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林业大学公共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东北林业大学公共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 2

2017年东北林业大学公共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 .... 9

2017年东北林业大学公共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 .. 16

2017年东北林业大学公共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 .. 22

2017年东北林业大学公共管理学(含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 .. 30

一、简答题

1. 简述政策分析过程的基本步骤。

【答案】在政策分析中,综合政策分析家们的观点,可以提出一个包括如下八步的政策分析过程模型:问题界定、标准设立、方案搜寻、结果预测、方案抉择、政策执行与监测、结果评估和政策变迁。具体内容如下:

(1)问题界定

政策问题并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情况或“事实”,而且也是一种感知活动的过程,涉及人的利益和价值(观)。决策者所面临的往往不是一个既定的问题,必须首先界定所面临的问题及发现间题的根源,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在问题界定的过程中,要注意被分析问题与其他问题的关联,把所有问题看成一个整体,把被分析的问题看作所有问题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放在问题系统中去加以考察。

(2)标准设立

为了比较、测量和选择备选方案,必须设立相关的评估标准。通常使用的标准有:成本、净收益、效果、效率、公平、容易管理、合法性和政治上的可接受性等。分析者必须推导出这些目标或标准,还必须明确说明与公共利益相关的标准。此外,分析者必须辨明那些对被分析的问题具有核心性作用以及对决策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来说具有关键性的标准,寻找满足这些方面的各项标准。

(3)方案搜寻

分析者应清楚当事人及相关党派或团体的价值、目标和目的。设定标准、知道当事人想要什么,有助于分析者产生备选方案。尽可能考虑备选方案的广泛范围是非常重要的。决策者自身就是一个重要的资源; 政策过程的其他参与者的思想也可能是有用的。同时,非行动的备选方案和现状的最小变化的备选力一案也是值得考虑的。一系列备选方案该包括作为基本案例的现行的政策,通过将其他政策与现行的政策比较,就有可能决定一个新的政策是否更好,并估计可以期待的改善有多大。勤于思考可能是搜寻备选方案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备选方案可以通过研究、分析和实验,通过头脑风暴技术和脚本写作等方法来寻找。此外,通过类比,借鉴别的地方解决类似问题的办法,可能也是一个很好的备选方案的来源。

(4)结果预测

政策未来或政策结果的预测是政策分析过程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它构成政策方案的评估、比较与抉择的基础。对政策的未来或结果的预测能力及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政策分析能否成功以及政策执行能否取得预期结果。通过预测,可以获得有关政策方案的前景及结果的信息,加深对政策问题、目标和方案的认识。

(5)方案抉择

在这一阶段,要根据预测的结果,对备选方案加以比较分析,并作出抉择。必须对备选方案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政治一行政可行性方案加以比较。在方案的抉择中,必须注意技术上优越的备选方案和政治上可行的方案之间的差别。

通常,很少只有惟一的一个可接受的或合适的备选方案这种情况。不仅不同的方案诉诸不同的利益群体,而且两个或更多的备选方案可能产生大概类似的结果。

(6)政策执行与监测

政策执行是介于在政策规划和政策评估(结果评估)之间的中介环节,是将政策理想变为现实的过程。为了有效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政府必须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态势,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政策问题,及时、正确地制定政策方案。而正确的政策方案要变成现实,则必须靠有效的政策执行。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充分、有限理性、既得利益偏好、意外事件等因素,使得政策方案被误解、曲解、滥用政策或执行不力,直接影响了政策执行结果。因此,必须对政策执行过程加以监测,以保证正确的政策能得到贯彻实施,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策偏差。

(7)结果评估

即使一项政策(方案)被执行之后,仍然会产生诸如政策问题是否已被恰当地解决了以及被选中的方案是否被恰当地执行了一类的问题。这要求在政策执行中必须对政策及项目加以监控,以保证它们不被任意改变,偏离原来目标; 必须测量它们现有的效果,看看是否取得预期的结果,决定它们是否继续、修正或终止。

2. 澄清和确定目标有哪些途径及方法?

