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利用规划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土地利用规划是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发目标标,依据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合理的组织。是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
2. 城镇用地规模
【答案】城镇用地规模是指到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大小。城镇用地规模一般以城镇用地的面积来表示,是常用的表示城镇开发程度的量化指标。
3. 分区方法
【答案】分区方法是指土地分区所采取的依据,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还小完善,对土地用途管制分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较少,以往划区方法基本采用德尔菲法,依靠专家和技术人员,根据土地的现状用途和规划用途划区。采用的其他方法还有:指标法、因素限制法、聚类分析法、星座聚类法、叠图法等。
4. 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答案】土地利用战略目标是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核心内容,体现土地利用的目的。土地利用战略目标是协调用地矛盾,保持土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保证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的需要,使国民经济有计划、协调、稳定发展。协调用地矛盾,保持土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一要吃
,保证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的需要,使国民经济有计划、协调、稳定发展是全国和饭,二要建设”
各个地区土地利用的总目标,也是土地利用战略总目标。
5. 地域分异原理
【答案】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的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受地域分异规律支配的这种分化,造成各地土地利用的模式和水平差别很大。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两种:一是太阳辐射,二是地球的内能。它们在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上或时间上的作用都是不平衡的,其作用的效应呈现出显著的矛盾。两者在地表自然界中异质的特殊作用,决定了地域分异的两个最基本的、最普遍的规律,即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6.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答案】土地开发整理,是指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对农村宜农未利用土地、废弃地等进行开垦,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行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指投资主体明确、独立核算、按照一定的程序独立运行,对未利用土地、废弃地或己利用土地实施开发整理的投资项目。
二、简答题
7. 如何建立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控制下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相协调的规划体系?
【答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建立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控制下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相协调当规划体系:
(1)法定图则。为了保证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的实现,必须建立城乡统一的“法定图则”控制性规划制度,借鉴香港和深圳城市规划体系中“法定图则”制度之经验,将法定图则制度引入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中,形成策略规划与法定图则相互协调的城乡一体化规划制度。“法定图则”实际上是一种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法定图则”代替目前城市规划中实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实施的分区管制制度,作为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中具有法律效力的控制性规划,可以构建出新的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2)发展管制与发展许可方式。发展管制方式分为法定管制和非法定管制。法定管制的内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制定的土地利用管制规则制定; 非法定的管制则主要是指土地契约及指导性土地利用技术准则制定。发展许可分为经常性用途许可和特许用途许可。其发展许可依据法定图则的要求分为通常性许可(也称为经常性许可)和特许性许可。经常性许可可以不通过规划部门的审批即可直接使用土地,用地部门可直接办理用地手续; 特许用途许可必
,用地部门应根据规划部门的许须经过原规划批准部门的认可才准许使用土地(或变更土地用途)
可办理用地手续。
8. 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和内容。
【答案】(1)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发目标,依据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在空问上和时问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合理的组织。
(2)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①确立土地利用目标。土地利用目标是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所要达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一种土地利用状态。一些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本身就是土地利用目标。一个良好的土地利用规划必须做到目标明确,土地利用方向清晰。
②确定土地利用指标。土地利用指标是指各种功能用地所要求达到的数量及质量要求,既可以是相对指标,也可以是绝对指标。相对指标一般以用地结构表示。绝对指标以用地规模或质量程度表示。
③土地利用分区与用地配置。土地利用分区是指依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以及土地基本用途的功能、对策的差异性和一致性划分土地利用单元。处于同一区域的土地在自然条件、社会
经济条件以及土地的用途、功能对策等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
④工程布局与用地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部门规划中所确定的工程项目要落实到土地利用规划中。各种工程规划要统一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中进行相互协调。将各种工程布局,如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电力通讯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垃圾处理工程、生态防护工程等,落实在同一张土地利用规划图上。
⑤制定土地利用规则。土地利用规则是指按土地利用分区,依据法律、法规和规范对各类土地用途区的土地利用活动实行的限制,表现为对各类土地用途区中的允许、限制和禁止用途的有关规定。土地利用规则一般是在土地利用分区的基础上拟定的。
⑥拟定规划实施措施。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后,还应对规划的实施提出具体措施,以保障规划得到有效的执行。具体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四个方一面的措施。
9. 什么是土地用途管制?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依法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条件,并要求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的强制性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土地用途管制是一种约束机制,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违法占用,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土地用途管制是一种可以解决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失灵的政府管制。
(2)土地用途管制划定的具体用途必须经过一定的科学程序和法定程序,它是一种法定用途,具有法律意义,它是符合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与其对应的详细规划要求的用途。
(3)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土地用途由一种用途变成另一种用途时,必须由土地使用者提出书面申请,经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审查并获批准,领取土地用途变更许可证,办理土地用途变更登记等手续后,才能把土地用途从一种用途变更到另一种用途。
(4)如果土地使用者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有关管理部门非法批准改变土地用途,则将受到经济、行政和法律的处罚。
10.简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分类。
【答案】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大体上可以分为下面三大类。
(1)政府投资项目、法定投资项目和社会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指各级政府直接投资建设的开发整理项目。目前,主要指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各级地方政府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两种,简称国家投资项目和地方投资项目。
法定(义务)投资项目指用地单位和个人履行“耕地占补平衡”或土地复垦义务自行实施的投资项目。
社会投资项目是指由企业或个人以营利为目的投资建设的项目。国家有关政策与法规对社会投资土地开发整理事业给予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