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大学微生物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肽聚糖。

【答案】肽聚糖是指除古细菌外,凡有细胞壁的原核生物细胞壁的共有组分。它是由若干个

N-乙酰葡萄糖胺,肽聚糖单体聚合而成的多层网状结构大分子化合物。肽聚糖单体含有四种成分:

N-乙酰胞壁酸,N-乙酰胞壁酸上的四肽和肽间桥。

2. 三名法。

【答案】三名法是指由一个属名、一个种加词和一个亚种或变种的加词三个部分所组成的学名,用以表明该微生物是一个亚种。如

亚种)。

3. 核区。

【答案】核区,又称核质体区、拟核或核基因组等,是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结构的原始细胞核。

4. 自发突变。

【答案】自发突变是指生物大分子在无人工干预条件下自然发生的低频率突变。

5. 毒力与侵袭力。

【答案】毒力,又称为致病性,是指某种微生物对一定宿主,在一定条件下引起疾病的能力,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由侵袭力和产毒素能力决定;侵袭力是指病原体具有突破宿主防御功能,并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和实现蔓延扩散的能力。

(苏云金芽孢杆菌蜡螟

二、简答题

6. 你如何确证基因的交换和重组是由于转化?转导?还是接合?

【答案】(1)实验方式:

①将两菌株分别放入中间有烧结玻璃的U 形玻璃管中,两边反复加压使液体交换,分别培养;

②将两菌株先分别加入一定量的DNA 酶消解胞外的游离DNA 分子,再混合培养。

(2)实验结论:

①若实验一、二均有原养型出现,说明是转导作用,因为带有供体DNA 的噬菌体可通过烧结玻璃,并且噬菌体中的DNA 不受DNA 酶的作用;

②若实验一无原养型出现,而实验二有原养型出现,说明是接合作用,因为接合作用需菌体接触,但胞外的DNA 酶不能作用于接合转移的DNA ;

③若实验一、二均无原养型出现,说明是转化作用,因为游离DNA 不能通过烧结玻璃,而且要被DNA 酶分解。

7. 简述负控诱导和正控诱导两种操纵子转录调控的差异。

【答案】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

(1)调节基因的产物在负控中是阻遏蛋白,在正控中是激活蛋白;

(2)阻遏蛋白的结合位点是操纵区,激活蛋白的结合位点是激活蛋白结合位点。

8. 举例说明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答案】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1)赖氨酸发酵

工业上,赖氨酸发酵应用了营养缺陷型菌株以解除正常的反馈调节。

在许多微生物中,可用天冬氨酸为原料,通过分支代谢途径合成出赖氨酸、苏氨酸和甲硫氨酸但在代谢过程中,一方面由于赖氨酸对天冬氨酸激酶(AK )有反馈抑制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天冬氨酸除用于合成赖氨酸外,还要作为合成甲硫氨酸和苏氨酸的原料,因此,在正常的细胞内,就难以累积较高浓度的赖氨酸。

为了解除正常的代谢调节以获得赖氨酸的高产菌株,工业上选育了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 (谷氨酸棒杆菌)的高丝氨酸缺陷型菌株作为赖氨酸的发酵菌种。这个菌种由于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HSDH ),故不能合成高丝氨酸,也不能产生苏氨酸和甲硫氨酸,在补给适量高丝氨酸(或苏氨酸和甲硫氨酸)的条件下,在含有较高糖分和铵盐的培养基上,能产生大量的赖氨酸。

(2)谷氨酸发酵

工业上,谷氨酸发酵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透性,使细胞内的代谢产物迅速渗漏到细胞外。

在谷氨酸发酵生产中,生物素的浓度对谷氨酸的累积有着明显的影响,当培养液内生物素含量很高时,细胞膜的结构十分致密,它阻碍了谷氨酸的分泌,并引起反馈抑制。只有把生物素的浓度控制在亚适量情况下,才能分泌出大量的谷氨酸。

这时,只要添加适量的青霉素也有提高谷氨酸产量的效果。其原因是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中转肽酶的活性,结果引起其结构中肽桥间无法进行交联,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这种细胞的细胞膜在细胞膨压的作用下,有利于代谢产物的外渗,并因此降低了谷氨酸的反馈抑制和提高了产量。

9. 干扰素有几类?它对病毒抑制的机制是什么?

【答案】(1)干扰素的定义:

干扰素是一类在同种细胞上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其活性的发挥又受细胞基因组的调节和控制,涉及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

(2)干扰素的分类有:

干扰素即白细胞干扰素、干扰素即成纤维细胞干扰素和干扰素即免疫干扰素或型干扰素三种。

(3)干扰素的诱导过程和作用机制较为复杂,总的过程为:

病毒侵染人或动物细胞后,在其中复制时可产生dsRNA (双链RNA ),并进一步诱导出干扰素RNA ,再由它转译出干扰素,同时,宿主细胞死亡。这种干扰素被分泌出来后,主要对同种细胞上的相应受体有极高的亲和性,两者结合后,可刺激该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 VP 。这些A VP 与侵染病毒的dsRNA 发生复合后,A VP 被活化。活化的A VP 可降解病毒mRNA ,从而阻止其转译出病毒蛋白,这样,病毒的増殖就受到了抑制。干扰素是脊椎动物细胞所产生的防御外来物质尤

其是防御“有害核酸”入侵的物质,它是与脊椎动物个体的免疫系统有分工的另一类免疫防御系统。

10.什么是基因重组,在原核微生物中哪些方式可引起基因重组。

【答案】把两个不同性状个体内的遗传基因转移到一起,经遗传分子的重新组合后,形成新的遗传型个体的方式,称为基因重组。在原核生物中,可通过转化、转导、接合的方式进行基因重组。

11.为什么导致蛋白质表面氨基酸变化的突变一般不会引起表型的变化?而蛋白质内部氨基酸的替换则会引起表型变化?

【答案】由于蛋白质表面氨基酸的变化一般不影响蛋白质的功能,因此一般不会引起表型的变化,而突变引起的蛋白质内部氨基酸发生变化(包括酶的活性位点)可能剧烈地改变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从而改变其功能,破坏酶的活性。

三、论述题

12.试述辅助性T 细胞的特性与功能。

【答案】辅助性T 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主要功能是辅助B 细胞,促使其活化和产生抗体。辅助性T 细胞主要包括

表达等细胞因子受体。

在相应的细胞因子作用下,可增生分化为或细胞,细胞分泌以和为

细胞细胞分泌以为主的细细胞,细胞和细胞。细胞被抗原递呈细胞激活后,可主的细胞因子,

引起炎症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

胞因子,诱导B 细胞増生分化,合成并分泌抗体,引起体液免疫应答或速发型超敏反应。

亚群和细胞亚群在一定条件刺激下可互相转换即细胞漂移。

13.说明次级代谢及其特点。如何利用次级代谢的诱导调节机制及氮和磷调节机制提高抗生素的产量。

【答案】(1)次级代谢: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自身生命活动无明确生理功能的物质的过程。这一过程形成的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大多是分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化合物。根据其作用,可将其分为抗生素、激素、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