实施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全面控制产品的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基于上述背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费根堡姆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先后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让顾客和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质量管理是公司全体员工的责任; 质量控制不能仅限于制造过程,在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均需要质量管理; 解决问题方法多种多样,不是仅限于检验和数理统计方法,主张用全面质量管理代替统计质量控制。

5. 组织结构设计受哪些因素影响? 组织结构设计时如何来考虑这些影响因素?

【答案】组织结构是一个组织实体为实现其特定目标,完成其工作仟务,在职责、职权等方面进行划分所形成的分工协作体系,其核心是组织实体通过设计所形成的正式的职务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包括正式的卜下级报告负责关系,部门组成的方法和各组织成员之间有效沟通、整合、协调的手段等。

(1)对组织结构具体特征属性及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两类:

①结构变量,提供描述组织内部特征的尺度。结构变量一般包括专业化分工程度、规制化程度、层级分布、集权分权程度、员工结构分布等。

②情境变量,描述影响和决定组织结构的外在背景因素,它从组织整体卜和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反映着组织的整体特征。情境变量一般包括组织的目标和战略、组织环境、组织技术、组织规模和组织历史发展阶段以及组织文化和管理传统等,它是组织结构设计和调整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2)组织结构设计是将一个组织实体为实现其目标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按专业化分工协作原则,划分成若干性质不同的业务工作,形成一系列工作职位; 然后再将这些工作职位按其内在的联系组合成若干管理层次和部门,确定各职位、各层次、各部门的职责和职权,最终连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组织结构体系。

组织结构设计时,应考虑组织具体所处的情境变量和结构变量,对组织的管理层次或管理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