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26岁。主诉头昏乏力2周,发热及皮肤黏膜出血3天。患者自诉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乏力,轻微体力劳动后即感胸闷气促,休息片刻后可自行缓解。未予重视,亦未及时就医。入院前3天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伴咳嗽咳痰,伴有四肢皮肤大量瘀点瘀斑,齿龈出血,1天前出现右侧鼻出血。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欠佳,稍有食欲缺乏,体重无明显改变。查体:步入病房,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四肢皮肤散在瘀点瘀斑,以双下肢为甚。查体: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四肢关节活动如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26.0×109/L,Hb62g/L,PLT24×109/L,幼稚细胞20%。肝肾功能正常。个人史:患者已从事皮鞋加工工作1年。患者缓解后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DA方案与维A酸交替应用。 大剂量阿糖胞苷维持和诱导方案交替进行。 小剂量高三尖衫酯碱。 大剂量CHOP方案。 长期注射干扰素。 异基因骨髓移植。
下列关于探针标记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酶促标记法是最常用的标记方法,产生比化学标记法高的敏感性。 酶促标记法简便、快速、标记均匀。 末端标记的探针比均匀标记的探针有更高的活性。 末端标记的探针常用于杂交分析。 均匀标记的探针主要用于DNA的测序。
现认为中毒型菌痢的发病原理可能是强烈的过敏反应,其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为() 电解质严重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 以脑水肿为主。 感染性休克为主。 以颅内压增高为主。 以急性微循环障碍为主。
患者,男性,26岁。主诉头昏乏力2周,发热及皮肤黏膜出血3天。患者自诉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乏力,轻微体力劳动后即感胸闷气促,休息片刻后可自行缓解。未予重视,亦未及时就医。入院前3天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伴咳嗽咳痰,伴有四肢皮肤大量瘀点瘀斑,齿龈出血,1天前出现右侧鼻出血。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欠佳,稍有食欲缺乏,体重无明显改变。查体:步入病房,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四肢皮肤散在瘀点瘀斑,以双下肢为甚。查体: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四肢关节活动如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26.0×109/L,Hb62g/L,PLT24×109/L,幼稚细胞20%。肝肾功能正常。个人史:患者已从事皮鞋加工工作1年。患者维A酸治疗过程中突发高热、胸闷、呼吸困难,胸片提示胸腔积液,需要的治疗措施是() A.滴注三氧化二砷。 停用维A酸。 输注丙种球蛋白。 吸氧、利尿。 白细胞单采。 地塞米松10mg,静滴2次/天。
关于探针的叙述错误的是() 要加以标记、带有示踪物,便于杂交后检测。 应是单链,若为双链用前需先行变性为单链。 具有高度特异性,只与靶核酸序列杂交。 探针长度一般是十几个碱基到几千个碱基不等。 作为探针的核苷酸序列要选取基因非编码序列。
下列哪项不是痢疾志贺菌产生的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