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814社会学研究方法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交互分类
【答案】交互分类是一种专门用来分析两个定类变量(或一个定类变量,一个定序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它是将研究所得的一组数据按照两个不同的变量进行综合的分类,其结果通常以交互分类表(又称为列联表)的形式反映出来。
交互分类可以较为深入地描述样本资料的分布状况和内在结构,还可以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解释。
2. 经典实验设计
【答案】经典实验设计又称古典实验设计,或双组前后测模式,是最基本同时也是最为标准的实验设计。其包含了实验设计的全部要素: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自变量(实验刺激)、因变量,以及随机指派。
经典实验设计的实施步骤如下:
(1)随机指派实验对象到实验组和控制组;
(2)对两个组的对象同时进行第一次测量,即前测;
(3)对实验组给予实验刺激,但不对控制组实施这种刺激;
(4)对两个组的对象同时进行第二次测量,即后测;
(5)比较和分析两个组前后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别,得出实验刺激的影响。
实验刺激的影响=实验组的差分-控制组的差分
=(后测1-前测1)-(后测2-前测2)
如果实验组差分(的绝对值)比控制组差分(的绝对值)大,则说明实验刺激对因变量有影响; 如果实验组差分与控制组差分相等,则实验刺激的影响为零,即自变量对因变量不起任何作用; 如果实验组差分比控制组差分小,说明实验刺激对因变量的影响是负向的。
3. 封面信
【答案】封面信是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它的作用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的目的、调查单位或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大概内容、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结果保密的措施等。封面信的语言要简明、中肯,篇幅宜短不宜长,短短两三百字最好。
在封面信中,应该说明的内容有:
(1)调查者的身份;
(2)调查的大致内容;
(3)调查的主要目的;
(4)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和对调查结果保密的措施。
4. 控制组
【答案】控制组又称对照组,它是各方面与实验组都相同,但在实验过程中并不给予其实验刺激的一组对象。控制组的作用是向我们显示,如果不接受实验刺激那样的处理,那么实验组将会发生什么。在实验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仅观察接受实验刺激的实验组,同时他们也观察没有接受实验刺激的控制组。并通过比较对这两组对象的观察结果,来分析和说明实验刺激的作用和影响。
5. 开放式编码
【答案】开放式编码其具体做法是:①研究者先设置一些主题,同时,将最初的代码或标签分配到资料中,以便将大量零散的、混杂的资料转变成不同的类别; ②研究者慢慢地阅读实地记录,寻找评论的项目、关键的事件或主题,然后标上记号; ③研究者在记录卡片的边缘写一个初步的概念或标签,并用红笔或其他方式作出明显的标记。在这一过程中,研究者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创造新的主题,也可以在后来的分析中改变原来的编码。
开放式编码要求研究者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尽量排除个人的偏见和研究界的定见,将所有的材料按其本身所呈现的属性分类。
二、思考与实践
6. 一致性比较法与差异性比较法之间的差别是什么?_者能否同时使用? 说明为什么能或者为什么不能。
【答案】(1)一致性比较法与差异性比较法的差异:
①一致性比较法将注意力集中于各个不同个案中所具有的共同的特性上,并通过运用一种排除的过程来进行。其基本思想是:研究者先找出小同个案所具有的某种共同的作为结果的特性,然后冉比较各种可能的作为原因的特性。如果某种被看作原因的特性不为所有具有共同结果的个案所共有,那么,研究者就将这种特性从可能的原因中排除掉,而所剩下的那种为所有个案所共有的特性则为可能的原因。
②差异性比较法可以说是一致性比较法的“双倍应用”。差异性比较法的基本思想是:研究者先找出那些在许多方面都十分相同,但在少数方面不同的个案; 然后找出那种使这些个案具有相同的原因和结果的那些特性,同时找出另一组在这种结果上与此不同的个案,即找出那些不出现第一组个案中的结果的另一组个案; 这样,研究者就可以比较两组个案,查找那些在不出现结果特性的个案中,也没有出现的原因特性。这种没有出现的特性就是结果的原因。
③一致性比较法与差异性比较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差异性比较法不仅从正面的个案(即那些具有共同的原因和结果特性的个案)中获得信息,同时,它还从反面的个案(即那些缺乏结果特性的个案)中增加信息,因而这种比较方法的结论更加准确。
(2)一致性比较法与差异性比较法二者能够同时使用。因为二者的运行原理不同,研究者运用一致性比较法能够找出为所有个案共有的特性的可能的原因。而研究者使用差异性比较法可以找出出现某些特性的原因。研究者可以运用这两种方法,然后对比结论,从而能够对研究结果更加完善。
7. 试举例说明问卷设计中封闭式问题的基本类型。
【答案】封闭式问题,包括问题及答案两部分,形式复杂得多。封闭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填空式。这种形式常用于那些对回答者来说既容易回答,又方便填写的问题(通常只需填写数字)。比如:您的年龄?___岁。您家有几口人?_____口。
(2)是否式。即答案只有肯定与否定两种,回答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一。这种形式在民意测验所用的问卷中用得最多。特点是回答简单明确,划分界线分明,被调查者可以被严格地“一分为二”,即分成两类不同的群体。这种形式的弱点是,得到的信息量太少,类别太粗,不能了解和分析回答者中客观存在的不同层次。比如:您是待业青年吗? 是__否__。
您是否住在本市? 是___否____
(3)多项选择式。即给出的答案至少在两个以上,回答者选择其一。这是问卷中采用得最多的形式。比如:您的婚姻状况?___。
A 、未婚
B 、己婚
C 、离婚
D 、丧偶
E 、其他
(4)矩阵式。当询问若干个具有相同答案形式的问题时,可以将其设计成矩阵形式。这种形式的优点是节省空间,使问卷显得紧凑。同时,由于同类问题集中在一起,回答方式也相同,因而也节省了回答者阅读和填答的时间。比如:您觉得下列环境问题在您居住的城市里是否严重? (在每一行的适当横线上打)
很严重 比较严重 不太严重 不严重 不知道
①噪音 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
②烟尘 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
③污水 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
④垃圾 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
(5)表格式。表格式与矩阵式十分相似,格形式的问题除了具有矩阵形式的特点外,还显得更为整齐、醒目。要注意的是,矩阵形式和表格形式虽具有简明、集中的优点,但也容易使人产生呆板、单调的感觉,故不宜用得太多。另外,这两种形式虽可节省版面空间,但并不减少问题的数目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