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615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中国日报》
【答案】《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从经费筹集、设备采购到人员选定,都是孙中山亲自操办,陈少白任主编。《中国日报》创刊后,其主要宣传内容:一是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罪行,宣传反清革命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二是与保皇派报刊进行论战。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在港重要的舆论阵地,而且是革命派活动的重要场所,它对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1913年被袁世凯查封。
2. 《东方杂志》
【答案】《东方杂志》是清末时一份大型文摘月刊,于1904年3月在上海创刊,商务印书馆主办,创办时的主编人为徐坷和孟森。以“启导国民、联络东亚”为宗旨,主张“和平改革”。设有内务、外交、财政、教育、实业等栏目,分门别类地摘选国内外报刊的新闻、言论和资料。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该刊认为西方的道德观念己毁,强调要用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来救治西方的“物质文明”。《东方杂志》采取兼容并蓄的办刊方针,辟有各种专栏,评价东西方各种学说,并对时政进行评论,1948年12月停刊,历时45年,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的大型综合性文摘月刊。
3. 五四时期的《晨报副刊》
【答案】五四时期的《晨报副刊》是推动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副刊之一。《晨报》于1916年8月15日创刊于北京。李大钊参加该报编辑以后,1919年2月7日,《晨报》宣布把具有副刊性质的第7版改组,增加了介绍“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的《自由论坛》、((译丛》两栏目,使《晨报》第7版变成为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传播社会主义思潮的新园地。这是新文化运动中最先革新的副刊。李大钊为该副刊撰写了数十篇文章,并刊载了许多介绍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1年10月起,副刊改成4开4版的单张《晨报副刊》,由孙伏园主编,得到鲁周评论》彻底揭露帝国主义,道破了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的本质,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4. 舆论导向
【答案】又称舆论引导,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具体来说,舆论导向包括三方面内容: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 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 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
5. 《张园文录外编》
【答案】《强园文录外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收录了王韬的部分政论文章,主要是选自《循环日报》、《近事汇编》等报刊上发表的文章,评述时政宣传变法自强,写作上提出了“记事述情、自抒胸臆”的原则,影响广泛。其中的部分文章曾被当时的《万国公报》转载。王韬的政论反帝爱国、提倡变法,其思想内容不拘泥于形式,对后来时务文体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6. 梁启超
【答案】梁启超是我国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清末影响较大的资产阶级报刊宣传家之一。他从1895年主编《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起进入报界,初露锋芒。《中外纪闻》被迫停刊后,他南下上海主持《时务报》笔政,大力宣传变法,名噪一时,把《时务报》办成了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戊戌政变后,梁启超逃亡海外,先后在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大力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鼓吹保皇立宪,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辛亥革命后回国,主编过《庸言》、《大中华》等杂志。晚年在清华大学讲学并担任北京图书馆馆长。
梁启超从1895年主编《万国公报》至1922年脱离报界,前后共有27年,亲自创办和积极支持过的报刊有17家,撰写各类文字1400万字。其办报实践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其新闻思想对当时的报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7. 《新生活报》
【答案】《新生活报》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创办的重要刊物之一,创刊于1945年8月16日,即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三天,由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领导创办。该报的创办使得共产党在国民党势力返回上海之前就先占据了上海报摊的一席之地。该报以苏联塔斯社主办的俄文《新生活报》中文版的名义出版,并聘请苏商担任发行人,但实际负责人是中国共产党员姜椿芳。9月1日后,该报改名为《时代日报》。
8. 小报
【答案】“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报头和固定名称。它的发行人包括邸吏、使臣、在省寺监司等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报道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小报的出版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和禁止刊载的新闻和文件,成为邸报的重要补充,但由于它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以受到了查禁。
9. 《先驱》
【答案】《先驱》是中共团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1921年由四川成都团组织创办,1922年在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先驱})被确定为团中央第一个机关报。先后担任编辑的有施存统、蔡和森、高尚德等。《先驱》的基本内容有: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青年运动的状况,评述中国青年思想和青年运动的现状,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批评各种错误思想,报道团的活动和刊载团的文件等。1923年8月15日,《先驱》出版第25期后停刊。
10.《南华早报》
【答案】《南华早报》是香港现存英文报纸中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家,创刊于1903年11月7日。它以股份公司的名义出现,由英国出版商肯宁哈姆主办,英资汇丰银行拥有该报大部分股权。1987年被澳洲报业大王默多克收购,1993年该报又被郭鹤年收购。该报长期以来支持港英政府的政策。
二、简答题
11.简要介绍《蜜蜂华报》及其在报刊史上的影响。
【答案】《蜜蜂华报》及其在报刊史上的影响如下:
(1)概述
《蜜蜂华报》是在中国出版的第一家外文报纸。1822年9月由葡萄牙立宪派创刊于澳门,葡文,周报。作为当时在葡萄牙执政的立宪派在澳门创办的政府机关报,《蜜蜂华报》以鼓吹立宪派主张为宗旨,大量篇幅刊登立宪派人十的言论以及政情消息、会议记录、名人演说、议事会与市民的往来信函、王室谕旨与报告等政治性报道,也刊有一些当地和广州一带的报道。1823年12月26日被迫停刊,共出版67期。
(2)影响
由于《蜜蜂华报》印量少,而且主要对象只限于居留在澳门的澳门葡籍人士,其影响主要是当日的澳门葡籍人士社区; 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可说是没有影响力的。当时肯定的是《蜜蜂华报》的面世年份日期,是澳门报业的开端。该报是当代中国首次有向国外发行的报纸,定期向国外传播关于中国的消息。所以,《蜜蜂华报》对中国的报业史具有特殊的意义。另外,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澳门政治的变迁、澳门主权问题、中外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等范畴上,《蜜蜂华报》都是极具参考价值的历史文献。
12.中国新闻史中“改良派”与“革命派”报刊论战的过程。
【答案】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报刊大论战,在辛亥革命时期新闻事业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其论战的具体过程如下:
(1)《民报》创刊前,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和改良派报刊之间已经有过一些小规模的笔战。1901年8月,《国民报》发表章太炎撰写的《正仇满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射向改良派的第一箭。1902年,改良派在广州出版的《岭海报》发表文章攻击革命派策划的广州起义,在香港出版的《中国日报》立即撰文予以批驳,这是革命派与改良派报刊第一次对阵交锋,双方笔战逾月。1903年后,两派报刊的论战日趋频繁。1903年12月和翌年1月,孙中山在《檀山新报》上先后发表《敬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