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苏州大学社会学院825管理学原理(旅游管理)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

【答案】就组织特定的内涵而言,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形式而建构起来的社会集合体,为了满足自身运作的要求,必须要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行为准则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机构和制度,否则组织就会是一盘散沙。而组织文化的任务就是努力创造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和共同的行为准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特定的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从而也就形成自己独特的哲学信仰、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于是每个组织也都具有自己特定的组织文化。

2. 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哪些程序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呢?

【答案】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其含义包括: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既可以是单个的管理者,也可以是多个管理者组成的集体或小组); 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和利用机会,即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为了利用机会。

在管理过程中,通过以下程序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正确理解决策制定的每个阶段。决策制定过程的步骤,它包括8个基本步骤。整个过程开始于识别决策问题和确定决策标准,以及为每个决策标准分配权重,然后进入到开发、分析和选择备择方案,这些方案要能够解决你的问题。接下来是实施备择方案,以及最终评估决策的结果。对于每个阶段都应该与实际相结合,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并且使每个阶段之间能够很好地衔接起来。

(2)区别利用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是指管理者在处理常规问题时用到的模仿先例的决策。而非程序化决策是具有惟一性的和不可重复性的决策。当管理者面临结构不良或者独特的问题时,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它要求采用非程序化决策方法现裁现做,根据问题定制解决方案。实世界中,很少有哪个管理决策是完全程序化的或完全非程序化的,这是两种极端情况,绝大多数决策是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作为领导者应该正确分析每次问题出现的原因和采取最合适的解决方法,使之得到合理地解决,最终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3)遵循有界理性的决策标准。尽管完美理性存在着局限性,管理者仍然被期望在制定决策时遵循理性的过程。管理者知道一个“好”的决策者应该做哪些事情,包括识别问题、考虑备择方案、

收集信息以及果断地但又是谨慎地采取行动。因此管理者被要求具备正确的决策行为,做到这一点,管理者就会对他的上级、同级以及下级表明他们是有能力的,以及他们的决策是理智的和经过周密考虑的。由于管理者不可能分析所有决策方案的所有信息,因此他们只是制定满意的、而不是使目标最大化的决策。换言之,他们所接受的决策方案只是“足够好”的,他们的合理性受到他们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

总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应该认真分析目标的可行性以及解决力一案的合理性,从决策制定的每个阶段入于,遵循有界理性的评判标准,使资源更有效的利用。

3. 简述组织文化的内容。

【答案】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组织文化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最能体现组织文化根本特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l )组织的价值观

组织的价值观是一种以组织为主体的价值观念,是组织人格化的产物,是组织所信奉和推崇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组织内部全体员工对组织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及指导上述活动的一般看法和基本观点,它包括组织存在的意义和目的、组织中各项规章制度的必要性与作用、组织中人的行为与组织利益之间的关系等。可见,组织的价值观为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方一向和指南。

(2)组织精神

组织精神是组织经过共同奋斗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组织精神是指导组织运作的哲学思想和主导意识,通过领导者的引导、宣传、教育、示范以及员工的积极参与配合,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它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是凝聚组织成员的精神动力。

(3)组织伦理

组织伦理是一种微观的道德文化,它以道德规范为内容和基础。一方面,组织伦理是一种善恶评价,可以通过舆论和教育方式,影响员工的心理和意识; 另一方面,组织伦理又是一种行为标准,可以通过规章、习惯等成文或不成文的形式,调解组织及员工行为。

4. 在制订和实施纠偏措施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①要判断偏差的严重程度,是否足以构成对组织活动效率的威胁,从而值得去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②要探寻导致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2)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需要纠正的可能是企业的实际活动,也可能是组织这些活动的计划或衡量这些活动的标准。

(3)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纠偏措施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

①使纠偏方一案双重优化;

②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

③注意消除人们对纠偏措施的疑虑。

二、计算题

5. 某电信产品的消费量与价格的关系为:Q=10000000-2000000P,其中Q 为电信产品消费量,单位为分钟,P 为价格,单位为分 ( 0.01元)。该产品变动成本为0.1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该产品的最优定价应该是多少?

【答案】该产品可获得的总利润为:

π=(10000000-2000000P ) P-0.1 (10000000-2000000P )一固定成本

令上式的一阶导数为零,即对P 求导,可得下面的式子:

10200000-4000000P=0

P=2.55分

即,该产品的最优定价是2.55分。

6. 以下是一项工程的工作关系图,射线上的数字为该项任务所需的工作天数,请论述该工程在进度管理卜应着重抓住哪些关键任务?

【答案】应主要抓①②④⑤⑧这几道工序。每道工序到下一道工序选出耗时最长的工序,总工期就由它们的耗时之和决定。在本题中,可以看出最长的工序路线是①→②→④→⑤→⑧这条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