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20新闻传播史论(2)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结构通讯的原则。
【答案】构思通讯的过程,是指结构通讯的过程。在结构通讯的过程中,即从抓主题思想入手的结构过程中,既要尊重新闻事实本身的条理性和内在联系,又要尊重受众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以达到好的传播效果。在结构通讯的过程中,以下原则行之有效:
(1)表现事实为本的原则
新闻通讯是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在安排结构时,首先要研究所报道的新闻事实的类型,以清晰表现事实为目的,而不是要事实去服从体裁、结构的需要。如果是一个完整的事件,可考虑用纵式顺叙的结构; 如果是现场材料,可考虑写成新闻特写。
(2)表现主题为本的原则
主题是构思通讯的第一关,也是结构安排的“灵魂”。它是通讯“内在结构”的主线。提炼主题,用事实材料来表现主题,是记者最能发挥创造力的地方。在构思通讯结构时,要围绕主题来理顺全部事实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层次排列,将通讯的“意义性”结构表现得十分集中和鲜明,不可因硬模仿形式上的体裁、结构而打乱内在结构,即“意义结构”的逻辑脉络,使通讯的外部结构形式成为脱离主题的、没有生命的文字堆砌。
(3)简洁清晰原则
所写的每一篇通讯必须对人对事的各种复杂联系进行切割,只挑选出表现主题最有力的材料,这样才能使主题与素材相对简约清晰,易于受众的理解和记忆。而这种切割,又不能对真人真事的本来面目“伤筋动骨”,要符合新闻人物和新闻事实的内在逻辑。因此,在结构通讯时,务必使篇章宁小毋大,防止形神具散,要使主题集中,材料必须精当,以一当十。只有这样,剪裁方可显其清晰、亮丽、简约。
(4)均衡对称原则
“均衡对称”原则是新闻事实内在的逻辑性和整体性在外部结构中的表现。“均衡对称”原则要求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①要有层次意识。在构思时,要讲究每个层次上的清晰和前后层次的排列递进联系,事例的大小要大体相当、编排对称。
②写新闻小故事一般一篇文章一个事例,而写较大的典型则需要几个骨干事例。
③段落、层次之间的材料安排要考虑意义上的互异、互补。
互异,是指段落、层次之间的思想观点和新闻素材要保持某种不同的侧重点以示区别; 互补,
是指各层次、段落之间要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所使用的材料不能互不相干,更不能相互矛盾,而应互相联系,互相支撑,层层递进。
④通讯的首尾衬托、互相照应,以突出整篇文章的整体感。
(5)跌宕起伏原则
跌宕起伏,是指根据受众的阅读心理,在通讯结构的安排上注意形式变化,充分利用纵式结构或横式结构所提供的时空框架,组织出具有美感特征的通讯结构。这种结构充分利用人的好奇心而设置悬疑之处,能够吊起受众的胃口。
2. 怎样认识导语在消息中的地位?
【答案】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在消息中,导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语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
读者接触媒体,尤其是接触传统的印刷媒体一一报纸,首先是为获取新闻,了解新的信息,而且他们的阅读行为匆忙,他们总是希望在有限的时间之内,立即抓住新闻中的要害。
(2)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o
记者辛苦采集的信息能否为读者所接受,关键在于能否让读者将新闻作品读完,而导语是吸引读者的关键。导语精彩、内容与形式俱佳,可引导读者耐心地甚至兴味盎然地接着读,否则他们会另有所爱。
(3)为全篇定音。
导语为一篇之首,它确定写作重点,抓住材料的要害,材料的取舍便有依据、准绳。导语决定消息的基调,消息的主体部分应按这个基调展开叙述。
3. 社会观察通讯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案】社会通讯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拓展了通讯文体的报道视野,促进了通讯由“典型报道”的写作模式向新闻文体的回归。 ①在选题和报道对象上,社会观察通讯自成一体,开拓了人物、事件、风貌、工作以外的另一领域,即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这不仅极大地开阔了通讯的报道视野,也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一种迅速反映现实、监督社会生活的有力武器。
②它在通讯的写作理念上有较大创新。社会观察通讯产生之初就突破了传统通讯写作“非黑即白’夕、“直线思维”、追求对报道对象的“终极性结论”等典型报道的写作模式,而以多角度、多侧面的“立体报道”方式,曝光社会万象,展示社会矛盾,追踪动态中的时代思潮,以新鲜的信息和敏锐的视角,为新闻写作领域吹进创新之风。
(2)满足受众对社会信息的获知欲及追求社会公正的愿望
在社会转型期环境大变动的背景下,一方面受众迫切地需要得到有关社会的各种信息,以加强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了解,从而跟上时代潮流,作出自己定位的抉择; 另一方面社会各阶层的不同人群也会对大量新的社会现象产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意见,需要有一个表达、宣泄、沟通的
渠道。社会观察通讯在这两个方面都可以发挥信息传播与服务的作用。
①它的选题来自社会实践,并集中于那些普遍存在的新现象、新问题,因此它可以比较及时地向受众提供有关的最新社会信息。
②社会观察通讯中的相当一部分以揭露、批评报道为主,而它所揭露与批评的重点往往是贴近百姓生活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社会不公正的现象。这类通讯不仅更全面、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而且代表了民意民情。对受众来说,它可以成为一个宣泄某些不满的渠道。而从全社会来看,通过这种类型的通讯进行“密集的小批评,’,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排气阀”作用,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3)设置议题,自下而上地行使新闻监督权
社会观察通讯强调从社会生活中选题,强调以调查采访为主,这些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把受众关心的话题变成具体的新闻报道,然后通过媒体传播进一步提升这个话题的社会关注度,直至把这个话题“设置”进社会议题,引起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这些话题一旦进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就有可能得到解决了。这是一条己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行使新闻监督权的途径,即:把受众关心的话题变为媒体报道的热点或焦点,再进入政府的议事日程,使社会一媒体一政府之间,形成良陛互动,社会问题就有可能不断得到解决。
社会观察通讯经常是通过调查性报道完成的,从选题到采访均由媒体与记者独立进行,也就是说媒体与记者在这种题材的报道中,相对能够发挥主动认识与干预社会的作用。我们注意到优秀的社会观察通讯一直在关注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关注着可能引起冲突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关注着各种社会人群的生存状态,特别是关注弱势群体,为弱者说话,这几乎成为社会观察通讯的一个重要的选题特征。
4. 特写与消息、通讯之间有何区别?
【答案】特写是从消息和通讯之间衍生出来的一种报道形式。它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剖面”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1)特写与消息的区别
特写与消息都要求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两者的区别在于,消息往往择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断,浓笔展开。即消息是以简洁和用事实说明问题取胜,而特写则以描绘新闻事件中有形象感的镜头取胜。
(2)特写与通讯的区别
①特写比通讯更强调时效性、新闻性。
②在报道同一件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向读者展示其纵断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 而特写则集中笔力着重展示新闻事实的某一个横断面,不一定需要完整的情节。
③特写比一般通讯写作更集中、细腻、突出,而且写作手法更迅速与洗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