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法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教程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规划
【答案】社会规划是人们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指导社会变化的过程,是人们在对社会运行规律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运用人类掌握的知识和科学技术,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实现人们的社会发展目标的总过程。
2. 社会调查研究
【答案】社会调查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并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科学地阐明社会的状况及其变动规律的认识活动。
3. 功能主义
【答案】功能主义又称结构功能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也代表着一种社会学研究的思想潮流,在20世纪的社会研究领域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德、帕森斯、默顿等人。结构功能主义者是把社会看作一个类似于有机生命体的一个整体系统,它由各个子系统和具体部分组成,而每个系统和部分又承担着整体社会的一部分功能,正是以这些功能的发挥,使得社会整体得以存在,因此,他们从社会整体存在的必要性出发来分析个体行为和社会制度、社会现象,认为所有社会现象必然是某种功能性的体现,功能主义由此得名。
4. 社会进步与倒退
【答案】那些有利于促进人类的福利、平等和发展的变迁被称为社会进步; 阻碍甚至与此相反的变迁被认为是倒
5. 越轨行为
【答案】社会越轨又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的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规范的功能是制约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规定社会活动空间,它本身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由于人们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及阶级地位的差异性,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
6. 个案调查
【答案】个案调查是选择某一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收集与它有关的所有资料,对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细致分析的研究方式,一般采用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
二、简答题
7. 什么是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它们的关系如何?
【答案】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的含义及其关系主要表现为:
(1)主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的含义
①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也称主流文化,在该范围内,主文化作为正统,有一定的行为导向功能,同时也就对不认同主文化的成员具有压力;
②亚文化是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另类”,与主文化相比,常常处于劣势,但有时它又具有新意;
③当亚文化对抗、排斥主文化的价值规范、生活方式及其标准时,就演化为反文化。
(2)主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之间的关系
①主文化与亚文化
a. 主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差异一般发生于局部,即他们生活的某一方面,也可能发生于诸多方面,主文化与亚文化之分具有相对性,当群体范围发生变化之后,原来的主文化可能就会变为亚文化,而亚文化也有可能变为主文化;
b. 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区分有时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不同的文化模式只是处理具体问题方式上的差异,如城市中是举行传统婚礼还是采用新式婚礼的问题上,主文化与亚文化之别一般不会产生族群内部的冲突。但在有些情况下主文化与亚文化之别却是本质上的,如婚居与未婚同居这两种行为模式就有本质性差别。
②反文化与主文化和亚文化反文化可以视为亚文化的一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作为主文化对立面存在的反文化比比皆是。但是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文化发展趋势来看,反文化有时也会发挥积极作用。
8. 社会学的基本视角有哪些?
【答案】社会学的基本视角主要有:
(1)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把一些重要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出现和变化看作是受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支配的。
(2)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当代结构功能分析理论的代表是帕森斯和默顿。结构功能分析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协调的、各部分之间互相整合的行动体系。古典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迪尔凯姆。他从社会结构方面去分析个人行为,社会不可能用满足个人欲望的办法来解决需求,只能对个人需求施加约束和控制,使每一个人都感到不可以过分追求,这样成员就有了共同目标,社会就有了秩序。假如这种秩序被打乱,社会对个人意愿的控制失效,就会出现“失范”现象。
(3)符号互动论的观点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建立在人们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基础之上的,没有沟通和互动也就没有社会生活。而互动是通过符号(包括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象征符号)进行的。
(4)冲突论的观点冲突论者认为所有的社会组织都是建立在权力等级制中的,是不断地进行争夺权力和权威的斗争过程和场所。
(5)女性主义视角女性主义的研究者主要是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进行研究的。在
思考社会学的研究是否是用男性的观点替代了女性的观点,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是不是影响了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
9. 简述角色失调的主要表现
【答案】角色失调,是指角色扮演中出现的社会角色内部或角色之间的矛盾、失调等现象。常见的角色失调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角色距离在现实生活中,社会赋予某种角色的规范与角色扮演者的实际表现常常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角色期待与角色表现之间不相匹配的情况为角色距离。
(2)角色冲突角色冲突的发生分为三种情况:
①一个人承担多种角色时,不同角色的期望之间发生矛盾、对立或抵触,如一位妇女作为经理可能忙于事业,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社会角色期望她在家庭生活上应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
②不同的人所扮演的相对角色之间发生矛盾,如丈夫与妻子、父母与子女、邻居之间、顾客与服务员、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冲突等。
③一个人承担同一角色时存在的矛盾,一般称之为角色紧张,如一名学生,按照角色要求应该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但可能又因为不想让别的同学感觉难堪而不积极表现,这时他(她)就会经历角色紧张。
(3)角色不清角色不清,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在社会变迁中,当一种新角色初次来到社会上时,社会还没有来得及对它的权利义务做出明确规定,角色承担者本人不清楚,其他人对这一新角色的看法也有分歧,角色不清便由此产生。只有通过长期互动,当社会为它规定了明确的规范后,这种角色不清才能清除。
(4)角色中断角色中断,指在一个人所承担的前后相继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人们在一生中随着年龄和多方面条件的变化,总会依次承担多种角色。角色中断的发生是由于人们在承担前一种角色时并没有为后一阶段所要承担的角色做好准备,或前一种角色所具有的一套行为规范与后来的新角色所要求的行为直接冲突。
(5)角色失败角色失败,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到更多的矛盾。按照角色失败的结果,通常可将角色失败分为两种情况:
①角色的承担者不得不半途退出角色。例如,夫妻双方的矛盾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双方无法共同生活,最后以离婚告终,离婚后,双方的夫妻角色便停止了。
②虽然还处在某种角色的位置上,但其表现己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如父母的角色是负有教育子女的义务的,当某一对父母的子女不但没有好学上进,反而堕落为犯罪分子时,这对父母虽然仍处在父母的角色上,但他们的角色扮演已被证明是不成功的。
10.如何理解全球化过程对我国现代化的意义?
【答案】全球化是一个涉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涉及多种学科、具有多种维度的历史过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