【答案】政策目标是指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的东西,是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公共决策及政策分析的全过程。对不同政策目标的澄清和认定是分析者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澄清和确定目标的具体途径及方法如下:

(1)价值分析和政治分析

价值判断构成政策目标的基本前提或依据,政治因素也在目标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认定政策目标必须考虑价值因素和政治因素,即价值分析和政治分析。

价值研究通过价值的确认与分析使隐含着的价值问题清晰起来; 它假定价值观是人类行为或行动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价值分析中主要涉及:政策及其目标的价值含义、价值的一致性,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 对明确价值观的可行性限制; 价值组合、价值冲突、价值观的加强和改变以及进一步假定的价值内容。为澄清目标而做的价值分析,主要解决目标反映谁的价值观,目标相关群体的利益等问题,因此,要着重考虑决策者及其他政策参与者的价值判断。政策目标往往是少数人的价值观的体现,因而价值分析首先要问谁的价值观在起作用,谁的偏好、利益得到了反映。价值观主要是一种超理性的东西,因而不能作理性的分析或定量研究。目前可以利用的最好方法有:对上述提到的各种价值表征进行人为研究; 对作为规范性的价值系统即社会政治意识形态进行分析; 决策分析(包括不同价值的敏感性进行分析):预测分析(资源分配是价值观最突出的表征

之一); 面谈; 利用德尔菲法进行详细调查; 识别出目标群体及个人价值观的基本含义和范围等。

同时,必须考虑影响政策日标的政治因素尤其是决策者的政治立场和政治需要以及各种利益团体对政策日标的影响。政治家或决策者本身是与政策目标密勿相关的因素,不能假定他们是超脱于各党派、集团利益之上的中介者或调停者,必须弄清他们的政治立场、政治需要和政治观点,评估这些立场需要和观点是如何影响相关的政治目标的。在政治分析中,还应考虑利益团体的政治影响,这种影响有时甚至左右政府的政策目标。在代议制民主社会中,许多决策者是利益团体的代言人,受利益集团影响的政策不一定能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或真正反映公共利益。

(2)处理多重的和冲突的日标

处理多重的和冲突的目标是确定目标的一个基本而又困难的任务。奎德认为,如果在政策目标问题上存在着争论,即人们不能在目标问题上达成一致或无法确定目标,那么就应努力寻找一个能取得共识的更高一级或更一般性的目标。寻求这种更高目标的一个方法是看看高一级的组织层次,通过更高层次的目标分析或通过原初目标的一致性检验,也许人们可以做出选择。如果这种达成单一目标的努力失败,可以采取两种另外的程序或途径,即通过最优化途径和“满意”途径来确定一个偏好的目标。具体内容如下:

①最优化途径

寻求最优化途径是一个由如下三步组成的分析程序:

a. 在目标之间确立一个相对价值和交易的系统:

b. 确定目标的偏好顺序和优化序列;

c. 除最重要的目标外,在最低限度上的目标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将其他目标转变为约束或限制。

②“令人满意”的途径

“令人满意”途径不寻求最优化的解决办法,不必考虑目标应如何排列或口标冲突应如何加以解决,采用这种途径者(满意者)不必为这种事情担忧—因绩效标准过于“严密”而找不到可能的解决办法。

③两种途径的关系

与“最优化者”力求在特定的场合找到问题的最好的解决办法不同,“满意者”认为,在现实世界的问题中,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和价值冲突,不要去指望获得任何“最优化”东西,最可能的是找出“足够好的”东西。为做到这一点,‘瞒意者”根据自己的判断来确定界限并寻求可行的解决办法。

(3)目标最优化的方法及技术

多目标的最优化问题实质卜是在各种目标和各种限制条件(约束)之间寻求一个合理的妥协问题。在一般决策分析以及公共决策分析中,人们提出了种种方法及技术来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陈湛匀在《现代决策分析概论》一书中提出丁目前常用的几种多目标决策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及其应用。

①化多为少法。由于直接解决多目标问题最优化比较困难,因此应把它们化解为容易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