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20新闻传播史论(2)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导语的修辞技巧有哪些?
【答案】导语的修辞技巧主要包括:
(1)设问
导语以提问方式开头,主体部分围绕导语提出的问题展开叙述。以提问方式写作的导语,有助于读者把握新闻事实的要点,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促使记者抓住要害,明确消息主体的写作方向。
(2)拟人
导语中将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活”起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技巧可以使导语带有感情色彩,令读者受到某种程度的打动,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一步阅读全篇。
(3)借用
借用诗词典故、歌曲唱词等来揭示新闻内涵,为导语增色。这种写法可使导语富有情趣,使消息一开头就有诗情画意,从而唤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者以轻松愉悦的心情阅读下文。
(4)对比
在导语中,将两个极端的事物加以对照,形成巨大反差,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这种对比的写法,有助于揭示事物的特点、阐明新闻主题。
(5)直呼
导语以第二人称“你”或“您”直呼读者,与读者对话。这样可拉近与读者的距离,造成一种亲切自然的交流气氛,使读者产生亲近感,从而乐于接受记者的观点或忠告。
(6)排比
以结构相同或语气一致的成排句式构成导语或导语的一部分,形成排比式导语。这种手法可以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导语的气势,使导语带有节奏感。
(7)惊警
导语以惊醒、警戒的语句,强烈唤起读者注意。这种写法可造成震动效果,造成一种紧迫感,使读者为之一惊,不能不注意。
2.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
【答案】新闻跳笔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写作笔法,在新闻写作中,无论消息还是通讯,都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掌握,并进而实际应用“跳笔”这种新闻写作方法。
(1)短段落,多分段。段落是区分内容和层次的手段。跳笔在提行分段上的一个特点,即核心是多分自然段,并且每段都不长,用短段落来划分内容与层次。
(2)断裂行文。新闻跳笔所要求的“断裂行文”,是指段落之间小按照时间的顺序和事实的原始过程从头排列,不面面俱到,不平铺直叙,不必顾及程序、顺序或者层层推理的逻辑,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着力突出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事实,把它们之间用跳跃的方式组织起来。段落之间可以彼此没有联系,无需过分地注意文字的连贯性和上下文的过渡与衔接。
(3)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蒙太奇”是一种电影手法,指镜头的组合和连接的一种技巧,是新闻跳笔在通讯写作中的特殊运用。即把通讯中的某些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然后在这样的段落之间,运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按照类似电影镜头推拉摇移,把它们连接起来。
(4)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在通讯的写作中,跳笔使用得更加灵活。在行文中,可以是事实主体之间、描述与议论之间、现场与背景之间的变化与跨越; 可以是由远到近或者由近到远的时间与空间跨越; 也可以是概述到细节的粗与细、简与繁的跨越; 还有各种笔法,例如倒叙、插叙、比喻、排比等之间的跨越。
3. 你认为写作人物特稿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答案】人物特稿写作的技术要点如下:
(1)写作人物特稿首先要对下面两个问题做出明确回答:
①为什么现在要写这个人? 这关系到对所报道人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只有准确地认识了人物的报道价值,才能使报道具有影响力。这需要对所报道的人物与民众需求之间的关系、所报道的人物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合理的结论。
②报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是对人物特稿报道主题的确认。当确认了人物的新闻价值之后,就要考虑怎样从这个人物的人生经历中找到一个最能打动受众的报道主题。这个报道主题应该是最具有新闻价值的,这个人物的所有精彩的阅历、故事、言语都应该紧紧围绕这个报道的主题进行编织。
(2)写作人物特稿需要注意的事项
①即使是写作人物的人生历程,也要抓住重点。因为只有突出重点,才能集中表现主题,才能吸引受众。
②即使是写作人物的人生片段,也要注意到构成人物整个人生的背景。因为只有全面了解了人物的全部人生经历,你才能深刻地认识你要表达的人物人生片段的意义。
(3)人物特稿的结构方式
“现在一过去一现在一将来”一一这是写作人物特稿的一个有效的结构框架。
①从人物的现在开始是把人物最新的情况告诉读者,这往往是提起读者阅读兴趣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也是揭示人物新闻价值的最有效的力一法。
②接着可以展开对人物的报道,这时就要涉及人物阅历的更为广阔的背景。无论是人物的童
年,还是他的婚姻; 无论是他接受的教育,还是他开创的事业; 无论是他的成功,还是他的失败,人物人生经历中的故事都可以调用。这是让读者了解历史、了解由来、了解“为什么”的重要时刻。
③然后再回到现在。由于有了历史情况的铺垫,此时可以更深入地交代人物当前的情况,用更丰富的资料更深入地说明报道的主题。这个时候写人物“现在”的状况,与报道开始时不同,开始的“现在”是引子,此时的“现在”是骨干。
④最后可以瞩目于未来。诸如人物对未来的筹划,人物的生活和工作有可能发生的变化等。
(4)写作人物特稿时,需要的内容要素“镜头感”的画面,这种画面对于再现新闻事件的场景、新闻人物的经历往往都是非常有效的。细节在特稿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形象的画面,更重要的是用形象的力量传递思想和情感,让读者更加接近新闻的真实。
4. 通讯选材需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通讯要具备说服力和吸引力,所用的材料必须充实丰满。为满足读者的特殊要求,如详细、生动等,通讯对选材的要求比较高,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要围绕主题选材,选材忌重复这三方面,(1)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
由于人们更容易接受“暗示”出来的道理,记者要通过新闻事实表态、发言,被传播的这类事实就必须典型,既普遍存在而又富有个性,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
选材的典型性含义:
①突出,即所选材料较一般事实材料突出,有特点;
②普遍存在,即所选事例无论大小,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事件。
(2)要围绕主题选材
围绕着主题,选择能够表现主题的事实材料,是记者用新闻价值标准过滤事实材料的结果。选择的每一个典型事例,都是想让读者顺着这一个个事实达到记者对事实本来面目的认识,要适应读者阅读时的思维习惯。
(3)选材忌重复
说明同一问题、同一侧面的事例,列举一个即可,不必连续用几个意义相同的事例来强调。事例最好大小搭配,各个事例之间或有差别、或有递进。
5. 简述维新派的办报思想。
【答案】19世纪90年代中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变法维新运动席卷中国。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次国人办报活动的高潮。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成为维新派办报的代表人物。其中《万国公报》、《强学报》《时务报》《知新报》、《国闻报》、《湘学新报》和《湘报》影响最大。
①重视报纸的宣传作用,认为报纸书刊有强烈的政治性,是维新派思想的载体和传播的工具,是维新变法的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梁启超在上海《时务报》创刊号上发表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大力鼓吹多办报纸,