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师范大学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所632中外音乐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稿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选择题

1. 相和大曲中,每段歌唱后在器乐演奏下跳舞的部分叫做( )。

A. 艳

B. 解

C. 趋

D. 乱

【答案】B

【解析】相和大曲是汉代北方兴起的一种汉族传统音乐形式,其中包含汉代北方流行的各种汉族民歌,其中有原始的民歌,也有根据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解”指大曲的主体部分,组成大曲的每一小曲为“解”,它包括多段歌唱曲及每段后面的“解曲”,其歌唱部分重于抒情、中速,大曲一般至少有2-8解。

2. 一般认为,说唱艺术“弹词”是由( )发展而来。

A. 鼓子词

B. 唱赚

C. 诸宫调

D. 陶真

【答案】D

【解析】弹词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曲艺。流行于中国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说唱文学形式。起源于宋代的陶真和元明的词话,开始出现于明中叶,至清代极为繁荣,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作品最多的一种。由说、嘘、弹、唱等部分组成,唱词以七言句为主,间有三言衬字。

3. 清商乐较之相和歌吸收了南方音乐的成分,主要是吴歌和( )。

A. 越歌

B. 西曲

C. 楚歌

D. 南曲

【答案】B

【解析】清商乐又称清商曲,隋唐时简称清乐。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兴起并在当时音乐生活中占居主导地位的一种汉族传统音乐。它是晋室南迁之后,旧有的相和歌和由南方地区汉族民歌发

展起来的“吴声”、“西曲”相结合的产物,是相和歌的直接继续和发展。

4. “三分损益法”最早记载于以下哪部著作中( )。

A. 《国语》

B. 《论语》

C. 《管子》

D. 《吕氏春秋》

【答案】C

【解析】三分损益法的记载最早见于《管子·地员篇》,只算到5个音,到《吕氏春秋·音律篇》时,用此法已经算全了十二律的长度规范。

5. 宋人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方称为( )。

A. 勾栏

B. 大乐署

C. 均容直

D. 瓦舍

【答案】D

【解析】宋人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方称瓦舍,又称瓦肆、瓦子; 百戏杂剧演出的场所称勾栏。

6. 唐代大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 )。

A. 《兰陵王》

B. 《秦王破阵乐》

C. 《霓裳羽衣舞》

D. 《太平乐》

【答案】C

【解析】《霓裳羽衣曲》是唐代大曲中汉族音乐与外来音乐相结合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全曲由36段织成。但唐大曲的段数多寡不等,有数段、十数段或数十段者。

7. 宋代百戏杂剧的演出场所是( )。

A. 勾栏

B. 瓦舍

C. 神楼

D. 腰棚

【答案】A

【解析】勾栏,又作勾阑或构栏,是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也是宋元戏曲在城市中的主要表演场所,相当于现在的戏院。

8. 汉代最为著名的角抵戏是

A. 《优孟衣冠》

B. 《东海黄公》

C. 《踏谣娘》

D. 《兰陵王》

【答案】B

【解析】汉代最为著名的“角抵戏”是《东海黄公》,由于《东海黄公》已是一种故事表演,因此有人认为它是中国戏剧称为一门独立艺术的开端。

9. 姜夔是以下哪个朝代的音乐家( )。

A. 唐代

B. 五代十国

C. 北宋

D. 南宋

【答案】D

【解析】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都阳(今江西省都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10.《白石道人歌曲》中收录的词调歌曲用以下哪种谱式记写( )。

A. 俗字谱

B. 半字谱

C. 减字谱

D. 工尺谱

【答案】A

【解析】《白石道人歌曲》一书中收有祀神曲《越九歌》10首,词调令、慢、近、犯17首,琴曲《古怨》1首。其中《越九歌》旁缀律吕字谱,已标明不同音高; 词调是用工尺旁谱,流传中多有讹误之处,后辈研究者对此看法不一; 琴曲《古怨》是减字谱,可弹奏。

二、简答题

11.简述春秋战国“礼崩乐坏”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这时西周固有的礼乐制度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主要表现在:

(1)王室文化向诸侯文化下移。西周与春秋早期,周王室掌握着技术百工和文化典籍,形成了天下独尊的王室文化。在春秋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在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领域出现了与周礼要求不相融的局面,具体表现在势力强大的诸侯开始变王田为私田,变分封制为郡县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