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

  摘要

一、名称解释

1. 新闻敏感

【答案】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指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这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新闻工作者能不能在纷纭繁杂、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及时发现与敏锐分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其直接着力点靠新闻敏感。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又称“新闻鼻”、“新闻眼”。

2. 癸丑报灾

【答案】癸丑报灾,是指1913年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1912年宋教仁被杀后,新闻界的深入报道令当局颇为不满。1913年袁世凯当局对反对派的报刊开始进行清理,北京、广州、武汉、长沙等地的国民党报刊以及反袁报刊被全部查封,对于在上海租界出版的《民力报》等,采取禁止在租界发行的办法,使其被迫停刊。此外报纸报人被警告传讯、打砸搜查、封门停业的事情时有发生,造成大量记者被杀被捕、报业萧条的灾祸。到1913年,全国报纸只剩139家,与1921年初的50多家相比锐减了300多家。时逢农历癸丑年,所以在新闻史上称之为癸丑报灾。

3. 软新闻

【答案】软新闻是指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只是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供人们茶余饭后作谈资。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 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它耐“压”,早一天迟一天往往无碍大局。

4. “第二种翻译”

【答案】“第二种翻译”是指用浅显的文字、生动的比喻或者老百姓熟悉的语言来讲述、表达或说明新闻报道中的内容。记者对于每个行业中的“行话”,在新闻写作中要注意对此进行解释与说明。西方新闻学者在谈到改进新闻写作时,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就是“不要用技术语言”。他们强调要用所有读者都能充分理解的语言进行报道,在稿件中尽量删除一切技术词汇和含混不清的行话。而对于那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报道,例如经济报道、科技报道等,更要对其中一些专业性内容与专业术语进行必要的通俗化“翻译”。对于这类报道,提高可读性的关键就在于作好“第二种翻译”。因为如果读者对报道中的基本术语感到陌生,势必造成阅读过程的中断,给接受信息带来障碍,

也就谈不上传播效果。

二、简答题

5. 结合实例,谈谈目前社会观察通讯存在的误区。

【答案】社会观察通讯要求记者有高度的责仟感和主持正义的精神,深入社会、深入民众,掌握第一手材料,需要运用微观和宏观结合的纪实手法,同时应避免目前这类通讯存在的误区:

(1)媚俗、盲目追求“卖点”

社会观察通讯写作中要注意坚持与维护新闻报道的品位,不能一味迎合读者寻求刺激、猎奇的需求,将渲染凶杀、色情、暴力、吸毒、同性恋、婚外恋、走私、政治经济丑闻、离奇故事作为追求媒体“发行量”或“收听、收视率”的诱饵,而不顾社会效果。

(2)注意保护隐私权

社会观察通讯在进行调查性报道中,报道弱势群体生存状况会涉及具体人和事,容易触及一些敏感问题或个人隐私,要掌握好“度”,在运用隐蔽式采访时,也要掌握好一个“度”。

(3)严防道听途说和虚假报道

社会观察通讯报道的社会现象经常是老百姓的热门话题,社会上往往会有很多相关的传闻。这时有些记者在“抢时效”的压力下投机取巧,或以道听途说代替采访,或从见诸报端的第二手、第三手文字材料中获取素材,更有甚者,剪刀加报糊,把别人的报道抄抄拼拼就成了“社会大特写”。

(4)防止片面、偏激,以免造成负效应

①社会观察通讯不等于揭丑通讯,许多新的、“中性的”或者令人鼓舞的社会现象、社会变化,也应列人选题之内。

②写批评、揭露性的社会观察通讯,记者置身现场容易受到感染,但应以一个新闻记者应有的审慎的态度,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物,把握分寸。避免一味宣泄,甚至渲染、煽情。

(5)刹住超长风

社会观察通讯不意味着越长越好。掌握报道的篇幅,组织报道的结构,简练地写作,是这类报道的新追求。记者应以社会的健康发展为己任,将社会观察通讯写成研究社会间题的参考书,严肃采写,善于思考、研究,为社会把脉,透视深层问题,理性启迪受众。

6. 5%公众期待春运增开不同价位列车

今年“春运”,铁路部门将在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和成都铁路局部分车站试行火车票实名制。上周,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500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83.1%的人赞成火车票实名制,6.5%的人表示尚需观望,只有10.4%的人明确表示反对。

【答案】

三、论述题

7. 世界各国广播电视体制大体上有几种? 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试论述之。

【答案】在世界各国,由于社会制度、经济模式的不同,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也各不相同。根据其性质的不同,不同的广播电视机制分为三种不同的体制模式:商业广播电视、公营广播电视及国

营广播电视体制。

(1)商业广播电视体制

①商业广播电视体制是按市场原则组建的广播电视体制。电台、电视台属于个人或股东,以广播电视节目和播出时间为商品,以受众为市场,以广告费为主要收入,以盈利为经营目的。这一模式最早在美国建立,之后葡萄牙、卢森堡、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国都采用这一模式。私营广播电视的发展始终未曾间断,及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西方商业经营的暗流日益强大,私营广播电视重新取得了新一波的发展势头。

②商业广播电视事业本身是一种企业实体,它一切活动(至少是绝大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商业利润。商业广播电视的主要部门包括节目制作部门、广告部门和支持系统。节目制作部门负责制作新闻、文娱、服务等各类节目,相当于一般企业的生产部门; 广告部门相当于广播电视台的销售部门,负责向广告客户出售广告时段,从而获得商业利润。广告收入是商业广播电视机构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此外,商业广播电视的其他收入还包括节目出售收入、客户挂牌节目、有线广播的收视费等。

③商业台节目内容的基本特色有:娱乐性节目的比例高于新闻、教育节目,甚至大量播出黄色、暴力节目; 广告达到法规所容许的最高限度,对市场价值的追求压倒对节目社会影响的考虑; 新闻节目力争迅速,消息来源多样,报道面开阔,由于立场、观点不受政府控制,有些新闻、评论有独到见解,有一定深度,但受利益和竞争的驱动,质量低劣,违背新闻道德的报道也不少见; 对政府的方针政策持独立态度,在新闻法规许可的范围内,或赞成、或反对,甚至进行激烈的抨击; 极为重视收听收视率的调查等。

(2)公营广播电视体制

①公营广播电视也是西方广播电视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模式,其广播电视是由公益机构、公众社团、社区组织、或其他一些专业团体主办经营的。它通过国家立法而建立,受国家法律保护,既不属于政府,也不属于私人。其领导机构或由各民间团体代表所组成的委员会任命,如德国公共广播电视联盟CARD ),或经国会审议后由政府首脑仟命,如英国广播公司(BBC )、日本放送协会(NHK )等。公营广播电视有国家垄断经营、委托社会公营及公营为主的公私合办的类型,承担为公众传播新闻、提供文化和娱乐节目的责任。

②公营广播电视的经费来源最主要的是收音机、电视机用户按规定交纳的执照费用; 其次是少量的国家财政拨款; 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广告收入。与商业广播电视不同,公营广播电视的广告收入仅占其经费的极小一部分比例。而且有些公营广播电视节目中不穿插任何的商业广告,如英国的BBC 、日本的NHK 等。

③公营台的隶属虽不直接划入国家的组织构成之中,但公营台因其严肃性和权威性,事实已成为准官方的电视广播机构,国家的重要文告也经常通过公营台来向民众布达,因此比商业广播电视更带有一些官方色彩。公共广播电视强调既非国家控制亦非商业媒介,强调对公众负责。由于它不播和较少播广告,全部、或大部依靠收听收视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受众的经济负担。而“正统权威”的节目内容和单调死板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众的收视兴趣。此外,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