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认为中毒型菌痢的发病原理可能是强烈的过敏反应,其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为() 电解质严重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 以脑水肿为主。 感染性休克为主。 以颅内压增高为主。 以急性微循环障碍为主。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其药性一般是() 温、凉。 寒、热。 温、热。 寒、凉。 平。
下列哪项不是痢疾志贺菌产生的毒素() 神经毒。 内毒素。 外毒素。 肠毒素。 肝毒素。
四气理论的产生是如何总结出来的() 从人体的感觉。 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 从疾病的性质。 从机体的反应。 从药物药用部位、质地轻重。
为了防止蚧壳虫的发生,合理确定植株密度,并加强()、透光条件。 湿度。 温度。 通风。 水分。
患者,男性,26岁。主诉头昏乏力2周,发热及皮肤黏膜出血3天。患者自诉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乏力,轻微体力劳动后即感胸闷气促,休息片刻后可自行缓解。未予重视,亦未及时就医。入院前3天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伴咳嗽咳痰,伴有四肢皮肤大量瘀点瘀斑,齿龈出血,1天前出现右侧鼻出血。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欠佳,稍有食欲缺乏,体重无明显改变。查体:步入病房,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四肢皮肤散在瘀点瘀斑,以双下肢为甚。查体: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四肢关节活动如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26.0×109/L,Hb62g/L,PLT24×109/L,幼稚细胞20%。肝肾功能正常。个人史:患者已从事皮鞋加工工作1年。患者维A酸治疗过程中突发高热、胸闷、呼吸困难,胸片提示胸腔积液,需要的治疗措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