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854管理学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判断题
1. 群体决策理论的三个前提是自主性、共存性、差异性。
【答案】T
群体决策是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共同参与决策分析并制定决策的整体过程。其中,参与决策的人组成了决策群体。群体决策理论研究间题一般具有的三个前提是:
①自主性。决策者有独立选择机会,其行动不受较高层权利的支配,但不排除群体成员间相互影响。
②共存性。决策成员都在己知的共同条件下进行选择。
③差异性。群体决策的成员具有不同的价值观、态度、信仰、背景,会对解决的问题类型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产生影响。
2. 管理者能力越强,管理者的管理幅度越大; 被管理者能力越强,管理者的管理幅度越小。
【答案】F
任何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量都是有限的,这个有限的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被称作管理幅度。有效的管理幅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工作能力、工作环境与工作条件。如果下属具备符合要求的能力,受过良好的系统培训,则可以在很多问题上根据自己的见解去解决问题,从而可以减少对上司时间的占用以及向上司请示的频率。这样,管理的幅度便可适当宽些。因此,被管理者能力越强,管理者的管理幅度越大。
3. 信息采集工作的质量的唯一标准是信息的真实性。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衡量信息采集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是所采集的信息是否对组织及其管理者有用,而判断信息是否有用则要看信息是否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具体内容如下:
(1)高质量
质量是有用信息最重要的特征。质量方面的要求又可细分为以下几方面:
①高质量的信息必须是精确的;
②高质量的信息是排列有序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③信息传递的媒介对质量有重要影响。
(2)及时
多数管理工作需要及时的信息。许多日常工作是时间敏感性的,如组织必须迅速做出如何应对环境的决策。及时的信息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①管理者一有需要就能获得信息,是对及时的信息的首要要求;
②及时的信息的另一个要求是信息要反映当前情况;
③及时的信息的最后一个要求是信息要频繁地提供给管理者。
(3)完全
信息要想有助于管理工作的有效完成,那么它必须是完全的。信息的完全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①信息的范围必须足够广泛,从而可以使管理者较全面地了解现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②信息应该以尽可能简洁的方式呈送给管理者,同时也应该尽可能详细,使管理者对现状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了解。
因此,信息采集工作质量的评价标准包括高质量、及时和完全。
4. 费德勒模型认为,某一领导方式的有效性与他是否和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无关。
【答案】F
费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适”的领导方式,领导工作强烈地受到领导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换句话说,领导和领导者是某种既定环境的产物。该理论认为各种领导方式都可能在一定的环境内有效,这种环境是多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体。
5. 管理学反映了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性,具有显著的科学性。但是,管理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使管理木身无法完全量化,因而它是一种不精确的科学。
【答案】T
管理科学性是指在管理领域应用科学方法,综合抽象出管理过程的规律、原理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但由于管理环境的多变性,使得不能对管理过程做精确的界定,这就需要管理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因此管理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二、简答题
6. 如何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
【答案】就组织特定的内涵而言,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形式而建构起来的社会集合体,为了满足自身运作的要求,必须要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行为准则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机构和制度,否则组织就会是一盘散沙。而组织文化的任务就是努力创造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和共同的行为准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特定的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从而也就形成自己独特的哲学信仰、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于是每个组织也都具有自己特定的组织文化。
7. 网络结构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案】网络结构的主要特征包括:
(1)它在构成上是“由各工作单位组成的联盟,而非严格的等级排列”。
(2)企业成员在网络组织中的角色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网络结构需要不断地调整。
(3)企业成员在网络结构中的权力地位不是取决于其职位(因为职位大多是平行的,而非纵向排列的),而是来自他们拥有的不同知识。
8.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如何影响管理幅度?
【答案】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对管理幅度的影响主要体现为:
(1)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主管的工作在于决策和用人。处在管理系统中的不同层次,决策与用人的比重各不相同。决策的工作量越大,主管用于指导、协调下属的时间就越少,而越接近组织的高层,主管人员的决策职能越重要,所以其管理幅度要较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小。
(2)下属工作的相似性。下属从事的工作内容和性质相近,则对每人工作的指导和建议也大体相同。这种情况下,同一主管对较多下属的指挥和监督是不会有什么困难的。
(3)计划的完善程度。下属如果单纯地执行计划,且计划本身制定得详尽周到,下属对计划的目的和要求明确,那么,主管对下属指导所需的时间就不多; 相反,如果下属不仅要执行计划,而且要将计划进一步分解,或计划本身不完善,那么,对下属指导、解释的工作量就会相应增加,从而减小有效管理幅度。
(4)非管理事务的多少。主管作为组织不同层次的代表往往必须占用相当时间去进行一些非管理性事务。这种现象对管理幅度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9. 在制订和实施纠偏措施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①要判断偏差的严重程度,是否足以构成对组织活动效率的威胁,从而值得去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②要探寻导致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2)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需要纠正的可能是企业的实际活动,也可能是组织这些活动的计划或衡量这些活动的标准。
(3)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纠偏措施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
①使纠偏方一案双重优化;
②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
③注意消除人们对纠偏措施的疑虑。
10.织设计的任务是什么? 设计时要考虑哪此因素的影响? 依据哪此基本原则?
【答案】(1)组织设计的任务是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和编制职务说明书。组织结构系统图的基本形状如图所示; 《职务说明书》要求能简单而明确地指出:该管理职务的工作内容、职责与权力、与组织中其他部门和职务的关系,要求担任该项职务者所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技术知识、工作经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条件。
图 组织结构系统图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